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蓉萍见习记者 罗虹
把5天工作日献给成都,把两天周末留给南充。往来430公里,这是36岁南充男子肖超工作与生活的距离,也是肖超的“双城生活”。14年,在成都做钢材贸易工作的肖超几乎每周往返于南充成都两座城市,总行程约29万公里。
6月1日,回到南充陪孩子过儿童节的肖超讲述了他14年的“双城生活”。
成都创业 周末回到南充
2003年7月,从数学教育专科毕业后,肖超独自一人背起行囊在成都拿起教鞭,开启“蓉漂”生活。不想一个学期后,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更喜欢迎接生活中不同的挑战。辞掉教师工作后,肖超先后在成都、重庆、南充、达州干过保险、手机等销售工作。“直到2004年底,我才找到自己想要奋斗一生的事业,在民营企业做钢材贸易。”肖超说,2004年,女朋友汪汪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南充市顺庆区的教师,从此,他便开始在南充、成都两座城市之间穿梭。
最开始,肖超在公司只有一张小小的办公桌、一台电脑,每天大部分时间在跑销售、谈业务,成都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奔忙的脚步。下班后,他就回到公司提供的集体宿舍,七八个人挤在一套房子里。
“那时不觉得辛苦,因为在为生活和工作而奋斗。虽然在两个城市,但汪汪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支持我实现梦想。”半年后,肖超就从一位普通业务员晋升为部门经理,住宿条件也随之改善,从集体宿舍搬进了80平方米的套房,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学的专业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条理性让我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更善于总结。”肖超说,职务晋升后,他开始带领数十人的团队跑业务,他负责统筹安排团队整体的工作任务和计划,行使公司赋予的管理权利,并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部门的发展计划。
14年车票 见证交通巨变
“我一共收藏了1300多张火车票。”这些年,肖超养成了收集车票的习惯,他把每次回家的车票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收藏在一个盒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盒子已经装不下14年“双城生活”的车票,这一摞摞车票也见证了这些年南充与成都的时间距离越来越短,一开始要3个多小时,到现在只要1个小时30分钟。
随着职位的升迁,肖超的工作更忙,前几年,他曾想过让妻子、孩子陪自己一起“蓉漂”,或者自己放弃在成都的工作,回到南充一切从头开始。随着工资的大幅提升,已在南充、成都有车有房的肖超改变了之前的想法。“现在我认为,妻子、孩子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如今,成都到南充的交通十分便利,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我5天工作日全身心投入成都的工作,周末回到南充,送孩子上培训班、带孩子周边游、陪孩子读书,‘双城生活\’既利于生活,也利于创业。”肖超给记者算了笔账,往返成都南充每月交通费约600元,一个单程时间仅需一个半小时,无论交通成本还是时间成本,“双城生活”都是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
如今,肖超每周周一至周五加倍努力工作,每到周五下午就会飞奔到火车站,跳上火车从成都回到南充,因为他知道,1个小时30分钟后,他将到家,家人正在等他……
“公司老总考虑我每周南充成都两头跑,从这个月起,除了公司有重大业务需要我出差或开会外,我基本就在南充办公,通过手机、电脑就能把公司的相关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肖超说,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不管人在哪里,只要有知识、肯努力就能把工作做好!
新闻推荐
开启智能口腔时代 AI+即刻用种植牙正式落户成都 50岁以上读者拨打本报健康热线028-69982575可领取“蓉城口腔健康卡”
据了解,成都虽然是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但是成都市民的口腔健康问题却不容乐观,“患病率高,就诊率低”是普遍情况,中老年...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