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锡伦
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鹤鸣茶社的东南面,曾立有一尊王铭章将军戎装跨马铜像。铜像离我家很近,直线距离大约百米,小时候,听街坊上的长辈讲王铭章将军出川抗日的故事,我就知道王铭章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抗日英雄。
王铭章,新都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主动请缨杀敌,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保卫战,任四十一军前敌总指挥,在滕县阻击南下之敌军。1938年3月14日,日寇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疯狂进攻,他率部以步枪与大刀拼死抵抗。当时滕县城内的兵力不足三千,而敌人超过三万,投弹扫射的飞机有20多架。在与敌人血战四天四夜之后,弹尽粮绝,王铭章于17日牺牲在阵地上。1938年5月9日,王铭章的灵柩运抵家乡途中,汉口、重庆、成都皆举行了公祭,国民政府追授上将衔,毛泽东主席赠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了战斗任务,写出了川军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8月30日,王铭章灵柩被运回原籍新都县。31日,由新都各界公祭,送殡人员10万余人,备极哀荣。不久,少城祠堂街的“新又新大舞台”(后来的四川电影院)上演抗战戏《滕县殉国记》,仅团体票就预定了50多场,足见老百姓对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的景仰和敬爱。
那时,我国著名的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同妻子由北京来到成都,居住在少城蜀华街西头、包家巷一座平房内,他的雕塑工作室也在这里。当他得知当时政府顺应民意,将为王铭章将军铸造铜像的消息后,经徐悲鸿推荐,主动接受了这项雕塑任务,王铭章将军铜像的雕塑就是在包家巷完成的。走进刘开渠包家巷住地大门,可见小天井。天井中间是一段镶嵌着石板的小路,小路两旁种有花草。天井左侧一间约40平方米的长方形穿斗式平房,便是刘开渠的泥塑工作室。一大堆烧练得熟透的黄土堆放在屋角。为防止水分蒸发,黄土上还盖上了一块大大的旧布片。据铭章中学校友会会长王章敏(王铭章将军家族)回忆,那时他十二三岁,曾几次跟随父亲去包家巷工作室拜望过刘开渠先生。看见刘开渠在工作室内,面对着泥塑,时而品茶思忖,时而闭目养神。偶尔才抓起一团黄泥在塑像上这里添点,那里抹点,进度显得缓慢。王章敏说,这正是雕塑艺术家精心构思认真创作的过程。后来灵感来了,刘开渠的创作进入到了最佳状态,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工作,整个雕塑过程几乎是一气呵成。大功告成了,可刘开渠大师却因过度劳累而病倒了。据说之后根据刘开渠大师的雕塑所铸就的王铭章将军铜像,紫铜用量就有十吨之多。这座铜像于1940年4月22日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铜像三面环水,一条水泥路通往其间,将军正面向南,骑着战马,抬起右臂,似在向家乡父老招手致意。战马左蹄微微提起,似在缓行。铜像下面是水泥基座,长3米、宽2米、高2米。基座四周为紫铜浮雕,正面浮雕是两对年轻夫妇在王铭章将军墓前致哀悼念。墓碑上镌刻有“抗日阵亡将士王铭章之墓”字样。墓碑右侧浮雕这对夫妇,妻子着旗袍高跟鞋,体态丰满修长,手拿花环;丈夫西装革履。墓碑左侧为一对农村夫妇,妻子手执酒杯、酒壶站在前面,丈夫提着一只大雄鸡站在其后。左面浮雕大概是家乡父老乡亲欢送川军出川抗日的热烈场面。右面浮雕着重展现的是滕县保卫战将军的英雄气慨。背面是记录将军阵亡的简要文字。基座下,有五级石梯环绕。整个雕塑非常雄伟壮观,前来凭吊、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新闻推荐
近日,备受瞩目的首款合资互联网SUV,东风雪铁龙云逸在杭州正式上市。新车提供互联和非互联版、350THP和230THP两个排量,...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