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青年汉学论坛现场市文广新局供图
本报讯 (记者 王嘉) 昨日,作为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的核心论坛之一,中阿青年汉学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上,来自埃及、约旦、黎巴嫩、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沙特、苏丹7个阿拉伯国家的13名嘉宾,与中国青年学者齐聚一堂,用独到的视角展开交流和对话,成为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此次论坛总体围绕“中阿文化·交融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在这场探索中阿文化发展的集体讨论中,中阿青年学者分别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两个议题出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中阿两大文明体各自的特点和相互的影响、各地区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及中阿双方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展示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阿文化交流合作的成果。
论坛上,来自突尼斯、约旦、埃及、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的学者就如何在阿拉伯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在埃及的传播与交流、中国和埃及戏剧的比较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在阿拉伯世界的翻译与研究、汉语阿拉伯语的修辞对比研究、丝绸之路与阿拉伯国家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薛庆国、四川大学的罗凯、成都博物馆的杜康、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彭燕、武侯祠博物馆的申雷、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熊剑、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彭云思就巴蜀的历史与文化、中外文化交流、文化创新与传承、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等话题展开交流发言。
此次论坛的主题契合了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和“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之间的合作需求,体现了基于相互尊重的国际对话。该论坛深度挖掘了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中国思想文化资源,多维度向阿拉伯学者展示了一个发展、开放、改革创新的中国,推动阿拉伯青年汉学家用深厚的学识、独到的视角和阿拉伯语介绍中国,同时又把阿拉伯国家的优秀文化更多地介绍给中国人民,促进中阿人文交流蓬勃开展,推动中阿文明互鉴。
如今,中国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 “阿拉伯艺术节”已成为中阿高端思想文化对话的重要平台,也为提升国际范围内中国文化研究水平、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新闻推荐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王玥)9月19日,以“聚焦新经济,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以...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