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盛夏时节,闷热得像走进了澡堂。如果身体内的湿气过重,健康就会出现问题,怎么祛除体内的湿气呢?听听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陈敏博士怎么说。
《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陈敏博士表示,《黄帝内经》中叙述南方地势较低,易汇聚湿气,而成都地处盆地中央湿气更甚。换季之间,天暑下逼,地湿上腾,暑湿交蒸,秽浊之气由生,此为外湿。
随着天气愈发炎热,人体与天时相合,机体阳气升浮至体表,而消化功能有所减弱,脾气虚而内湿由生,内外湿邪联合作用于人体而疾病更易发生。中医认为,人体有六种致病因素,即“风、寒、暑、湿、燥、火”,也称六淫邪气。其中,湿邪对机体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已逐渐加重。比如,现代人多爱吃肉,运动又少,于是,体态越来越胖,脾胃越来越弱。
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害,水湿聚积体内,形成内湿。凡有内湿的人,一旦遇到湿度大的环境,里应外合,极易引发身体不适。特别在高温高湿的盛夏,“湿”与“热”结合,形成“湿热”。不仅会引发头晕头沉、胸闷气短、体倦乏力,还易导致消化道、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病等多种问题。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没食欲,不想吃东西,有时会出现急性肠胃炎。除此之外,体内湿气重,且喝水较少时,小便排出不畅,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还有,湿气过大会刺激皮肤大力散热,负担加重,免疫力随之降低,痤疮、皮炎、湿疹、癣都会不请自到。
陈敏博士建议,日常生活最好远离潮湿环境,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洗澡、洗头后及时擦干身体而不是待其自然风干;不要直接睡湿气深重的地板,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饮食上,少吃黏腻生痰生湿的食物,如糯米制品、芋头、银耳、山药等。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苋菜、扁豆、冬瓜、绿豆、薏米仁、赤小豆等,也可将其作为药膳的材料在夏秋季节长服;当然,适当运动可以纾解压力、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因个体存在差异,陈敏博士建议大家应该可根据中医专业医生判断后制定个体化除湿方式。
新闻推荐
生活服务新职业报告出炉: 近四分之一月入过万 80、90后占比超九成
■天府早报记者冷宏伟新经济正在重新定义新职业,电竞运营师、STEM创客指导师、汉服造型师等一批新职业加速涌现,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