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毛继鸿:拓展成都的“书店力”

来源:成都日报 2018-10-08 02:31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书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嘉宾毛继鸿,方所创建者、著名策划人。1969年生于湖南岳阳平江县,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文化创意界知名实业家。1996年与马可创立中国最早亦最成功的设计师品牌“例外”,致力传承东方美学文化,诠释中国当代生活方式。2007年旗下艺术品牌“无用”于巴黎时装周发布。2011年创立“方所文化”,“方所”这集合书籍、服饰、生活美学产品、咖啡、展览及文化讲堂于一体的场所,给很多年轻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售卖空间和发展平台。2012年创立YNOT品牌,以推动年轻的创意力量。

英国出版家麦克洛霍斯在演讲

通过论坛向世界传播天府文化

本次书店论坛主题即“阅读,新浪潮”

本报记者 蒋蓝 摄影 谢明刚 蒋蓝

提要

手机阅读,获得的是快餐。纸质图书,则是一桌色香味齐全的大菜。阅读唤起的是心情、心境的营造。一个人要回到阅读本身,必须是图书。

9月14日至17日,“2018成都国际书店论坛”在方所成都店热闹举办,这是方所连续举办的第三届书店论坛。

书店如何介入城市文化,塑造城市风格,如何把深厚的天府文化成功输出,让成都的生活美学走向世界……方所书店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为成都的书店寻找到了一条可资借鉴之路。

对话

回到阅读本身,必须是图书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知识分享,如今阅读的方式已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但阅读的本质或许从未改变。你认为,阅读手机与阅读图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毛继鸿(以下简称毛):如今在公交车、地铁上,几乎看不到一个在读书、看报纸的人了。其实在西方呢,公共交通工具上看书的人反而很多。通过手机看到的,不过是资讯。资讯提供的是及时新闻和各种消息,并不提供有价值的思想与文化,不提供知识,不提供思想与智慧。就是说,通过手机阅读,人们获得的东西,是快餐。在我看来,电子阅读让人心绪不宁,不可能获得持续而深入的体悟。纸质图书是一桌色香味齐全的大菜啊,可是很多人放弃了,反而吃起了快餐。阅读唤起的是心情、心境的营造。一个人要回到阅读本身,必须是图书。

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但是互联网决不能替代我们的独立思想。

记:成都作为中国拥有书店数量最多的城市,我们发现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中青年知识分子,平时很少读书,你同意我这个判断吗?

毛:的确很多中青年不大读书了。我们不要单纯指责谁,相反,我们的书店应该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来吸引他们,让他们带着家人进入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

记:书店除了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还应该提供什么?

毛:毫无疑问,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书店力”这样的概念。所谓“书店力”就是在专业的书籍选品、主题陈列和阅读推荐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书店的外延,从书店到阅读空间再发展到文化地标。“书店力”对于城市力具有极大的支撑、彰显功能。为此, 方所专门成立了“书店研究所”,与我们的方所、文化力研究所、自然力研究所一起,构成了我心目中的“四所”。

书店要具备推广“务虚”的号召力

记:如今购买思想类作品的人多吗?你如何看待务虚之书与务实之书?

毛:来书店买思想类书籍的人并不少,尽管这个数量远远低于买务实之书的人。务虚的东西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是无用的。多年前,我创立的一个服饰品牌就叫“无用”。2008年,“无用”品牌被法国高级时装工会邀请参加巴黎高级时装周,这是进入法国高级时装周的第一个中国品牌。后来贾樟柯很感兴趣,执导了这部由我出品的纪录片《无用》,捧得了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纪录片的最高奖项——地平线单元纪录片最佳影片。这个片子以女服装设计师马可为主人公,关注消费时代里服装业表象下的中国各类人群的生存状态,因其在纪录片与剧情片两者间自由游走的气质,给予了纪录片新的发展方向与启示。

记:在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很多人只盯住实际目标。无论是作为服装品牌的“无用”,还是纪录片《无用》,都深刻体现了务虚务实的互为转换之理。

毛:你可以发现,人类进步的每一次转折点上,务虚的思想、务虚的观念都是居功至伟的。我们需要召唤朝向一种大义,一种大利,而非急功近利、吹糠见米。在一个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的时代,我们尤其不能忘记生命的本质。我们需要回到阅读,而阅读就是彻底还原书店的本质。

记:思想与想象力,是决定一个人未来以及境界的全部,而培养一个人持续的阅读习惯,对培养一个人的想象力很重要。

毛:我有两个女儿,一个6岁,一个8岁。记得一次我带她们去非洲肯尼亚观看动物迁徙,同去的十几个孩子都在玩手机,但她们没有,她们在看书。这一点,身为书店老板的我,感到很欣慰。培养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很难,我一直让她们读纸质书,在看不懂的年龄就口述给她们听,如今她们已经读了四五百本书了。就是说,孩子真正获得知识的地方,是在现实空间,一定不是在虚拟空间。我们不能容忍当今的技术干掉人的思想!

记: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说穿了是家长的责任。

毛:家长教育孩子读书,其实也是家长“返回自己”的机会。在我看来,儿童问的问题是哲学问题,少年问的问题是技术问题,成年人问的问题是现实问题。是不是伴随一个人的成长,人的务虚能力在退化?这个世界很多人心慌意乱,现实压力让人很浮躁。书店恰恰应该是让心慌者安心的所在。书店是让一个人慢下来的空间。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真的用心,这个平静的心境是容易找到的,其中一个地方就是书店。

记:在阅读方式不断创新、内容媒介日益丰富的时代,书店注定无法跟出版的改变脱节,无论是内容提供者还是平台,都面临着一连串的思考:变局之下,如何才能真正满足阅读者的需求?

毛:不能用太功利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用书香去改变世俗气,是我们的大目标,比如我们会着手在成都建立社区书店等机构。一些人往往只是急时抱佛脚,应付考试、应付岗位的临时要求,借口没有时间读书。其实,真正的读书人,图书就像人对于空气的需求一样。书店是出版社的终端,也是思想、文化、生活、艺术的汇聚地,一个人不可能不需要这些啊。

自然力是成都输出的重要价值观

记: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成都,大力弘扬天府文化、水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有文化,并将它们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你们的机会其实是很多的。

毛:成都用文创的方式和其他城市合作,以此向外界传播文化诉求。方所也参与了不少文化创意与落地项目。比如,作为成都市推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策划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熊猫星球”项目将成为全球唯一围绕大熊猫主题的,关注人与自然、科学与艺术、娱乐与教育、生命健康以及绿色生态产业的新经济开发项目。这个项目是去年成都文旅集团与法国Deyrolle(戴罗乐)博物馆、广东方所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参与投资的,投了180亿元,要在成都熊猫基地的熊猫孵化中心建一个“熊猫星球”,以后占地会扩大到60多平方公里,同时也力争成为向世界输出成都价值观的一个成功案例。成都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优势,都会通过“熊猫星球”传递、整合起来。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就“天府大熊猫自然生态科学文化基地”项目开展合作,提升成都大熊猫的影响力,更是为进一步弘扬发展天府文化,推动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大东西方艺术自然科学教育文化领域的互鉴与交融、推动成都在自然—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而建立长期合作、互惠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几方精诚合作,旨在使成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生态保护及创新发展的典范。

记: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核心是推动物种的多样性。

毛:是的。将主要从食物和健康两个角度解决未来的问题,也会涉及生物和康养中心。因为大熊猫本身作为珍稀动物,无论是在物种多样性或是文化上都非常有代表性。生态园也会有熊猫文化的IP研发中心,希望未来能与熊猫基地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以更好地应对当今国内乃至全球的环保及新经济挑战。

记:按你的总结,自然力会成为成都输出的价值观。

毛:是的。古人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拥有4500年文明史、3000多年城建史的成都,因其持久的经济活力、人文魅力、自然力,一直是具有全球关注度和美誉度的大都市。比如以天府绿道网络为骨架的开放式、多功能环状的生态公园,就是在充分尊重和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展现天府文化的壮丽画卷。在生态体验、旅游休闲、户外娱乐等绿色服务当中,成都水文化、熊猫文化、林盘文化是本土自然力的典型代表,构成了价值观输出的核心力量。

很多东西要平等、平静地去看待。当我们进入到跟世界接触的任何一个点,我们要输出的,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其实也是我们自身的态度、我们的主张、我们的文化,因为商业文化、商业文明也是需要输出的,而天府文化当中的自然力输出,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手记

2018年9月14日 成都

2018年9月14日至9月17日,“2018成都国际书店论坛”在方所成都店拉开了帷幕。这是方所连续举办的第三届书店论坛。这一届书店论坛以“阅读,新浪潮”为主题,强调了内容提供与阅读需求的改变,力求通过全球书店、出版及文化领域最具经验与远见的从业者的观察和实践,共议阅读大背景下的行业未来。

第三届书店论坛采用“主题论坛+分论坛”的形式,围绕“寻找未来读者”“透过书店看见读者”“创新的不同实践”3个议题,深剖内容提供者与读者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首次设立“主宾国”,第一任主宾国为英国,方所邀请了英国最具前瞻性的出版社、书店代表分享了出版经验。本届论坛不仅为成都市民带来了更加多元的文化体验,别具魅力的天府文化与成都生活美学也通过这一国际文化平台传递给了世界。

14日下午,论坛开幕式结束,英国著名出版家、麦克洛霍斯出版社创始人克里斯托弗·麦克洛霍斯带来了一场生动而深入的主题演讲,他特别讲述了金庸武侠作品英译本在西方读书界的接受与反馈,呈现了一个多面而丰富的中国文化现象。他坦言:“看到成都人喜欢在书店阅读,尤其是看到方所书架上有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一类的译本,作为出版人,我感到非常振奋。中国的翻译出版已经与世界同步……”

我在会后采访了方所创建者、著名策划人毛继鸿先生,对于我提出的一系列围绕出版、阅读以及天府文化输出的问题,毛继鸿予以了详细的答复。

谈及方所,其出典于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定是常住便成方所”。一方面,方所是一个“家”,是知识、审美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方所也是一个永恒的进行式,一个多元的发表平台,期望让源源不绝的文化与创意、人才与作品,能够因为这个场所而受到启发、得到发表与注目,要为懂得文化创造生活的所有人打造一个内在归属的地方,更要让文化的中国更加茁壮与丰富。

一言以蔽之,在文化勃兴而多元的时代,大城市尤其需要一个文化的共同体。

成都的书店数量已经位居国内城市的第一位,其中有好几家书店以当代国际书店的形态展现在世人眼前。在过去几年间,方所、言几又书店、散花书院、文轩书店等不断推出各种讲座:文学、历史、美术、音乐、摄影、诗歌、服饰旗袍展、茶道、香道美学……这些讲座使得这些书店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书店特征,成为文化艺术相对活跃的空间。对很多成都人而言,难得的是这些书店以如此时尚的面目出现。如果将方所和日本的茑屋、英国贾菲与尼尔的书店和咖啡馆放在一起对照,就会发现,这些书店都不约而同成为都市的文化空间,吸引着独特的受众,在满足文化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书店实现的是多业态的跨界经营。

在毛继鸿看来,书店是一个多元文化公共空间的打造,不是单纯的书店,因为人们进入书店就会接收到知识、文化、生活的多样性,而多样性最大的价值是给予我们不同的观点以及探索和挑战的机会。

新闻推荐

“磨人的小妖精”又作怪,王子文化身瑜伽狂魔晒高难度照片

电视剧里的王子文大多饰演的都是敢爱敢恨,伶牙俐齿,耿直中又带着一丝狡黠的角色,《欢乐颂》里的曲筱绡,《家的N次方》里的齐...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那个卖烧烤的男人2018-10-08 02:32
猜你喜欢:
评论:(毛继鸿:拓展成都的“书店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