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烙锅
走进六盘水市的中心城区,走进水城古镇,那是一个历史悠久且一直生长着的古镇,有它渊远的文化作支撑,而支撑水城古镇的文化是多元化的,那是极具六盘水饮食文化特色的“水城烙锅”的发源地。
围坐其间,伴着美味热辣的攀谈,多少呢喃细语,柔情蜜意,尽融在锅中噼啪炸响的暖意中,这种在吃烙锅过程中产生的亲切、随性和愉悦的交流方式,早已变成六盘水独有的烙锅文化,迸发着凉都人对生活之美的追求与热爱。
烙锅的演变
贵州省的著名小吃,以六盘水的老城烙锅为首。“到六盘水不吃烙锅是一种遗憾”,这是到过六盘水市的游客所发出的感叹。最初,在六盘水一个叫作“八家寨”的地方,有人摆出了烙锅的小吃,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如此的饮食方式渐渐扩散到市区,烙锅店因此生意红火,商家们纷纷效仿,后来因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发展到了贵州省各地。在贵州各个城市的夜市、小吃街,都能看到烙锅的身影,这些店铺、摊位大都还打着“水城烙锅”的招牌,而水城烙锅,最地道的还是在老城。
相传水城烙锅起于明末清初,时任滇王的吴三桂调兵镇压水西彝族,官兵到达水西后粮草严重不足,官兵们取来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籽油烤烙土豆及其它荤素野味充饥。不料,这无奈之举却使得食物有特别可口的味道,就这样人们发明了一款地方美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起初使用的瓦片逐渐演变成砂烙锅,现在又出现了带边的平底铁烙锅。
在如今的六盘水市钟山区的官厅路老城,遍布着上百家烙锅店,店铺虽多但却大同小异:一个个小园桌中间留出一个圆洞,下面放一个蜂窝煤炉子,上面一个特制的砂锅,中间凸起,周边呈下坡状,边上形成一个沟槽,锅上刷上菜油;吃的时候老板会给客人发一个围裙,边烙边吃,在享用美味的同时,充分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出于让油不沉于锅中心和节约用油的考虑,人们将黑砂锅做成了带边的中高边低的烙锅,目的在于所放的油能留在锅边,且随时可以将它往食物上浇淋,食物上的菜油不会因为累积太多而跳起,同时砂锅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砂锅上的食物也不会快速冷却。
烙锅的味道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辣椒面的好坏,烙锅用的辣椒面是专用的烙锅辣椒面,相比一般制作的辣椒面更加细腻。烙锅辣椒面以其特有的香辣味美,使得烙锅的口感得到很大的提升。吃烙锅,几乎人人都会用掉几小碟的辣椒面。根据喜爱、口感不同,既有干的辣椒面,也有用辣椒面调制的辣椒蘸水,各种烙出的菜品蘸上烙锅辣椒面,都有其独特的美味。
辣椒面从传统的简单加盐和味精的制作方法,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各种秘诀配方的做法。这时吃烙锅不但是要吃烙的食物,更要吃辣椒面。有的辣椒面现在已经申请了专利成为袋装商品,在市场上专门出售。比如号称二十年老店精研制成的八家寨汪春兰烙锅辣椒面,就是采用优质辣椒,配以花椒、味精、精盐、胡椒等多种调料精制而成的,其特色是味香适口、色彩红艳,而且市场价格也适当,销路也不错。
烙锅的菜谱
最早的烙锅只有烙土豆丝、土豆片、臭豆腐、碱豆腐和魔芋豆腐等简单的食物。土豆,切成丝或切成片以食客的喜欢为准,臭豆腐、碱豆腐任君选择。土豆烙成金黄色,酥脆爽口,又保持了土豆在烙锅里那股热乎劲儿,放进嘴里咀嚼,全是土豆和油炸后香味完美的结合。烙的过程中要用铲刀及时翻面,烙熟了用铲刀在锅上切成小方块,便于食客蘸着佐料食用。发展到今天,土豆片与臭豆腐已经成为“标准配备”,当客人一坐下,老板便会把这两样“传统”美食端上来,放在砂锅上烙烤。
说起烙锅的菜谱,可谓丰富多样:牛肉、猪肉、肥肠、火腿肠、午餐肉、鸡皮、鸡胗、鸡翅、金针菇、小瓜、韭菜等。甚至有一些烙锅店根本没有菜谱,只要客人提出要求,就能及时端上。当然,如此的随兴也因为老城烙锅的独特位置:位于老城农贸市场的中央。烙锅的食材也因为这个原因,可以随时保证新鲜与美味,若是客人想吃牛肉,老板便一路小跑至牛肉摊贩处,吃多少买多少,随后再切片、腌制等简单加工,短短几分钟便可以为客人准备完毕。无论是新鲜的蔬菜还是肉类,烙锅烙熟后都保持了食材原有的味道,经过烙烤都是外焦里嫩、鲜滑可口。像鸡皮这样的食材,烙烤后既脆又不失鸡皮的“糯”劲,让人久食不厌。
大众消费、简单美味等特点,是烙锅总能吸引各地食客的主要原因,来吃烙锅的人总是成群结队,有的带着一家老小来吃烙锅,也有人和朋友专程去吃地道的烙锅。烙锅以其无穷的吸引力,每天正餐或者宵夜,都吸引着各处前来寻求美味的食客。
特别是临近傍晚时分,驱车前去吃烙锅的人络绎不绝,七八十个摊点都坐满了人,大家围坐在圆圆的炉火旁边,一边聊着平日的生活状态、工作和学习,一边喝着啤酒,并且不时用铲刀翻着锅上的菜,每个来吃烙锅的食客,都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享受一番闲暇的美好时光。
“天下第一锅”
到六盘水游玩的游客,是一定要去水城烙锅品尝一番的。
在水城古镇“天下第一锅”烙锅店内,大烙锅就分为两个部分,中间摆放烙锅食材部分可以转动,方便客人取菜,外围部分则不能转动,方便各自烙烤食材。
为传承和发掘六盘水饮食文化、展示特色小吃、提高水城烙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6年5月份,贵州三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特意从上海、成都等地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水城烙锅文化进行研究。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历时半年后,2016年11月初,在水城古镇制0作完成了“天下第一烙锅”,并打算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使之真正成为名扬天下的“第一烙锅”。
据了解,“天下第一烙锅”直径6.5米,一次性可供30至40人同时食用。该烙锅制作复杂,具有自动旋转、排烟、抽风等功能,并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对烙锅工艺进行了改进,为食客创造了一个舒适、健康的就餐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水城烙锅》的同名歌曲问世以后,受到了各地食客的追捧。歌词除了展示这一道独特的美食风味以外,更是诠释了一种宁静知足的“市井生活”。“喜怒哀乐平凡的你我,谁人没有得失成败,回头再看看啊,何必太执着……”这让人听起来大有一种“葛优瘫”的滋味,但是它并不表示一种颓废状态,而是述说大家向往的那种归于平淡的生活。围坐其间,伴着美味热辣的攀谈,多少呢喃细语,柔情蜜意,尽融在锅中噼啪炸响的暖意中,这种在吃烙锅过程中产生的亲切、随性和愉悦的交流方式,早已变成六盘水市独有的烙锅文化,迸发着凉都人对生活之美的追求与热爱。“到水城,吃烙锅,不吃水城烙锅,枉到贵州”已逐渐成为了各地游客的共识。《水城烙锅》也被许多网友誉为“美食之歌”,更有人表示:“听着《水城烙锅》,想吃水城烙锅,每年五一和暑假就都去六盘水了。”
◎川江都市报记者 汤骏 整理
新闻推荐
雇人排队、虚构荣誉、合成照片、网络刷“赞”……揭秘朋友圈里“网红”产品背后真相
顾客排长龙、满屏炫富照、荣誉证书数不清……近年来,很多年轻人的朋友圈,时常转发一些时尚、流行的“网红”产品。记者调查...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