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夏隆江:愿古老的中医越活越年轻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7-15 01:22   https://www.yybnet.net/

三七李莹(高新区)

时尚的中医馆

5月末的一天,在成都籍建筑设计大师刘家琨的陪同下,拥有《地球之盐》《爱丽丝城市漫游记》等无数经典电影作品的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和夫人,在林盘翠竹、闹热开敞的成都西村大院,走走转转,最后停留在四楼的一家叫“秉正堂”的中医馆。大扇明亮的落地窗,原木家具与水泥的混搭,吧台一样的挂号收费处,不慌忙的候诊、等药,还有满满几大柜子的书可以借阅。数百个整齐有序的斗柜前,年轻的药师用古老的杆秤在分装一味味中药。资料介绍里显示:30多位出诊医生里70后、80后占了九成,硕士是基准,博士占一半,还有几位博士后。朱蔓佳医生用温婉流利的英语,邀请文德斯导演和随行的几位朋友,一起品尝下刚刚调试的中药鸡尾酒。导演夫人说自己的身体一直有些不舒服,但晓燕医生为她进行了针灸。熟练地进针,几乎没有痛感,短短十几分钟的治疗,就让她倍感舒适。文德斯认真地说,太棒了!这里让他见识到了时尚而又真实的中医,他希望以后的电影中能够有中医的内容,能够有这里的镜头!

文德斯导演不知道的是,几乎每个月这里都有人参观,有全国各地同行,有海外华人教师团,有新闻媒体采访团,有国家部委领导,有外国驻华领事。每一批人都会被这里所惊讶。这家时尚范儿的秉正堂西村大院门诊部,也是秉正堂的第四家诊所。其创始人就是被称为“新四小儿”的成都知名中医夏隆江医生。

14岁时,因为最亲爱的外婆离世,夏隆江立志学医,一套《医宗金鉴》开启了他的学医之路。1994年,夏隆江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进入医院工作,立下一世为良医的誓言。1997年,他深觉自己在医学知识上的不足,返校深造,一路至免疫学博士后。2012年,为了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实践“正规正确正直”的行医之路,夏隆江辞去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的职务,在新乐路创立了秉正堂第一家医馆。2014年,在良好口碑的基础上,他又将秉正堂开到了东大街和蜀汉路的地铁站里。开国内第一家地铁中医诊所,是因为夏医生注意到一些病人对于交通不便的抱怨和看病赶时间的奔波,在地铁开诊所的想法逐渐萌生。地铁诊所开始服务于更多赶长途来的患者,他相信,当地铁网络一旦成形,地铁里看病,将成为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从治病到治本

相比单纯的看病,创立医馆是复杂了几倍的事情。很多人都好奇一个医生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事情、添麻烦。这事还得从2000年左右说起。那时在医院工作的夏隆江一号难求,平均每天看100多个病人,还是无法满足病患的期待。面对总也看不完的病人,夏隆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患过敏性疾病的人,尤其是孩子会越来越多?有没有办法可以让孩子们少生病、不生病?这个最初的想法,是秉正堂诞生的原因之一,也成了秉正堂一直探索的方向之一。

周末除了补课,还可以做什么?找一个农场,采草药、捉鱼虾,和小伙伴们一起摘菜做饭,让爸爸带着玩玩他们儿时的游戏,这就是“爸爸带我识本草”的秉正堂周末活动。以“行知中国”为主题的秉正本草夏令营已经是第三届了,每年一个不同的地方,去年是香港,今年刚从山西回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夏隆江对孩子们的期许。

一直以来,文化教育,都是夏隆江认为势在必行的事。他常常说:“很多疾病,尤其是孩子的疾病,都是因为接了太少的地气,远离了大自然,违背了人类的成长规律而造成的。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要家长明白这些,更要带孩子们回到自然中去撒欢,去奔跑,很多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夏隆江认为,要让孩子们少生病,必须是医疗行为和教育行为相辅助,普及更多的医疗常识给病人。如果病人因为医生的知识传播越来越少,那才是值得欣慰的事。为了这个愿望,夏隆江在秉正堂设了一间特别大的诊室,里面通常是人满为患:有跟诊的医生和学生,更多的是就诊的患者。现场有夏医生的耐心讲解,电视屏幕上有医学常识的科普,这样的诊室,俨然一个公开的医学大课堂。

这个医学课堂,并不仅仅只在诊室里。为了方便病人的学习,还有候诊排队时的疾病专题小课堂,义诊和知识竞答相结合的社区巡诊,走进学校、企业、书店以及汽车4S店的健康养生讲座,医生手把手教你学看病的现场沙龙。

秉正堂有个公益教育项目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100场”,把中医药基本常识融入学校课堂,让孩子们去尝尝不同草药的味道,通过最朴素的味觉感知,给他们讲一堂“酸苦甘辛咸”的中药五味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把《诗经》里这些美好的诗句和认知中药结合起来,可以让孩子们对千年的经典文学有更多丰富的感知。

蒲公英中医药体验班,是由秉正堂和文殊院香园共同发起的一个纯公益零基础中医药知识普及教育项目。从去年秋季第一期开始,就有500多人报名。大众对中医药学习的渴求,对健康的渴望,在夏隆江的意料之中,但这样的学习热情也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医生们对教学的无偿付出,同事们对工作的主动承担,都让夏隆江从内心深深地感动。他知道,总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和他一样在坚守大医精诚的初心,和他一样在追求天下无病的梦想。

中医的现代化试验

免疫组学变态反应研究、青蒿素复敏研究、哮喘表观遗传研究、中药提取与药理研究、医体结合与人体代谢研究、中医标准化与人工智能研究……这些普通人几乎听不懂的科研,正是夏隆江十几年来一直在做的多项科研,有的已经初有成果,有的还在一点点积累。作为一个学生时代起就嗜书如命的人,他深知名医先圣的智慧;作为一个免疫学博士后,他更懂得现代医学的精华。对于中西医的融合,以及中医的现代化研究,夏隆江始终有着极大的热情,他坚信在今天的时代应该借助多种学科来研究人在生命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中西医汇通,打造一个医学新体系。

2018年,全国医馆界西南论坛的首站参观就在秉正堂。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几十位中医同行,除了被秉正堂的新式风格所吸引,更让他们惊奇的是犹如实验室一般的办公室,还有一系列特别有趣的产品:把传统香包进行高科技提取,可以直接佩戴、有多种功效的鼻夹式香囊;用玉米膜将中药粉封装在纸杯里,拉开易拉罐直接冲水即可饮用;没有鸡蛋牛奶,添加了山楂、紫苏等食材的中药健康小饼干;为糖尿病人特制的中药巧克力,目前正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进行联合试验;和全球高端化妆品企业kamedis合作的系列护肤品,目前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成都秉正堂让中医药呈现出了活泼的模样。

医学的未来在学术

忙是夏医生的常态。他每周4天门诊,早上8:30到晚上七八点走,晚饭通常是9点左右才能吃上。日均100多个患者,只有上洗手间的时候才能休息一下,但他对病人的问题有问必答,对跟诊的学生能多讲一点就多讲一点。

秉正堂从最初的一两位医生,到现在的30多位医生,队伍壮大了。这个时候,夏隆江却意识到既要百花齐放,也要存异求同。医生可以带着各自的思想,却需要统一的学术共识。他和医生团队一起开始做病症疗效的研究,将已经能够不断重复及可靠的疗效做成临床规范,并建立儿科、妇科、针灸、肿瘤、过敏性疾病等几个学术团队,利用晚上的时间开展学术活动,进行专项学习和临床问题的讨论。

对于刚出诊的青年医生,夏隆江会抽出专门的时间,找他们吃饭、聊天,讲述他对医疗的理解和秉正堂“正规、正确、正直”的价值观,亲自带教或帮他们落实好临床带教的老师。对于青年学生的培养,夏隆江选择了回母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当老师,讲授中医经典《伤寒论》。开课前,他对学生们讲的第一句话总是:“我不是来教育你们的,是来颠覆你们的。”这样的“颠覆”课堂,却创造了选课抢课、上课抢位、校外人挤走校内人的各种“奇观”。

最近,夏隆江每天晚上都在忙着和团队一起录课,《夏隆江快捷儿科指南》即将在中医学习平台上推出。7月下旬,他要到北京的全国青年医生论坛上,进行分享和交流。他还争取9月份做一个食疗门诊试点……从医25年来,夏隆江从未忘记初心。他说:中医除了古老传承,更要创新发展,前进的路上总是需要探路人,我愿做一块探路的垫脚石。

新闻推荐

游学+培训至少花掉数万元

每小时收费1000元的英语课、4万多元的游学夏令营、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暑期将至,网上频频曝出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项...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夏隆江:愿古老的中医越活越年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