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嵩绘《听阮图》中焚香的场景。
南宋马远《西园雅集图》中文人焚香。
《清明上河图》中的沉香铺。
扫码上封面新闻,看六月香市清雅情趣。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宋代诗人陈与义在缭绕的烟雾中写下《焚香》一诗,将当时风流雅士的诗意生活展现在众人面前。
宋人爱香,上至皇室贵族,再到富商蓄贾,下至平民百姓,都将焚香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时,不仅祭祀、庆典须用香,官府宴会、文武官考试及第也要用香,祝寿、结婚、日常生活都用香助兴。使用的方式除了焚烧,也将香料做成可随身佩戴的香囊、香袋。
宋代成都有十二月市,其中六月为香市。洪刍《香谱》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云:“南方有香市,乃商人交易香处。”由此可见,香市就是买卖香的市场。
所以,成都平原香市的存在,是宋代香文化的一个缩影。壹
后蜀皇室好香 留下不少传世名香
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熏香之俗。人们通过燃香告祭神明,并企图通灵,希望借助神明的力量驱邪避疫。
到春秋战国时期,古籍记载人们“五月蓄兰为沐浴”,佩戴香囊、插戴香草、沐浴香汤等做法已成普遍之事。汉代时,汉成帝的后妃赵飞燕、赵合德,更是以擅长制香、用香而有名。到了唐代,香文化迎来空前发展。因为当时国泰民安,所以当权者闲来无事时,也爱倒弄香料。
五代时南唐李后主所调配的香料,不仅十分出名,还种类繁多,有“江南李后主帐中香”“江南李王煎沉香”“李王花浸沉香”等。
在蜀地,爱香的风气也是有增无减。
因为唐五代时蜀皇室生活奢靡又贪图享乐,所以香在宫廷之中尤为盛行。五代后蜀时期,蜀王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曾有宫词写道:“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不仅如此,《清异录》中还记载了以香涂扇的故事:“孟昶夏月水调龙脑末,涂白扇上,用以挥风。一夜,与花蕊夫人登楼望月,误坠其扇,为人所得。外有效者,名雪香扇。”
后蜀皇室还留下了许多传世名香和制香的方法,目前见于记载的有“蜀王震御衣法”“后蜀孟主衙香”“花蕊夫人衙香”等。
贰
宋时巷陌皆香 成都设有六月香市
如果说在唐之前,用香还是皇宫贵族的专属,那么,到了宋代,香文化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可谓“巷陌皆香”。
这时,不仅外域的香料大量传入中国,宫中制香频繁,百姓也在生活富足下,把焚香作为一种推崇的生活方式,认为其是雅致之事。
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记载了“成都十二月市”,其中六月为香市。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小红在《宋代成都十二月市》中也谈到了香市,并认为其与宗教相关,表示香市为“在寺庙进香季节,为方便人们购香进香,特设立买卖香物、杂物等的专门集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川泸州出土的宋墓石刻中,有大量关于焚香的内容,可以说是宋代用香频繁的一个缩影。
从中可知,香事作为宋代人追求清雅之风的生活情趣,在成都平原上大为流行。
新闻推荐
唐山鑫丰集团通过厂务公开、协商共决等制度,不断丰富完善民主管理的途径和形式,维护了职工权益,更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企业效...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