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赏花、爱花、寻花、写花,为花痴迷,被圈内人士称作“花痴”,她就是心岱,著有《闲花帖》,专门记录成都的植物与花草。心岱算不得文人,却把平淡的生活过出了诗情画意。雨后成都天气晴朗,站在她家的阳台上,可以看到远处的龙泉山脉。
得知“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最美成都范儿”城市生活美学公益大评选第一季“寻找成都最美阳台”活动,她特别赞成,并积极参与进来。心岱说,“寻找成都最美阳台”评选,不仅仅是为了找到好看的阳台,更重要的是在寻找最美阳台的过程中,让大家享受城市的美。
爱花 朋友圈分享花开“喜事”
正值午后,穿着黑色裙子的心岱出现在记者面前,朴素、恬静。一阵黄桷兰的香味传来,心岱指着胸前的两朵黄桷兰说,“这是我早上刚从阳台上摘的。”心岱家在17楼,阳台外没有任何建筑遮挡,可以眺望很远的地方。“下雨以后,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见远处的龙泉山脉。”心岱说。一阵风吹来,挂在阳台上的风铃便慢悠悠地摇晃,“铃……铃……”阳台上,两盆碗莲也跟着摇曳,夹杂着黄桷兰的香,整个阳台舒服而清爽。
说起两盆已经长出骨朵儿的碗莲,心岱打开了话匣子。2000年前后,在青石桥菜市场,心岱无意间看见一盆开得正旺的碗莲,被它绽放的姿态深深吸引,随即买下这盆碗莲,然后徒手搬回人民南路附近的家中,可没过半个月,这盆碗莲便“夭折”了。她不死心,又去买了一盆,结果依旧。
怎么就养不好?她开始到处找碗莲,踏上了近20年的寻莲之路。先是在网上买了一些碗莲种子,结果种出来的碗莲不开花。她到处请教,还经常泡在碗莲吧里,同爱莲的网友交流。在试了多个品种之后,去年5月,她才寻到正宗的碗莲,看到养了两个月的碗莲开出洁白的花,她多年的寻莲之旅才告一段落。她迫不及待地将这一“喜事”在朋友圈分享,这成了去年最让她兴奋的事。在心岱看来,寻花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就像生活一样,当你寻到它的那一刻,心里充满成就感。”
写花 著书记录成都植物和花草
心岱家的阳台不只有花,在阳台后几个大书柜里,还藏满了有关花草的书籍。《杂草记》《杂草的故事》《西南野外观花手册》《中国文学植物学》《野菜博录》……从这些书中,她汲取了很多营养,然后,把自己看过的花、寻过的花,对花的认识和感悟,写成了一本书——《闲花帖》。
这本厚达321页的书,记载了她从2003年至2013年十年来的寻花故事,记录了300多种花草,其中很大部分都是成都常见的植物,包括金银花、牵牛花、胭脂花等。每一种花草都有其习性、花开季节以及古往今来对此物的描写,每一种花在她的笔下都仿佛有生命,干净纯粹。书中,有对花草的认识,“金银花香是迷人的也是忧郁的,它还有个名字,叫忍冬。”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只是在多年以后,时常怀念,怀念一段天真纯洁的时光,那光阴里伴着蔷薇的花香,还有温暖的人情。”
悟花 侍弄花草以减压 花开即馈赠
回想起小时候,心岱和父母住在西边的平房里,门前就是妈妈用篱笆围起来的小院子,有丝瓜、葡萄、牵牛花等。“夏天的时候,家里昙花盛开,附近的邻居都跑来看稀奇。”心岱说,想起当时邻居们羡慕、惊叹的神情,成都人爱花的印象让她尤为深刻。
打理阳台、种养花草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心岱说,宁静、治愈。前些年,做财务工作的她在办公技术进步的同时感受到巨大压力,很多东西都要重新学。这对50多岁的她来说,是很大挑战。心岱坦言,那段时间,压力很大,心情不好,有时整晚睡不着。可每当回到家,看着阳台上的植物,心情便轻松许多。
“当你看到那么多植物需要你去打理,有的生病,有的缺水,而只有你才能去照顾它们,对于工作的压力,自然就被分散了。”心岱说,打理阳台、侍弄花草的过程也是减压的过程,“当花开的时候,它们五彩斑斓地散在阳台上,无疑是对我养花的另一种馈赠。”
成都晚报记者 章玲 摄影 孙琳
阳台打造者
心岱:本名代华英,成都人
●从事财务工作
●业余爱好写作
●创作《闲花帖》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创作的散文曾发表于报刊杂志
●集书痴,花痴,吃货于一身,热爱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
新闻推荐
——四川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改革创新“一号工程”光明日报成都6月4日电(记者周洪双李晓东陈劲松)“‘军转民\’的长虹...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