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农民老杨一家三代的土地情

来源:绵阳日报 2018-11-09 06:5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李春梅

眼下正是冬小麦播种的时节,11月6日,在江油武都镇涪阳村明利农场的田垄上,农场主人杨维明挽着裤脚,和工人们正开着播种机,将和好肥料的麦种抛撒进地里。杨维明的父亲杨勇蹲在田埂边,笑眯眯地望着远处儿子的背影,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有这些机器,几天时间就能把这几百亩地的种子播撒完,要是放在以前,几十个劳动力起早贪黑,起码要忙上十天半个月。”

“老杨,听说你儿子、儿媳妇儿都是大学生,咋个又回到农村来当农民了呢?”记者和他拉起家常来,年近半百的老杨打开话匣子,讲起他们一家三代的种田故事。老杨回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全国掀起支援三线建设的热潮中,老杨的父亲杨以美从上海奔赴江油,最后成为钢铁厂的工人。杨以美和武都镇一位农村姑娘成家,先后生了4个孩子。在当时,这种丈夫在工厂上班,妻子带着孩子在农村务农的家庭通常被称为“半边农”。老杨回忆道:“那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凭劳力记工分分口粮。我们家娃儿多费口粮,光凭我妈一个人的工分哪里够嘛。我爸为了多挣几个工分,白天忙完厂头的活路,晚上又摸黑去队里干农活挣工分。”

“跳出农门,回到大城市去,是我爸对我们4兄弟寄予的希望。”老杨接着讲,随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落实,虽然他们一家通过辛苦劳作收获的粮食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但是,父亲却希望他们4个孩子能认真读书,通过努力跳出农村,摆脱肩挑背扛的生活。老杨的哥哥和两个弟弟通过招工、上学都去了成都、上海等城市工作,惟有老杨因为种种原因,留在了涪阳村当农民。老杨感叹,为了多挣几个钱补贴家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老杨学过理发,干过泥瓦匠,也去工厂当过合同工,一晃老杨都快40岁了,却还没干出个啥名堂。没想到,转机就出现在2006年1月1日,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身为农民的老杨在土地上摸出了门道。

“免了农业税对农民来说就是少了一大负担。”老杨抓住国家取消农业税的机会,先是在自家地里的几亩地里种四季蔬菜,运到城里卖。随着门路越来越顺,后来他又慢慢从周围乡邻那租借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增加品种,到2013年,他就成了武都镇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户,仅香葱一样,就种了百多亩。

“本以为我就是老杨家的‘农民代表’,哪想到,这小子又带着他媳妇回到涪阳村来当农民了。”说起儿子杨维民争当农民的事,老杨笑起来。儿子杨维民才两岁时,老杨的大哥就托人想办法给侄子上了城市户口。老杨家本指望杨维民长大能安心在城市生活,然而,2014年杨维民大学毕业后,看准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机遇,通过流转近千亩土地,注册成立了明利家庭农场,并且通过参加江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把农场办得风生水起,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新农民”。

如今,老杨80多岁的父亲在武都镇遛弯、喝茶,遇见熟人就要摆他孙子当“新农民”的龙门阵。他总是要向人感慨几句:“哪个想得到哇?以前都兴‘跳农门’,现在这些年轻娃娃却要在乡坝头‘显身手、谋发展’。说来说去嘛,还是改革开放后,政策越来越好了!”

新闻推荐

海量美妆单品现场派送 知名时尚博主开设彩妆课堂

成都商报时尚商业部不仅联合达人和品牌带来国际化、时尚化、专业化的潮流资讯,为粉丝提供全方位的时尚服务,同时也通过本次...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民老杨一家三代的土地情)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