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四川大学综合优势,弘扬天府文化,唱响城市品牌,引聚川大校友来蓉投资兴业,构建优势学科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助力四川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助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成都市和四川大学昨日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联合主办“蓉”归故里·四川大学校友返校日活动。本次活动以“大川汇贤智润天府——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主题,包括展览、峰会和校友企业家实地考察3项重点内容。此次活动吸引了全球知名校友400余人参加,各参会校友不但共同追忆了昔日的同窗情谊,而且为将来在蓉发展碰撞出了不少新的火花。
川大校友共创产业园项目
与成都经济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海纳同创控股公司总经理
吕蔺强
吕蔺强是川大1979届校友,他在成都干事业的过程见证了成都的发展。“此次许多校友重返母校、重回成都,看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都非常赞赏、非常欣慰。”吕蔺强介绍,海纳同创正在打造川大校友共创产业园,希望把校友企业、校友人才吸引回来,共同为成都发展贡献力量。“借助这次校庆机会,我们的构想已获广泛认同,目前已有近300家校友企业报名参与这个产业园的投资建设。”吕蔺强说,从目前报名情况看,参与川大校友共创产业园的企业主要集中在4个领域: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教育以及文创,这些都与成都经济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中科院近物所将携手省医院
在蓉建西南首台重离子治癌设备
中科院近物所研究员
肖国青
肖国青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核物理专业。他透露,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在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合作,计划在成都科学城建设国内第三台、西南首台重离子治癌设备,有望在今年内启动,预计3年内能完成建设、组装、调试和测试。
“重离子治癌设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也是最先进的放疗设备,日本有7台,欧洲有4台。在国内,我们的设备造价相当于国外的三分之一,此前在甘肃开建了2台示范装置,其中1台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都这是第三台。”肖国青介绍,与传统光子放疗相比,重离子放疗更精准,重离子束能量在射程末端肿瘤细胞位置释放,不会对周边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治疗效果更好,能让癌细胞DNA发生双键断裂而非单键断裂,癌细胞复发、转移几率更小。“重离子治癌过程中,病人没有痛苦,甚至根本没有感觉到,放疗就结束了,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我身份证都是成都的
希望扩大在蓉业务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
李平
在李平看来,进入新时代后,要求企业家必须走一条自主创新之路,需要更多原创技术来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李平此次来蓉,除了参加川大122周年纪念活动,还想在成都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并且已有一些合作意向在谈了。“我是1989年从川大毕业的。成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身份证都是成都的。”李平坦言想回成都,对成都有独特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成都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之前我们就在成都组建了研发团队,成果已经用到歼-20上了。现在的成都是西部的佼佼者,我们希望继续扩大在成都的业务。”
期待成都的召唤
将进一步加大在蓉投资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党委书记
晏志勇
“中国电建作为特大型央企,现有员工20万,其中有众多技术骨干和管理者毕业于川大,我本人也是川大毕业生。”晏志勇介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中国电建在成都布局的企业最多、业务最大,资产总额占到集团总量的五分之一。“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经在路上,我们在成都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000亿元,主要分布在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水生态和水环境,装备制造领域。中国电建已经准备好了,等待成都的召唤。中国电建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迫切需要像川大这样的一流大学的帮助和支撑。我们期待着加入到加速共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之中,形成更广泛的合作,形成新的合力。”
通过市校合作
川大将建沿江博物馆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霍巍
“川大与成都的共荣发展,要以科技文化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霍巍认为,川大对成都市的贡献应该从3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它应该是文化创新的思想库,第二它应该是文化品质的引领者,第三它应该是文化传承的动力源。”
在霍巍看来,“文博之都”应该是成都的一张名片。“你看我们有金沙、有成博,还有四川大学博物馆。”霍巍介绍,四川大学博物馆是中国高校第一所博物馆,藏品达到8万多件。据霍巍介绍,通过川大跟成都市签订的共建协议,未来在川大的沿江区域将建设沿江博物馆,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博物馆小区。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黄尚斐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进口五价轮状疫苗经过严格的批签发流程,在国内成功获批上市,于9月18日获得批签发证明,正式供应给国内适龄的宝宝使用。29日,...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