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树疙蔸 奇形怪状 唯有划疙蔸者手到擒来

来源:成都晚报 2019-03-21 02:31   https://www.yybnet.net/

○王大炜

1950年代,成都市民大多用柴灶,烧柴煮饭。灶头是土木结构,以木为框架,四条腿,灶内内膛充填黄泥,大小高低合适,灶头一律染成浅黄色,朴实明快。灶门前下方一横梁,专供斜放火钳、吹火筒、火铲等物。灶头,市面上有售。这些出售大型炊具的商店主要经营坛坛罐罐,火钳火铲火钩,墨盆药罐,几乎囊括了百姓灶头一切及少量学生用品。

烧火煮饭的燃料主要是松柴,其它竹器篾片也可充用。木柴主要来自眉山等地,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很适合节约成性的成都人。锦江(南河)东门一带还有水码头,是木柴卸货的主要之地。住家户每天下午必须将少量木柴划成细丫丫,以备次日一早生火之用。当时洋火(火柴)质量欠佳,久擦不燃,哑火太多,为节省才有如此安排。松柴煮饭炒菜总比其他燃料要香得多,所以住家户爱用松柴。煮饭时把淘净的大米放进锅里铺平,将水渗至手背高,盖好锅盖,还要用湿帕子捂好锅盖缝隙,以防走气。这是节约燃料、缩短煮饭时间的有效办法。不一会儿锅里叽咕叽咕作响,此时须得退火,就是把正在燃烧的木柴退出灶膛,让余热继续焖饭。锅里米饭慢慢熟了,发出阵阵轻微的响声,随后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这便是米饭香和锅巴香的混合香味,说明这锅焖锅饭煮好了。

燃烧过的木炭,又叫桴炭儿,检大个的储存在灶前的砂罐里,以备日后熬药之用。当时有一种砂锅式的小火炉,是专门烧桴炭的。灶内余炭火用柴灰掩盖,做晚饭时又可利用,只要搭上几根干柴丫架在灶膛横铁桥上,拨开热灰,操起吹火筒,几吹几吹,便有了明火。吹吹火筒也有学问,不会吹的,吹得满灶孔都是灰,自己满脸也是灰。

煮饭的燃料,最好是松柴,其次是桤木和杂木,杂木不好砍,太硬,但经烧。整体而言,当时成都是缺乏燃料的城市,那个年代真可谓米珠薪桂,所以有些人家平日总要去检柴,如在有树林的地方检枯枝,去河边(发大水时)捞浮柴,一旦得到疙蔸,也绝不放弃,想尽办法弄回来,晾干晒干后,专等划疙蔸的人来帮忙打整。于是便有了专门划疙蔸的人。

树疙蔸,奇形怪状,横竖不成柴,一般人奈何不得,唯有划疙蔸者手到擒来,易如反掌。划疙蔸者必须是身强力壮的中青年男子,这种人专门游走于城市背街小巷。我曾目睹过一位划疙蔸的壮汉,但见他头上还残留着一根长辫,只不过为了干活方便才把辫子盘在头上,一身腱子肉,仿佛有股操扁卦的遗风,上身一件缺了袖子的蓝色短褂,下穿一条青色火腰裤,一双大赤脚,一手扛着一柄爷头,一手捏着一条楔子,口中不断高喊:“划疙蔸啦!有划不动的,奈不何的,甩出来!”有树疙蔸的住家户闻声而出,也高喊一声:“划疙蔸!”讲好价钱,住户搬出疙蔸放在巷子里,壮汉把疙蔸打量一番,这是其绝招,找寻破解的纹路缺口,挥动斧头便砍,如果疙蔸不能迎刃而解,就把楔子对准缺口,用斧头背敲打几下,将楔子吃紧后,壮汉三下五除二地几斧头下去,一个大疙蔸转眼之间便成了丫丫柴。壮汉面不改色心不跳,拍拍双手,收下工钱后扛起家什又走向别外,继续高喊:“划疙蔸啊!有划不动的,奈不何的,甩出来!”

新闻推荐

2019成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政策出炉 中心城区网上报名时间为5月27日~5月31日

3月20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做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今年小一新生入学,中心城区公办小...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树疙蔸 奇形怪状 唯有划疙蔸者手到擒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