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宝宝,好像没得几个吃饭乖的:一边吃一边玩玩具看电视的,吃着饭满屋子跑的,一顿饭能吃一个小时的,饭菜包在嘴里半天不吞的…… 孩子吃着难受,家长看着心焦,怎么办?这时,家里总有一个人(大部分不是奶奶就是外婆)冲出来,碗一拖,说:“来,喂!”
喂饭现场
再吃一口,吃完外婆带你去坐摇摇车
当我还在孕期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同事姐姐们大聊育儿经,相互吐槽家里长辈爱给小孩喂饭,不仅娃儿没养成好习惯,还容易引起家庭矛盾。为防患于未然,我早早便在待产清单里多写了一项餐椅——在娃可以坐立吃辅食以后一定要给我坐得规规矩矩的,并尽量引导他自主进食。
我妈对餐椅这种东西很是不屑,嫌我浪费钱,还连声质疑:“抱在怀里喂多方便啊!”“这么小怎么坐得住啊?”我不听她的唠叨,坚持要给娃养成坐餐椅进食的习惯。
一岁多点,儿子会走路了,满地疯跑,可到了饭点就知道找餐椅的好习惯一度让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的。这时候我就寻思着该让娃自己动手吃饭了,给他洗干净小手,戴好围兜,随便用手抓,弄得浑身脏兮兮也没关系,总需要这么一个过程嘛。
但我妈却看不下去,嫌娃吃得慢,嫌衣服袖子弄得脏,“吃又吃不了多少,饭菜都凉了”,说着就夺过碗亲手喂。好的时候,娃自己能吃前半碗,后半碗我妈就趁饭菜凉之前赶紧喂了。不好的时候,娃就退化成饭来张口模式,勺子不想碰,食物不想抓,张开嘴巴就啊啊啊。我妈为了解放他的天性,还把他从餐椅里抱出来任其满客厅跑,自己跟在娃屁股后面一边哄一边喂,甚至边喂饭边讲故事或看动画片。为了诱导娃吃饭,哄骗手段层出不穷,说得最多的就是:“乖哦,吃完了外婆带你出去坐摇摇车……”
我妈对喂饭的执念搞得我们彼此身心俱疲,但饭桌上一切和为贵,我也只能好生好气给她讲道理,例如喂饭无法培养娃的独立性,边吃饭边看动画片影响娃的消化吸收。开始她还听得进去,管几顿,可一旦遇到娃不配合,一个撒娇哭泣,一切又故态复萌。我一指责,她就大着嗓门理直气壮反问我:“哪个屋里娃娃不喂饭?”还心疼地说:“你看看,这段时间小脸都瘦了一圈……”然后继续沉浸在给孩子喂饭的世界里,成就感满满。明明就是人家抽条了好不好!
又生气又无奈的我只好下达禁喂令——这顿不吃就饿着,下顿就规矩了。可我妈一找着机会就会偷偷喂几口,生怕娃吃不饱。有一回我和老公先吃完,坐沙发上玩手机,突然一抬头,发现我妈正把一勺饭喂到儿子嘴边,六目相对,气氛尴尬。我妈赶紧把勺子放回碗里,假装严厉地对儿子说:“自己吃,都这么大了,哪个还要人喂哦……”变脸还挺快。
还有一回,因为儿子在饭桌上不好好吃饭,老公就严厉地说了他几句,儿子立马瘪着嘴望着我妈,哇地一声哭起来。老公一把抱起儿子丢进房间关禁闭,我当没事人一样继续吃饭,我妈怒气冲冲指责我:“你还吃得下去?!”(鹿鹿)
天哪,冰冷了!来来来,奶奶喂!
凭心而论,我婆婆真算不上宠溺孩子的人。
她不但不宠溺,还会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习惯性地火上浇瓢油:“就是,这么小就××××,是该好好收拾一下了。”然后指着他的儿子我的老公女儿的爸爸说,“你小时候要是这样,早就挨起了。现在的娃儿才幸福哦,都这样了还只是好好跟她讲道理。”要不是我们立场坚定,女儿不晓得在奶奶的撺掇下要挨好多打!
但要说婆婆一点不爱孙女那也绝对是窦娥冤,她对我女儿那个好!别人都说小娃儿多喝鲫鱼汤人聪明,我婆婆就隔三差五给她熬鲫鱼汤喝。但鲫鱼刺多啊!没关系,我婆婆就戴上一次性手套,一根一根地把鲫鱼身上的刺全部理干净;理完后,还要伸出一根指拇儿,一点一点地摁,直到确认所有的刺都理干净了才给我女儿吃。面也是,先把蔬菜切成一小截一小截,再把面断成一小截一小截,既不会长到半天呼不进嘴,也不会短到锻炼不到她的咀嚼功能。
但就是这样的奶奶,却在喂饭这个问题上败下了阵来。
我和老公都是很有规则意识的人,在教育娃儿的问题上同样如此。所以,女儿从小就自己吃饭——每到吃饭的时候,餐椅拖过来,袖套戴起,围裙穿起,专属的不锈钢碗里把饭菜舀起,好,我们坐在餐桌上开吃,她自己就在餐桌旁边的餐椅上开吃。也不晓得是力气小了还是小孩天生好奇,总之有时候吃着吃着碗就要在餐椅上打个滚,大部分时候碗滚个大半圈就停下了,小部分时候就很不听话地滚到了椅子底下,饭菜撒了一地。这个时候,我和老公就捡起碗,洗干净,再给她舀几勺饭菜,喏,接到吃!但我婆婆就不一样了,腾地站起来,脸拉得老长,一把接过我女儿的碗:“这么大点儿让她自己吃,碗都拿不稳!你们这妈老汉儿当得才撇脱哦。”我和老公面面相觑。要不是彼此都可以力证是亲生,仅看我婆婆那张脸,真的都不好意思坐在饭桌上了。
后来,女儿慢慢长大了,碗不怎么掉了,但吃得久。女儿从小胃口就好,经常我们都吃完了她还在边耍边吃。婆婆不怕女儿吃得一身脏兮兮,就怕她把饭吃冷了,尤其是冬天,经常吃到一半,一摸她的碗,马上就跳起来了:“天哪,冰欠!来来来,奶奶喂!”“奶奶”两个字还说得特别重,意思是“爸爸”“妈妈”都靠不住!然后气呼呼地加几勺热汤,赶工似的一口一大勺,几下就把她喂下了桌。我们能说什么?因为冷菜冷饭吃了确实也不太好哈。
医生叮嘱
1 轻松愉悦的进餐环境/
2 固定舒适的进餐地点和餐具/
3 严格的进餐规则和规律的进餐时间/
4 适当的食物大小和硬度/
5 尊重孩子自己的感觉,不要强迫进食。
喂饭、食物切得太细,对娃娃都不好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成都秉正堂中医门诊部儿科医生 朱蔓佳
说起给孩子喂饭这事,家家都有一把辛酸泪。“不喂就不吃啊”“喂就能比平时吃得多多了”“半天都吃不完啊”……喂饭真的能使宝宝吃得更多长得更壮吗?关于喂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来逐一分析解答。
宝宝不想吃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喂?
进食是人类生存最原始的本能,孩子从七八个月开始就有主动进食的欲望。随着进一步生长发育,通过自主、规律的进食,孩子就能更好的体会饥、饱的感觉。如果宝宝明显表示不愿意吃,或者吃到一定量不愿意再吃,说明饥饿感并不强烈,或者是已经吃饱了,这时要尊重孩子本身的感觉,不要强迫进食,也不要以成年人的感觉来衡量孩子进食量是否是足够的。
孩子小自己吃经常弄得到处都是,大一点再让他自己吃行吗?
孩子自己吃饭,每完成一个进食动作都需要手、嘴、眼的相互协调配合,能很好地锻炼协调性与平衡能力,也能促进手指小肌肉、小关节的发育。长期喂饭的孩子这方面得到的训练很少。自己吃饭,也能使孩子享受到饮食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开启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一步。家长们请相信孩子的潜能和天性,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让他们成为更加独立、坚强的个体。我们能做的就是饭前多给孩子洗洗手,饭后多擦擦桌子。
把食物切得很碎很细喂给孩子吃,是否会消化得更好?
饮食进入口腔以后,我们就需要咀嚼对食物进行加工。咀嚼还可以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孩子自主进食可以形成良好的咀嚼习惯,促进牙齿的生长、训练肌肉的运动协调性,有利于小儿颌面轮廓发育。咀嚼也能促进唾液的分泌,味觉统合发展,利于食物消化吸收。食物过于精细,甚至长期进食流质、半流质食物,都会影响咀嚼和吞咽的功能,影响牙床的发育和脸部肌肉的锻炼,胃肠道蠕动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能力减弱。
孩子不愿意坐在餐桌前吃饭,一吃饭就要看电视、玩玩具,是不是应该追着喂?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正常消化吸收的前提条件。从宝宝们进食辅食起,就应该培养孩子乖乖坐在餐椅上吃饭的习惯。建议家长们为孩子准备一个专属的舒适座位,一套方便实用的餐具,保证进食过程中良好的体验感。吃饭时关掉电视,将玩具都收起来,避免分散注意力,执行时温柔而坚定,并且多称赞孩子良好的进食行为表现。
孩子半天不吞,饭菜都凉了,是不是应该喂?
出现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两餐之间是否添加了过多的零食,频繁的进食,会使孩子对饥、饱体验感减弱,不太容易有自主进食的意愿。所以不要给孩子添加太多正餐之外的食物,从添加辅食开始,吃的顿数就要逐渐向成年人靠近,两岁以上宝宝的饮食规律就应该基本接近成年人了。
其次还要考虑饮食的味道和咀嚼的习惯。是否食物过于清淡或刺激,是否存在长期缺乏咀嚼和吞咽的训练等。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吃饭的环境是否过于紧张,全家大小都把精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过于唠叨、焦虑,长此以往,孩子已经体会不到吃饭带来的乐趣,更多的是厌倦、不安,甚至是恐惧。宝宝吃得慢就让他慢慢吃吧!如果时间的确太长,饭菜都凉了,建议适当规定进食时间,不要担心吃得少,前面不是说了吗,进食是我们的本能。
新闻推荐
据羊城晚报报道,9月4日,由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度广东省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广东房企已深度布局住...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