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从手动到电动“编织”数十年生活 家里还有一台老式缝纫机没舍得卖掉

来源:成都商报 2018-11-15 02:49   https://www.yybnet.net/

郭大姐家的缝纫机

自从女儿到成都安家后,江苏人郭大姐常常住在蓉城,成了半个成都市民。关注到成都商报举办的“家庭文物大‘晒’”活动后,郭大姐告诉记者,她很想讲一讲自己家里珍藏的,老式缝纫机的故事。

那时的缝纫机,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件儿”。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由南京缝纫机制造厂生产的熊猫牌缝纫机,是享誉全国的名牌。

时过境迁,电动缝纫机兴起,改人力驱动为用电操作,省时省力还可以自动剪断线头,受到很多人,特别是服装厂的欢迎。但在郭大姐的家里,却有一台老式缝纫机,是她一直不舍得扔掉的珍贵回忆。

搬家的时候她说

“把缝纫机带上”

每到季节更迭的时候,郭大姐就要将家里收拾一番。7月的第一天,在杂货间靠窗的位置,郭大姐将一块黄褐色的棉布掀开,一台老式缝纫机出现在弥漫着灰尘的光柱下。黄色的木板、流线的机身、光面的转轮以及铁质的踏板,那不再闪光的机座、锈迹斑斑的机头以及布满划痕的桌台,无声地诉说着那些往昔的回忆。

十年前,郭大姐一家三口搬过一次家。在整理物品时,丈夫戴先生对她说,该扔的扔,别舍不得。郭大姐想也没想说:“把熊猫缝纫机带上。”

“缝纫机、电视机、自行车、三开门的衣柜、痰盂柜、梳妆台……这都是我当年的嫁妆,女儿她外公总共花了6000多块哩。”郭大姐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由南京缝纫机制造厂生产的熊猫牌缝纫机,是享誉全国的名牌。买一台,手里没有百把块是买不到的,那时的雪糕可是按分卖的,一百块钱并不是小数目。

那个年代出生的江苏人,对熊猫缝纫机都不陌生。郭大姐十多岁时,便在邻居家用过缝纫机,简单易学,比穿针引线一针一针缝衣服快捷多了。当地有姑娘出嫁,娘家人多会备上这么一件。婚后,给女孩做件小花裙、给男孩做身小汗衫,缝补床单被罩,是很多妈妈们的必备功课。

老公年轻时是裁缝

一家人靠缝纫机吃饭

江浙地区,棉纱产量高,纺织业十分发达,服装业自然也不落后。中国拥有纺织工程专业的大学,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和很多人一样,郭大姐一家也经营着一家小型服装厂。这两年,依托互联网发展和网上购物的火爆,厂里做出来的衣服甚至可以卖到日本。就算这样,戴先生也常常对女儿说:“你可别小瞧它,论年龄,它比你大;论功劳,你小时候身上穿的、床上盖的,都是用它做的。”

和其他人家不同,户主戴先生年轻时就是做裁缝的,可以说全家人就靠一把剪子、一堆布料、一台缝纫机过日子的。作为女人,郭大姐总是不想承认这个事实:裁剪如行云流水、操作机器运筹帷幄、成衣完全不输市面上的品牌服饰,老公的手艺居然比自己还好!

有一次,他们又为了谁的做工好争吵了起来。当时尚且年幼的女儿“遭了殃”,夫妻俩一人做了一个装零食的小口袋,动真格地非要她选一个最优秀的出来。女儿很为难,纠结了很久,但还是说了心里说,“爸爸做得好”,郭大姐很生气,攥起拳头就往戴先生的背上猛捶。戴先生受到“重创”后当即认输,表示自己的技术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避免冲突,家里的奶奶后来给家里又送来了一台上海牌缝纫机,让夫妻俩一人一台。

科技淘汰了老式缝纫机

还是留了一台在家里

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创造为人类生活带去了深刻的影响。在郭大姐看来,最明显的,就是电动缝纫机的兴起。这种新型缝纫机,改人力驱动为用电操作,省时省力还可以自动剪断线头,受到了很多服装厂的欢迎。戴先生紧跟潮流,花费几千元赶紧也引进了几台,服装厂的效率果然大大提升了,准备大量采购。

然而之后好几年,在家里,郭大姐还是用那台老式的缝纫机缝补衣物。她是一个念旧的人,不太擅长接纳新兴的事物,“我的不浪费电,你的速度那么快会切到手。”这是她常对戴先生说的话。

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变成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妈,随着女儿的成家立业,郭大姐和戴先生的肩上少了很多经济负担,家里的缝纫机也放进了杂货间。

前不久,女儿问郭大姐,家里东西越来越多,你们以后也不常待在老家了,为什么不扔掉像缝纫机一样的大件。郭大姐思忖了片刻,觉得也有道理。不久后,她卖掉了其中一台缝纫机,同时又留一下了另一台,打电话告诉女儿说:“还有一台没舍得卖,等你以后有孩子了,还可以拿出来做几件小衣服,再秀一下我的技术。”

成都商报记者-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市妇儿中心医院将在西部率先启用新生儿ECMO技术那些发生呼吸衰竭的孩子有救了

美国专家现场传授ECMO技术“以前,那些特别严重的,没有更多抢救办法,他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作为...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手动到电动“编织”数十年生活 家里还有一台老式缝纫机没舍得卖掉)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