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散打评书艺术家李伯清 巴蜀男神咋起家 评书寂寞说段子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12-17 03:08   https://www.yybnet.net/

李伯清散打堪称巴蜀一绝。

李伯清粉丝很多。李伯清。

“足球名将”李贝贝。

一听说要去采访李伯清,办公室的80后、90后跳起跳起报名。为啥子喃?“李贝贝,男神的嘛!”作为散打评书创始人,今年71岁的李伯清,俨然成了网络红人,微博粉丝390多万,各种表情包不断。采访日,李伯清穿着蓝色羽绒服迎上来,精神抖擞。虽然已经71岁,但对拍摄的各种要求都相当配合,一句话:“随便拍,整归一。”

李 老 师说:“我一直都这样,当年《鲁豫有约》采访我的时候,我穿的都是那双二十元的抱鸡婆 棉 鞋(hai)。”熟悉李老师的人都知道,二十年前,他就是这样,无论有多红有多火,绝对不得飘。

14岁参加工作

看电影被拒毅然辞职

听了对封面新闻“口述历史”栏目的介绍,李老师领悟:“我晓得,就是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说句老实话,我的故事,如果不歇气,半个钟头一期,200期还不一定讲得完。当然,还是要拣有情趣的说,不论好不论坏,总得是对时代有点感触的。我绝对不是那种,成名后就说,啥子在幼儿园对艺术就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妈妈的肚皮里都在想艺术……我搞这个工作,完全是因为穷。”

龙门阵里,一段段辛酸往事徐徐展开。李伯清家中姊妹众多,一共6个。1961年,14岁的李伯清要考初中了,本该读三十四中,就是现在的新华职中。按李老师的话说:“那时候打梦脚,准考证上的一张黑白照片没巴(贴),是晓得没钱拍呢还是搞忘了,反正就是没巴照片,进考场时就被挡到了。那时候也小,就在考场附近耍,一直到全班同学都考出来,才晓得我没有参加考试。”

书读不成了,只有参加工作。学校拿个表喊李伯清填,当时家庭困难,他最渴望的就是吃饱饭。所以钟表厂、仪表厂都没选,选了个木制包装厂,小小年纪的他想着:包装罐头、饼干,肯定吃得好。结果,那是家做外包装的厂,包装好就运走了,根本吃不到。

李伯清在成都地方国营木制厂整整工作了12年。离开这家单位,也是因为家庭问题。因为孩子的妈是知青,娃娃上户口成了问题,单位又没有能力解决。李伯清就改拉架架车,也就是三轮车。拉架架车的好处是,原来在单位一个月挣二三十元,现在只要努力,一个月能挣一两百元。当然,也有拉不到喝西北风的时候。

其间,李伯清还当过装卸工。某次,四川省博物馆有几桶木料,需要改装,把木料用竿竿滚上车的时候,滑竿滑了,李伯清年轻,跑得快;一位姓廖的师傅没反应过来,当场被砸到了,下午3点送医院晚上7点就走了。廖师傅家里只有残疾的女儿女婿,全都是李伯清和另一个朋友帮忙料理后事。

因为办事麻利,省博物馆的一个负责人看上了李伯清,问他愿不愿意去博物馆当炊事员。在街道上开了个六级炊事员的证明,李伯清就去了省博,但是,是临时工。“当炊事员,如果你把菜给哪个打多点,正式工要说:爪子?当真你是临时工,你不心痛粮食嗦?!如果稍微给哪个打少点,外面临时工会说:你娃想转正嗦。”

总而言之,李伯清当时在单位表现还可以,用他的话说:“单位去街道上调查了一圈,发现这个娃娃除了穷,没有坏毛病,本质上是好的。”正当准备转正之际,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李伯清的命运。

某天,单位要放电影,李伯清永远记得那部电影的名字——《攻克柏林》。伙食团的团长说:“伯清,今天早点卖饭,大家吃了要去看电影。”李伯清就随口问:“我喃?”伙食团负责人说:“临时工,莫得(资格)。”一部电影都不让看,让李伯清瞬间觉得尊严受到了侮辱,心头极不舒服。当天晚上,他把饭卖了,第二天早晨找到馆长,把铺盖卷往自行车上一绑,说:“给我把账结了。清朝的砖汉代的瓦我莫得你们弄得清楚,你们不是常说革命不分先后,咋个一张电影票,就因为我是临时工,把我挡倒了?”

无论大家怎么劝,李伯清毅然辞职了。回忆起这段,他很扎劲:“都说穷人的气大,烟锅巴劲大。当时,中午伙食团的米汤我都没喝一口就走了。”

泡茶馆拜师说评书

一部《说唐》满头大汗

为尊严而战的李伯清,成了自由人,天天耍起也不是个事。母亲给了他几角钱:茶铺里在讲书,你去听一哈吧。李伯清说:“说白了,就是怕我惹事,给我找个耍的。”

鲁迅先生说:“茶坊酒肆也是文化折射的一个地方。”李伯清就好好学习去了。

以前,老成都坐茶馆一人收一角五,其中茶钱一角,说书的老师收5分,两天就三角,李伯清还是给不起。怎奈他一辈子就爱泡茶馆。读书的时候放学了背着书包,在茶馆门口站着听,看到有人起来,就拱进去坐空位置。参加工作后,有钱就听书,没钱就在茶馆听自己和别人摆龙门阵。最爱到文化宫的坝坝里喝茶。一起喝茶、吹牛时,李伯清遇到一个打金钱板的,说有机会跟着耍一下。经介绍,李伯清认识了周少稷老师,正式拜师学说评书。

以前的老辈子,自己名字写不起,谈起历史故事头头是道,上下五千年,纵横八百里,金戈铁马,张口就来。这就是口传心授的评书。

李伯清第一次上台,说的是六角八一本的《说唐》。回忆起初登书场的感受,李伯清说:“那一个钟头左右,我都不晓得自己讲的啥子,讲得满头大汗,把自己死背硬记的情节,呱呱呱讲完了。”

过去,管说书的都叫“老师”,无论年纪大小,都是“老师”。李伯清满头大汗讲完《说唐》,旁边有人提醒:“李老师,你还是把钱收了。”就是拿个筐筐到台下来,三分五分地找听众收钱,遇到大方的,给个五角不找,就赚了。

听到收钱,李伯清顿时感觉脚像铅一样地沉重,拖不动,下不了台,眼泪花还包起了。注意,这不是因为挣到钱而感动,而是从小受的教育,让他感到万分羞愧:“我怎么能给列祖列宗丢脸?我怎么能下去伸手要钱?”最后,一个好心的朋友下去帮他把钱收了。

从那天起,李伯清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也算是对评书界起到了一定的改革作用,就是只收固定的说书费用,不参与抽成。比如,茶铺卖一百碗茶,他也只收属于他那场的五元说书费用,茶铺卖两百碗也是如此。他宁肯自己收入少点,也不愿意端着筐筐下台收钱。高峰期,他一天能挣十几元,那时候一个单位厂长的工资最多四五十元,如果按一天8元,李伯清说书,一个月能挣240元,相当“港”。

最初讲的都是传统评书:《三侠五义》《说唐》,基本上靠口传心授,也讲过《聊斋》《红楼》。有一次在荷花池说书,中场休息时,李伯清突然发现:遭了,脑壳头啥子都莫得了,之前看的章回小说,在脑壳里一片空白。但说书先生不能给观众说:对不起,我记不到了。他立马想起《醒事恒言》里的一段故事,还有电影《胭脂》的情节,就把这两个情节移花接木安到一起,才蒙混过关。

李伯清说:“说评书,就是饭憋慌,你吃饭都吃不起,把你憋慌了,你才整得出来。”

“原子弹抛光”开创散打评书

散打评书,也是时代的一个缩影。作为散打评书的开创者,李伯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时代的弄潮儿。

上世纪80年代初,李伯清在茶馆说书,说的都是传统评书,大多是老辈子口传心授的内容。随着港台文化的进入,他逐渐开始讲港台的武侠书,如金庸、梁羽生、古龙的小说。其中全套金庸的书是120元,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好景不长,1985年左右,台球、麻将等娱乐方式逐渐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给评书带来了冲击。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毕竟爱听书的老头儿、老太太们不会去打台球。真正直戳要害的是:录像厅。

录像厅冲击 评书跌入低谷

过去,茶馆里坐个百十来人,茶馆既要卖茶还要请说书先生,现在,只需要一块钱租个磁带,就能招来一百多个观众。

随着录像厅的流行,评书这个行当开始走下坡路。年长的说书先生逐渐老去、逝去,中年的说书先生慢慢改行了,整个行业几乎跌入谷底。

李伯清开始走村串户,在附近的县份上说评书,勉强能维持一般的生活,有时候连烟都吃不到。

1992年,趁着时代的浪潮,李伯清也南下了。不过,不是说评书,而是到广东惠州帮一个亲戚打工,当办公室主任。可呆了一年,他不习惯这份工作,因为“心里是慌的。”

李伯清说:“外来文化的冲击,把人心给冲乱了。这对这个社会发展是好事,但对评书这个行业来讲就不是好现象。比如,烧天然气是好现象,但对打蜂窝煤的来说就不是好现象。”

从广东回来,李伯清回归老本行,帮曲艺团接一些小演出,找了个小茶馆继续说评书,在这个折腾之中,无意中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他在锦江剧场的悦来茶馆说书,前三个月,可谓凄风苦雨。

1994年,成都下雪。锦江剧场茶馆里人最少的时候只有18个(能在回忆里将人数精确至此,可见李老师对这段记忆有多么刻骨铭心),最多40多个人。按李伯清以往的脾气,现场没有七八十个、百来个观众,他是不得讲的。

开创讲段子 不小心就火了

为什么这次就坚持下来了呢?

“也可能是冥冥中注定的吧,也可能是我当时神经病发了,硬是坚持下来了。咋个坚持下来的?无聊吧,心想,管那么多!就当好耍吧。”面对十多个老年听众,两三个月之内,李伯清把《黄山剑影》《三国演义》《水浒》《聊斋》《三言二拍》,甚至《鹿鼎记》都讲了个遍。不过,不是把这些一套一套的书全部讲完,而是讲两篇没人听就换一本,还没人听就再换一本。

最后,被折腾得莫法:你们到底想听啥子?

李伯清干脆不讲这些书了,开始讲当时社会上看到的现象,比如打手机、玩传呼啊,这样,不知不觉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走进茶馆,最经典的段子“给原子弹抛光”由此诞生。

经常有朋友要去茶馆给李伯清捧场,但有些朋友是做生意的,个个抱着个“大哥大”,别着传呼机,听着听着就要站起来打电话,弄得现场很闹。

李伯清怕其他观众看到不安逸,忙调侃打圆场:“婆婆些,你们要原谅,这些都是我的朋友,他们来看我,因为时间紧,生意做得嗨,他们要给原子弹抛光,要粉刷月球,要给长城安瓷砖,太平洋安盖盖,飞机转弯灯,火车内外胎……”

这就是最初的散打评书。

真正把李伯清的评书定义为散打评书的,并不是李伯清本人,而是《成都晚报》的一位资深记者廖友朋老师。廖老师听了李伯清的一场书后,写了七个章节的文章,将李伯清的评书定名“散打评书”。

李伯清火了。

封面新闻记者吴德玉荀超摄影胡瑶柴枫桔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名家档案|

李伯清,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评书艺术家,散打评书创始人,其睿智幽默的语言风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代表作品《假打》《世态百相》《大话60年》《新闻书场》《成都智慧》《成都传奇》《大话水浒》《舌尖上的四川》等上百部作品广为流传。1998年,由华西都市报与四川省文化厅、重庆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巴蜀笑星擂台赛中当选巴蜀笑星,与刘德一、沈伐并称巴蜀笑星“铁三角”。网络时代,李伯清老师依然勇立潮头。2015年创办“皇家贝里斯”足球俱乐部,人称男神李贝贝,微博粉丝390万。

新闻推荐

好戏轮番上演你还在等什么?

12月20日下午,惠民展演-川剧大幕戏《恩仇记》将在锦江剧场演出;12月21日晚,四川爱乐乐团将在成都特仑苏音乐厅举办...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散打评书艺术家李伯清 巴蜀男神咋起家 评书寂寞说段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