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更美好,居民生活更幸福
成华区龙潭街道隆兴路社区清风广场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成华区龙潭街道隆兴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清风广场,只见古朴的走廊边竹木苍翠、绿草青青,三三两两的居民闲坐于廊内话家长。广场上的运动场则热闹非凡,一群社区的阿姨,随着动感的音乐欢快地跳起了自编的舞蹈。社区居民张同根大爷说,清风广场所在地曾是最让居民头疼的地方,当时完全想不到这里竟会成为居民的活动中心,“广场现在变得这么美,全靠社区规划师的专业设计。”
为努力建设更高品质、更具特色、更有温度的生活社区,成华区在全国首创“导师团-规划师-众创组”三级团队体系,构建“全域覆盖、专群结合、广泛参与”的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让专业人士深入社区、扎根社区、感知社区,了解社区人、文、地、景、产,根据群众需求搞好社区营造和规划,努力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专业规划师走进社区服务基层
脏乱空地变身美丽广场
张同根说,过去,清风广场所在地块曾一度被私人乱搭建的临时洗车场所占领,违章停车、污水横流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居民路过这边,简直要找一个下脚的地方都难。”张同根说,洗车场旁边的空地则被实心墙所包围,围墙内杂草丛生,少数居民将垃圾直接扔进围墙内,更让这里恶臭满满,虫蝇漫天,“真的特别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出行。”
为了将这块区域治理好,隆兴路社区特别邀请龙潭街道聘请的社区规划师参与设计,而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隆兴路社区规划师韩天爽就是这个项目的重要负责人之一。
来到隆兴路社区后,韩天爽第一时间了解社区前期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并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走进居民家里,充分沟通、了解居民对区域打造的想法和意见,将热心居民聚到一起,组织召开坝坝会,讨论广场的功能和设计元素。
在此基础上,一个分为清风区、韵动区、民馨区和竹影区四大主题区域的清风广场建成了,结合居民的意见,韩天爽特别增加了客家文化元素和廉洁元素的设计,并增添了一些夜晚的灯光,方便居民夜间到广场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场设计建设过程中,隆兴路社区还特别成立了“社区规划众创组”。据介绍,“社区规划众创组”主要由社区骨干和能人构成,他们常态化走访收集社区居民意见建议,并以居民的视角,反映居民最迫切、最憧憬的需要和愿望,辅助社区规划师的工作,不断地为“清风广场”注入“居民智慧”。
汇聚多元力量化解社区难题
成华社区规划全域覆盖格局初现
事实上,隆兴路社区借力社区规划师和社区规划众创组推动社区的打造在成华区并非个例,仅隆兴路社区所在的龙潭街道,社区规划设计师团队已有16人,21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1支社区规划众创组队伍,成员达400余人。
8月底,成华区举行社区规划师论坛暨社区规划师聘任仪式,成华区委、区政协主要领导为受聘的社区规划导师颁发聘书;成华区各个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社区规划师签发聘书。由此,成华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的“导师团-规划师-众创组”三级团队体系正式成形。根据这一体系,包括导师、规划师在内的专家将与成华区、街道社区居民等多方联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精准把脉居民群众需求点,有效引导居民和社会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创造真正的美好社区。
“这一体系是成华区与时俱进治理价值观的体现,它充分结合了政府、专家、居民的各方力量,同时也能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相信将进一步促进成华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推进。”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后、中国社工联合会“美好社区计划”秘书长谈小燕说。
据介绍,截至目前,成华区14个街道均已完成社区规划师的聘请及社区规划众创组的组建工作,先后组建社区规划众创组106个,初步形成社区规划全域覆盖的发展格局。下一步,成华还将设立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匹配设计和建设经费,为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我们的社区规划师已经下沉深入到各个社区开展工作。”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在今年10月举行首批社区规划项目拉练竞赛,将社区规划师的努力与成华社区发展治理的成果展现在更多市民面前。
本报记者 李自强 白洋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江芸涵)9月14日,成都市新一季“蓉城创响”创新创业大讲堂在成都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正式开讲。四川青年创业促...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