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何旭:赤心一片建家园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2-11 01:55   https://www.yybnet.net/

何旭(左二)和葡萄种植户探讨种植技术

葡萄丰收

李云(龙泉驿区)

小村上央视

“上央视了!”

“快看!快看!”

宝胜村人奔走相告。

喜悦、自豪和幸福溢满全村。

2016年2月的某天,央视“记住乡愁”栏目展播了半个小时,村里老人和孩子的笑脸、年轻人采摘葡萄的喜乐丰收场面、飞快数钱的手、一幢幢新房一辆辆轿车、刘大爷家族的火龙,金色狂舞,一片欢腾……家家户户看得眉开眼笑,欢呼声和掌声响彻屋宇。

“咦,咋没说我们村是国家级绿色村庄、省级四好村、精品村寨、百强名村、城乡环境优美示范村呢?”

村民大盆子有些遗憾。过去吃不饱饭,父母希望将来能让儿子吃上大盆大盆的饭,故起名“刘大盆”,人称“大盆子”。

阿秀安慰他:“咱村能上央视播这么长,本身就把什么都说了。没有这些荣誉,没有这些成绩,也上不去呀!”

想想也是。

“那起码也该把何书记说一说啊,我们村能变成如今这个幸福的模样,都离不开他的付出。”

大盆子口里的何书记,就是宝胜村党委书记何旭。

300年前,客家人从闽粤赣大迁徙而来,约100万人口在成都东山——龙泉山一带落脚生根,繁衍生息。宝胜村就坐落于四川成都龙泉驿区洛带镇,是纯客家古村落之一,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村庄近4平方公里,5800亩土地,3751号人,人均年收入1.3万元,是相对贫困村。

对于这样一个村子来说,能上央视,好比一个资质平庸的孩子考进了清华北大,是小概率事件,是最辉煌的时刻,值得欢庆。

辉煌的背后却是艰辛不易。一路走来,村子经历了太多太多。

此时此刻,何旭也是一个观众,他刻意让自己保持冷静,内心五味杂陈,眼睛潮湿。

几年来,他带领全村老老少少走过的不平坦之路,幕幕往事像电影般播放。

初来客家地

宝胜村,原本默默无闻的客家小村落,平凡、质朴、恬静。就是这片沉寂的土地,托起了无数客家人的梦想,热血奋斗、青春奉献,每分每秒,从未停歇,引发乡村巨变……

大盆子口中的何书记,是这部乡村巨变奋斗史中的重要角色,理应被铭记。

何旭,本是四川省巴中市广电局的机关干部,2008年被公招到成都市简州新城搞开发建设。有一天他看报纸,得知龙泉驿区乡村缺乏能吃苦、有干劲的基层干部,党委政府鼓励号召年轻人到村社去干一番事业。他动心了。带领一个村的村民致富奔小康,自己是能够胜任的。这样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不枉活一辈子。

2013年,通过区镇相关部门推荐,他当选为宝胜村党委书记。

食朝,早餐。落水,下雨。阿娘,母亲。细芽儿,小孩子。着衫,穿衣。

刚到宝胜村做村官,何旭每日要学客家话,从一个单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开始。仿佛回到课堂,重学一门外语。宝胜村是纯农业村,增产增收是关键。这也是一个大课堂哩,需要学习的很多。

第一次开村民大会,何旭用客家话说:“乡亲们好!我是来为大家生产生活服务的。”

阿秀听懂了,想鼓掌。被大盆子拉住,不让鼓。

“你信吗?”

阿秀没有把握,把手放下,低声说:“我也不确定。”

大盆子说:“你莫被他白面书生,年轻帅气,好听的话,这些表面的东西迷惑了!”

“我不得!”

尽管与大家的初见没有掌声,何旭并没有过于失落。的确,初来乍到,没有取得丝毫成绩,靠什么得到大家的信任?一切美好的愿望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实现。

何旭带着满腔热血,走遍全村每一寸土地,走访每一处院落,了解民情、征求民意、听取民声,在这一年里,6公里的沟渠解决了农田排水灌溉的难题,7公里的水泥大道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14个小型广场改善了农村院落的生活配套,一举补齐了农业生产的短板,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党员干部的拥护。

累的时候,何旭也和老百姓一起坐在长凳上拉拉家常。在刘氏祠堂里,刘大爷说起“豢龙世家”的历史,两人一拍即合:那咱们把龙耍起来怎么样?

有人喊道:“莫钱莫人,耍不起!咋个耍?”

何旭说:我们大家凑钱,我带头凑。各家各户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喊回来,今年春节,我们耍一盘龙。大家想不想?

掌声响起,欢呼声响起:“想!”

春节前,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千里迢迢陆陆续续赶回村的年轻后生们,在刘大爷的指导下,用竹篾、稻草扎起一条长龙。

刘大爷祖祖辈辈以舞火龙为生,是客家火龙的传承人。他将舞龙的手臂动作和步伐分解、演示给大家看。一群多年没有回村、彼此难见面的客家后生,紧紧围绕在刘大爷周围,学得津津有味。他们训练了几天几夜。

那个春节,全村老老少少看上了传说中的刘家火龙表演,载歌载舞、锣鼓喧天、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全村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团结、奋进的气氛中。

何旭填词一阙,《卜算子·咏怀》:

初来客家地,征程渺无边。风雨兼程不下鞍,赤心建家园。

岂惧黄沙漫,苦熬数九寒。撸起袖子抓发展,誓撑一片天。

“360”党建工作法

一步步走来,何旭用钉钉子的精神,扎根在基层,决不当过客、看客和游客。他在镇党委指导下,创新推行“360”党建工作法,制定三大目标,强化六条路径,对干部提出责任担当零懈怠、党风廉政零容忍、服务群众零距离的保障措施,凝聚了人心,从而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为老百姓服务。“360”党建工作法已在当地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本村漂亮姑娘陈礼慧,大学毕业,24岁,中共党员,在中国银行当大堂经理,干得风生水起。她深知自己的家乡虽说吃得饱穿得暖,但还属于相对贫困村,离实现小康还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何书记一个外乡人,对自己的父老乡亲这样操心,她深受感动和感召。

“爸、妈、老公,我要辞职回家乡,跟何书记一起干。”陈礼慧吃饭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全家人都惊呆了。

这个有主见的客家姑娘,艰难地说服了爸妈和丈夫,选择了回村当“村官”。她由副书记干起,现在是村主任。

何旭还将一名公岗人员培养成副书记,将本村在“一汽”上班的职工动员到村委会,他现在已经成为从事群众工作的一把好手。

村党委推行党员管理“九步法”,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旗帜,大大增强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号召力,逐步把村党委建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宝胜村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时,何旭35岁,他的班子平均年龄不到30岁,学历高,见多识广,都充满干事创业的活力。

做好“葡萄”文章

几年来,何旭始终保持旺盛精力和发展定力,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宝胜村虽有葡萄种植面积3000亩,但品种单一、品质较差、市场占有率不高,他决心做好“葡萄”文章,多次深入到田间地头,和群众拉家常,细算经济账、长远账,终于建成200亩葡萄基地。葡萄由巨峰一个品种,变成10多个。

他还请专家来现场指导,提升品质,创塑品牌,成功引入以色列水肥药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通过4年艰辛努力,相继完成了葡萄文化长廊、客家乡愁记忆广场等乡村旅游功能配套,连续3年举办采果节,推行“万株葡萄树 千人来认养”活动,招来社会各界蜂拥参与,组织动员80余家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葡萄认养。葡萄基地群众户均每年增收超过3万元。

这个水果村,一年四季花果不断。从成都开车来的市民,驻足在这片水果飘香,风光秀美的田园。村民正在采摘葡萄。一筐筐一车车,红的黑的黄的,珠圆玉润、玲珑剔透,颜值超高,人们直呼秀色可餐,可一个也叫不出名字。村民告诉他们,这叫阳光玫瑰,那叫美人指,这是红乳,那是峰厚、夏黑……都是新品种。多么美的名字,尤其是美人指,真像美人儿的手指。这些新品种品质高,每斤销售价格比老品种贵四五倍。

与此同时,何旭还大胆尝试、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多方呼吁奔走,“镇村合一”的市级示范电商平台终于建成投运, 成功实现入驻商家62个,上架商品345种,其中洛带本地产品168种,实现年均交易额300余万元。并以此为契机,同步推进了宝胜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倒逼农民种植绿色安全高品质水果。

宝胜村家家户户收入不断增长,现在人均年收入已超过2.5万。何旭硬是带领这个相对贫困村实现了精准脱贫,正飞奔在幸福小康的大道上。

可他常常连续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双眼熬得通红。

他挥毫写道:宝胜金土地,助力热血男。只把青春挥雨汗,创业苦亦甜。

不畏行途远,拼命是好汉。艰难困苦作等闲,旧貌换新颜。

世外桃源 幸福乐园

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何旭带领两委班子,整合社会资源,完成了“宝地胜景乡村旅游规划”。

春华秋实,宝胜村变成了一幅美丽乡村田园画卷。葡萄草莓像黑宝石蓝宝石红宝石和珍珠玛瑙,风水梨充足的水分蜜一样甜,无花果乌金一般诱人。游客可下地亲手采摘,体验采摘的乐趣,还能观看客家文化表演、文艺演出,采摘累了,还可以现场学说客家话,品尝客家饭。

画家们带着一队队学生前来写生。游客纷纷拍照录视频,发朋友圈。一时间,宝胜村成为网红打卡地。所产水果供不应求,一年四季游客不断。村民们的收入又增加了一截儿。

宝胜村相继荣获国家级绿色村庄、省级四好村、市级文明村等国家、省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何旭个人荣获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美丽成都·党员示范标兵、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贡献人物等称号。

如今宝胜村的文化广场上依旧播放着“记住乡愁”,再回望,何旭依旧眼眶湿润。“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个热血男儿义无反顾,矢志不渝地扎根乡野,从35岁到41岁,白发渐生,激情奋斗的步伐却从未停歇。他深知,唯有不忘初心,保持真挚的为民情怀,一天接着一天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世外桃源、幸福乐园、美丽家园”的“宝胜梦”一定会实现……

乡村振兴的路还长,他的人生路还长。

他和他的村庄,在路上。

图片由宝胜村提供

新闻推荐

情暖每一次归途

“欢迎乘车,请注意脚下安全。”2月6日(大年初二)早上7点50分,停靠在成都西站的C6603次列车门口,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何旭:赤心一片建家园)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