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2019年校园招聘季进行得如火如荼,对于新一批高校毕业生来说,找工作已步入关键时期。近年来,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密集出台引进人才的政策,特别在今年,无论是在落户政策还是在购房政策方面,相关优惠政策频频出台。与此同时,企业也纷纷布局新一线城市。新的政策,效果如何?新一届毕业生又将“何去何从”?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近距离观察2019年校招季。
从9月开学进入研三以来,来自中国矿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邢文就开始着手寻找心仪的企业。1个半月,邢文已经投递出去十五六份简历。
“还是想进和专业相关的政府环保部门,或者大型的央企,平台高,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东西。”邢文告诉记者她选择留在北京。
和邢文不同,对中国传媒大学的小刘来说,新一线城市也进入了他考虑的范围。小刘告诉记者,和周围大部分同学一样,他最看重的就是户口和薪酬。综合考虑,他选择去新一线城市。“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而且和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相比,落户也更加容易。”
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陈山,老家在昆明,前段时间刚回国准备找工作的她将落脚城市选在了杭州。“这样的话选择去面试南京、武汉,或者广东那边的工作都是比较方便的,合适的机会也多。”
随着成都、天津、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相继发布人才引进计划,不少应届生将目光转向此类城市。
“现在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会注重不同的需求,以前可能只有户口、薪酬等,但这几年的毕业生会关心年终奖、股权奖励、转岗、晋升空间等。”北京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资深HR告诉记者,从近几年的校招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灵活就业,跨专业、跨行业就业的毕业生都不在少数。
据近日专业校招网站梧桐果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校园招聘城市岗位竞争指数排行榜中,不仅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有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迅速崛起,以杭州、成都、天津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近来在户口、买房等政策上向人才纷纷抛去橄榄枝,受毕业生青睐程度开始迅速追赶一线城市,成为新的人才聚集中心。
数据显示,北京岗位竞争指数位列第一,一个岗位可收到75份简历;而排名第二的是新一线城市杭州。
今年以来,蔚来汽车、OPPO、快手、亚洲航空、科大讯飞等快速发展企业集中落地新一线城市受到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与一线城市的发展瓶颈相比,新一线城市在土地价格、人才集聚、消费市场等方面的后发优势正在释放,新一线城市的魅力不断提高,吸引着不少快速成长的企业乃至知名企业入驻。
2018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820万人。在今年3月移动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中,数据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在人才求职的行业选择和企业职位供给上带来明显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再次进入人才最紧缺的行业前五,“互联网+”医疗、教育等相关新兴产业集群,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才紧缺。
“互联网属于朝阳行业,近些年的校招规模一直是扩大的。”某大型O2O企业HR王倩告诉记者,由于近些年互联网公司发展加速,人才需求加大,初级岗位需要更多的应届毕业生。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人才需求,尽管目前互联网企业的应届生需求量大,但同时其供给量也在上升,竞争压力并没有减小,甚至更加激烈。”王倩举例说,在招聘内容运营、市场营销等实操岗位人才时,以前企业大多只会注重应聘者的实习经历是否和岗位相关,现在则更要求其实习所在的公司背景和具体工作内容。
据《工人日报》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重庆电(记者耿鹏宇赵宇飞)第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近日在重庆举行颁奖典礼,江波的《机器之门》获得长篇科幻小...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