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爸爸只想告诉孩子:不读书更苦

来源:当代生活报 2018-06-03 10:22   https://www.yybnet.net/

男孩被罚挑糞(视频截图)

近日,一个父亲为了“惩罚”连续3天未完成作业的孩子回乡挑粪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视频画面一开始,一名系着红领巾的少年,肩挑两只未装满的粪桶,晃晃荡荡地走在乡间小路上。

“你让我回去复习嘛,参加期中考试,考差了就回来(挑粪)。”

“我真的好生复习,你让我读书嘛。”

“我不得要你守,我个人(自己)自觉,考差了就回来(挑粪)”。

面对儿子带着哭腔的保证,父亲不为所动:“莫向我流眼泪,你那个眼泪现在对我来说没有用,走。”

经成都商报记者多方证实,挑粪视频并非策划,而是发生在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城一对父子身上的真实故事,而这背后是一位中年父亲为督促儿子好好学习而开展的一次另类教育尝试。

背景板

连续3天未完成作业

父亲让儿子兑现挑粪“承诺”

视频中挑粪的男孩,是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城某小学的六年级学生明明(化名)。不久前,他被父亲周伟带回乡下老家,接受了一次“苦难教育”——挑粪。原因很简单,在连续两天未完成家庭作业后,他跟父亲保证,再不完成作业就回乡下挑粪。第三天,他仍然没有完成作业。明明没想到,父亲这次认真了。

当天一大早,周伟便带着儿子回到乡下老家。他让儿子拿出家里平时挑粪的粪桶,到粪坑旁舀粪灌玉米。“粪桶没有装满,一挑估计三四十斤重。”挑着粪桶的明明沿着小路往玉米地走,父亲就跟在他后面监督。到玉米地这段300米的距离,挑一趟要一二十分钟,明明记不清中途歇了多少次。整个上午,他一共挑了七八趟。

周伟说,他不希望这次体验无果而终,结束也需要一个理由。午饭后,他再次让儿子去挑粪,并录下了后来流传到网上的视频。

父与子

父亲:

要儿子知道,有比读书更苦的事

周伟今年40多岁,明明是他的第二个儿子。之前大儿子学业上的“失败”,让他意识到要好好培养小儿子学习,“现在不好好陪他读书,他将来长大了也要怪我们。”

刚开始,扁担总会从儿子的肩上滑下来,毕竟儿子从未干过农活。尽管儿子不情愿,但“必须得挑,让你知道到底是这个(挑粪)苦,还是读书苦。”儿子每次都说:“还是这个(挑粪)苦,读书轻松些。”

当天下午,周伟载着儿子回到县城,看到儿子肩膀上有明显的红印,他心里一阵难受:“我这样做,就是想让他知道,还有比读书更辛苦的事情,比如说干农活、挑粪,希望这个经历,能让他回来之后好好学习”。

儿子:

不怪爸爸,这次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

回到家的当天下午,明明写了一篇名叫“难忘的一天”的作文。他在作文开头写道:人的生活有苦有甜,由于我的作业没做被老师逮住了,所以爸爸把我带到农村,挑了半天粪。

“我起初还以为挑粪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等我手接到粪桶才知道是多么不容易……我用尽了全力才站起来。我走一步都非常的困难,于是我又倒了一些粪,我又挑起来,这时候比原来要轻非常多,可是每走一步还是有一点晃,我走一会儿都会停下来休息。

后来我挑久了就感觉肩上和脖子后面的骨头都非常痛,还感觉肩上挑的粪越来越重,像肩上扛着一座泰山似的……我泪流满面地跟爸爸保证,如果在后面几个月中,有作业没做的话,就继续回去挑粪,期中考试没考好就回来干农活……所以爸爸今天就再给我了最后一次机会。”

当晚,父亲还让明明在纸条上写下一句话:挑粪苦,干活累,只有读书有出路。这张纸条,明明一直放在书包里。明明说,他不怪爸爸,这次挑粪经历,让自己成长了许多,自己今后要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有话说

网友们:正确的方法是关键

@小葱豆腐:从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吃苦是为了磨练意志,为了再前进。

@AntonioCheung:其实读书并不是最轻松的事情,但是读书学习会让大家更上一层台阶,可以在精神上有更大的享受。

@Cluce:不管什么样的教育,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因人而异,正确的方法是关键。

@食野之萍也:我觉得孩子不做作业,很大可能就是自制力欠缺,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为了锻炼他这方面能力,最好是惩罚他练一些忍耐力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告诉他不做作业是不行的,另一方面增强他的意志力。

学校:要注意和孩子沟通交流

明明的班主任包老师告诉记者,明明的作文写得很好,当天也让明明上讲台读了这篇作文。“他很聪明,就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在班上成绩属于中等。”包老师明显感觉到,明明回乡下挑粪体验后的变化,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都认真完成,“就连字都写得非常工整了。”

明明就读学校的黄校长说,他觉得家长让孩子劳动,并非坏事,“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很有教育意义,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劳动辛苦,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不选择重体力活,我们还可以靠知识文化去改变未来的生活,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不过,黄校长也建议,家长在对孩子开展类似的乡村体验式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知道这种方式不是对他们进行体罚,更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让孩子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明明班主任包老师因为担心此事对明明造成心理影响,还和其他老师还对明明进行过心理辅导,同时在班上告诉其他孩子,挑粪并不是丢脸的事情,但是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

专家:吃苦教育是不是好的教育?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金津曾撰文指出,家庭教育应该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反思,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的想要是不是真的想要。明白这些之后,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为自己负责。

“从这一点上看,吃苦当然是必要的,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会自然而然就来,凡事都需要争取,都需要努力。争取不会是轻轻松松的,争取一定是辛苦的。

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真的是吃苦吗?凡是为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奋斗过的人都明白,你在奋斗的过程中会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很值得。

另一方面,吃苦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吃苦,而只是习惯了吃苦,进而把吃苦等同于优秀,觉得不吃苦就是堕落。这可能是长期吃苦造成的后遗症,这个后遗症会禁锢我们去发掘生活中的资源,过快乐的生活,它也会阻止我们去接触新鲜的事物,从而变得越来越闭塞。

讲到苦难教育,我觉得父母首先要有对苦的正确观念,然后才有可能对孩子有正确的苦难教育。”

请告诉孩子

读书才是

最容易走的那条路

陈丹青曾说:“吃苦受罪的最佳时段是在青少年时代,倘若争气,赔得起,看得开。”

如果因为小时候父母的心疼放纵,由着孩子的性子快乐发展,那么只能把“不快乐”累积到人生的后半场,那个时候再想重返少年努力学习,已无机会。

明明父亲希望通过这次教育让儿子明白,这世上还有比读书更辛苦的事情,比如挑粪,他希望儿子能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位爸爸的做法是对是错,但其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或许很多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改变自己的最佳途径,还经常会抱怨上学苦上学累,也不好好珍惜读书的机会。

然而孩子年幼,心智未开,身为家长的我们,则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才是最轻松的事,读书才是最容易走的路。

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有人说: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辈子苦。说得就是读书这事。

孩子,能现在用汗水解决的事,不要留着以后用泪水,况且,泪水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如果你觉得读书苦,而选择了放弃,当你没读什么书,就走入社会,你会发现自己就像一个赤手空拳的士兵,在面对命运这位强敌时,你会因没有护身铠甲,而被打得遍体鳞伤,毫无还手之力。那时,你就会懂得,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别怕吃苦,那是你通向世界的路。总有一天,那些苦,会变成你遨游天际的翅膀。

孩子,读书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条路

你以为自己有天大的本事,出去碰几次壁就知道了,没有知识,简直寸步难行。

你以为学习最苦,出去自己挣钱就知道了,哪种工作都不如学习轻松。

你以为学习没用,出去闯闯就知道了,学习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

孩子,比起面朝黄土背朝天,比起建筑工地的烈日暴晒,比起在寒风中叫卖蔬菜水果,你会发现,学习是最轻松快乐的事。

不要辜负十几年象牙塔的时光,它足能撑起你的梦想,让你的目标落地生花,人生充满无限可能和希望。

孩子,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

对于普通人来说,高考、大学,虽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大多数人最好的、最便捷的路。

“读书改变命运”,这个理论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并且越会读书的人,越有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你又有什么理由去放弃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呢?

只有书香深深氤氲过的人,才能轻舟走过万重山,去赏遍万千春色。

孩子,不要再说读书无用,更不要在最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

年轻时吃的苦、读的书,将来都会变成你的格局和底气,都会化作能量支撑你去看更美的风景,让你更精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版据成都商报、澎湃新闻、人民网综合)

新闻推荐

到2020年 成都将投入1个多亿支持医联体建设 依托青城山、龙门山生态 打造全国知名的健康消费中心

“截止到去年,成都已连续23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健康城市建设全面启动。”近年来,成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爸爸只想告诉孩子:不读书更苦)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