以三国人名定地名的川西坝子不多,直呼其名人为地名的就更少。成都市金牛区原有一个村叫黄忠村。这确实是由三国时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的老将军黄忠而得名的。
黄忠为何成地名?为何成为一个村的村名?今又成为街名呢?这是因为清代发现黄忠的墓在此。
黄忠何时埋在这里呢?现在为什么见不到墓呢?这还有一段有趣闻的龙门阵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都营门口公社黄忠大队有一座大坟包,坟包前还有一座祠庙,庙门有副对联写道:
北伐数中原,溯汉中王业所基,唯公绩最;
西城留墓道,与昭烈庙堂相望,有此祠高。
此联是清代道光年间,自称刘备后裔的湖北天门县令刘源(字止堂)所撰,他的儿子刘桂文书写的。他们把黄忠定为:“唯公绩最”、“与照烈庙堂相望”,几乎与刘备祠墓一般地位。刘源为什么要这样推崇黄忠呢?
原来,刘源到成都后,在西门置下不少田产,自己以教书为业,他雇用一些劳力,收大小二季租子过安静日子。道光三年(1825年)他的佃户耕田时,挖出一块断残的“黄刚侯讳汉升之墓”的碑石,以及骨架、剑、玉器等物。刘源判定,这是黄忠老将军的墓地,便由他出面发贴子,请官府乡绅捐银募款。在原残墓地,修建了黄忠墓祠。刘源、刘桂文父子俩为这一墓祠的建成,花费了不少心血,这在成都地方历史上是立了大功的,这应是成都人公认的事。
刘姓父子为何如此积极热心呢?这在当地有不少佳话传闻:刘源为集资修墓祠,对刘姓人说:黄忠,我刘姓的祖先人。马上有刘姓人问,如何讲?刘源答:黄忠自降我先辈刘备后,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他去世后,又葬在我刘备的田园里,尊敬黄忠就是尊敬刘备,怎么不说黄忠是祖先人呢?就这样,他苦口婆心使本来已是平地的古墓,凭借碑石散骨依据使黄忠墓祠重新香火缭绕,墓祠高耸成都西门,成为成都西门的一大景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年轻人将刘源、刘桂文辛苦保留下来的黄忠骨骸、新建才100多年的黄忠墓祠破坏了,将其墓石用来修沟补路,筑桥,使黄忠墓祠几乎荡然无存。
1980年市区普查文物时,我随省市专家来到这里,只见墓依旧高大,可惜墓空空成为防空洞,无一石迹;祠堂只剩四合院变为大队办公室,十分破旧;不远处草地旁一条几米宽的河沟上一座红砂石拱桥,那石料是基石料垒砌,乡人称“黄忠桥”也是因取墓石而建。沿途田坎也有石迹垒于河岸。
触景生情横刀勒马,七八十高龄不服老的将军黄忠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抹不掉的。
今天,尽管没有了黄忠墓祠,但黄忠村的地名却依然存在,这已写进了1983年编印的《金牛区地名册》内。现黄忠村建制,连同营门口公社、乡早已不在了,但世居这里的老人们仍旧希望市区文管部门,能尽快修复黄忠墓祠,恢复成都这一古迹,使黄忠墓祠地名名副其实。郑光福
新闻推荐
应对重污染天气 市疾控中心发出健康提示: 成都市老人10元可接种肺炎疫苗 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力
1月11日,四川盆地开始出现新一轮区域性污染过程。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通知,成都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针对重污染天气人群健康防护,昨日,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提示:一.重保暖...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