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欧洲统一语言框架》考试成都和广州考点。
徐杰的生活好像总是在穿梭。几乎每天他都要穿越大半个成都去位于城北的办公地。在那儿,他经营着一家翻译公司,可提供30多种小语种及稀缺语种的翻译服务。徐杰自己承接最多的英文翻译,从一个语言世界到另一个语言世界对他来说是常态。
而他最沉浸的地方,大概是“世界语”的世界。
这门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创立的国际辅助语言已有130多年历史,作为一门人造语言,它以中立标榜,不属于特定民族和国家。尽管叫做世界语,但是熟练掌握它的人屈指可数,全球大约只有1000多人以它为母语。在中国,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热潮后,现在的“世界语”学习也渐渐变成了一个圈子内的活动,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线。
壹
别人考英语四级 他“攻克”世界语
成都小伙徐杰是怎么跟世界语产生联系的呢?
1986年夏,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举办。那是世界语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那时你走在各个城市的街头,时常可以看到世界语班的招生通知。很多人把世界语当成一种谋生、发展的技能,一时之间大家趋之若鹜。
“在那之前我都不知道有‘世界语’”,徐杰指的是2003年。还在上大一的他无意中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叫《现代世界语》,里面介绍的就是世界语”。“简单易学”“全球通用”这样的字眼立刻吸引了徐杰,由此,徐杰闯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简单易学”是最先感受到的。“因为世界语读写一致,它基本的拼读只需要花上几分钟就能明白,几百个词根和几十个词缀记住了,剩下的就是练习。”语法规则更是简单,只有十六条,只要在这框架下使用,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加上会读就会写,看到就会拼读,尽管徐杰刚开始只是抱着试一下玩玩的心态,一段时间的自学后,他已经可以用这种语言交流了。兴趣中产生擅长,擅长加深了兴趣,在周围同学还在准备英语四六级考试时,徐杰已经开始利用闲暇时间“攻克”这门二外。
“全球通用”在徐杰看来同样得到了验证,他坚持认为世界语的学习和传播没有大众所看到的萧条,“和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这样的语种相比,学习和说世界语的肯定是少数,但很多发布的资料都显示,世界语的使用人数在全球排名下,也不是想象的在最后几位。”
贰
他的朋友遍全球 接待过30多名世界语者
如果说其他语言的使用,都是因为文化的代代传承而不断流传和扩展,世界语更像是一种类似摩斯密码的暗语,一枚隐秘的徽章,学习世界语的人之间一旦“看到”彼此,便有了某种默契。
大三的时候,徐杰忽然搜到了一个学习世界语的网站,网站上有30多种语言撰写的学习世界语资料,都是由全球各地的世界语爱好者自发翻译上传的。2010年,徐杰来到成都读研,在这座巴金曾学习世界语的城市里,徐杰参加了有关世界语的第一个活动——柴诞节(每年的12月15日为柴诞节。这一天原本是柴门霍夫的诞辰日,后发展为全球世界语者的节日)。他第一次真切地用世界语和人交流。伴随着大家“Saluton(意思为你好)”的互致问候,徐杰发现自己终于可以用往日在电脑前一点点习得的世界语发声了。
“说世界语的人很容易成为朋友,无论他从哪儿来,从事什么工作,我们总会尽可能的相互帮助。”从2010年至今,徐杰在成都接待过世界各地30多名世界语者。他们有从西伯利亚徒步旅行的俄罗斯人,有从瑞士开着房车计划用3年时间周游世界的5口之家,也有来成都做商务考察的韩国商人。在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只凭借一本世界语协会印发的小册子,他们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受到像徐杰这样当地世界语者的接待。这本册子每年更新,上面详细记载了各地世界语协会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这恐怕是最直接体现世界语背后是人类大同理想的一种模式。
“世界语圈子虽然小,但掌握后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大家也很容易建立起信任感。”徐杰捕捉并享受着这种默契。他和很多年轻的国内世界语者一样,对于旁人“世界语还有用吗”的疑问,他更喜欢说起交友的故事,因为他发现在“是否有用”的时代标准下,这些大家更爱听。世界语背后所承载的,如乌托邦一般的平等、和平的理想,他渐渐不再提及。
封面新闻记者刘付诗晨
新闻推荐
12月2日,四川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护士长高虹在纽约返回北京的航班上,偶遇一位老年患者突发心脏病,万幸及时服用硝酸甘油后得到...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