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杜甫:从轻狂“高富帅”到潦倒“孤老头” □苏小心

来源:来宾日报 2019-08-14 09:34   https://www.yybnet.net/

天宝十四年(755年),在长安城“混”了10年的43岁诗人杜甫终于找到了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虽然只是个看管兵械仓库的“保安”,老杜依然很欣慰:以后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领了。

老杜突然特别想家,他要在妻儿面前拍着胸脯宣布:我当官了!咱们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人家都说,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到来。

是的,就在这个萧瑟的初冬时节,仍沉浸在兴奋中的老杜,迎来了人生最黑暗、最悲催、最无力的一天。

老杜前脚还未踏进家门,就听见屋里传来妻子嚎啕哭声。原来,可爱的小儿子竟被活活饿死了。

双腿一软,老杜瘫在地上。他多想用自己的命换回伶俐的小儿,但他又有何颜面去见曾经那么显赫的列祖列宗?

老杜的心被撕碎了,他悲愤地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了千古名句。

这就是我们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最高、大家最熟悉的杜甫——忧国忧民、光明磊落、朴实谦和的长者。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坎坷的一生成就了“诗圣”,也被喻为“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家世显赫 年少轻狂

从读第一首杜诗开始,老杜的形象就在我脑海里幻化为两个字“穷苦”:穷人家的孩子,好不容易盖个茅草屋,房顶还被大风掀跑了……这一生也太不容易了。

如果你也这么想的,那么恭喜,我们都错了,而且错得非常离谱,我甚至在心里骂自己:“不读书,笨如猪”。

公元712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河南巩县赫赫有名的京兆杜氏家族喜添男丁,这就是杜甫。

据史书记载,杜家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也就是说,从文武双全的远祖杜预开始算,杜家十一代都当官,没干过别的。

就说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此人可是唐中宗时“文章四友”之一,是当时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

人牛脾气也牛,杜审言经常口出“雷语”,如:我的文章全国第一,屈原、宋玉只配做我的小弟;我的书法天下无敌,王羲之见了也只能俯首称臣……

杜甫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吾祖诗冠古”,意思是我爷爷的诗前无古人。

再来看看杜甫母亲家的情况:杜甫的母亲出身清河崔氏,北方第一望族。而杜甫的姥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孙女,从严格意义上说,杜甫身上流淌着高贵的李唐皇室血液。

说到这,大家的嘴巴是否已经张成“O”型:老杜,你老人家是否也太低调了!

低调?哈哈,那你又错了。基因真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杜甫认认真真地继承了爷爷的才气与轻狂。

这不,杜甫在《壮游》曾经自夸道:“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意思是:想当年我七岁就是神童,写作文除了凤凰其他的鸟我都不理睬!九岁书法了得,写的字能装一麻袋。十四五我就已经往来于各大优秀文人聚会场所,大家都说我厉害。我向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嫉恶如仇,杀人红尘中的痛快!

哈哈,这不是李白吗?NO,杜甫原创无疑。当然,少年不知愁滋味,谁还没有个“轻狂”的时候?

就连《狮子王》里的少年辛巴都会骄傲地说:“我在荒野中行走,我会当面嘲笑危险。”

“高富帅”杜甫就在人生的张扬与狂傲中,开始漫游各地,扩展眼界与胸襟。我以为,最体现他的“轻狂”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莫属: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诗的标题大概可以译为:《一位青年才俊的二十二句自荐信》。

第一次读这首诗时,着实令我大吃一惊。Oh,Mygod!我一直以为我们最熟悉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杜是用来赞别人的,从未想到居然是用于吹捧他自己的!

诗的内容更令人大跌眼镜:我少年的时候,就是参观王都的嘉宾。我肚子里的墨水能飘船,写文章下笔敏捷如有神助。我的文章谁都比不上,曹植和扬雄才配做我的对手,李邕找机会巴结我,王翰求着要当我的邻居。我自认为是一个杰出的青年,如果你用我,一定能辅助我朝皇上超过尧舜,实现大唐的全面小康!

就问你一句:服不服?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老杜诗中提到的大咖:“才高八斗”说的就是曹植,是恃才傲物的谢灵运所封;杨雄是汉代的文学大家;王翰即写下“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那个文坛大神,实力与获过诺贝尔奖的牛人相当;李邕更是了不得,不仅是朝廷命官,还是腰缠万贯的书法家、文学家。

彼时的杜甫,不正如当今某个愣头青自称和鲁迅不相上下一样吗?这种目空一切的气势,与李白真是难分伯仲呀!

当然,杜甫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他24岁时写下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面对雄伟的泰山,即使才刚刚结束人生第一次“高考”,而且惨遭落榜,杜甫的心情丝毫未受影响。他肩负着皇室后裔的使命感,发出了“惊人”的呐喊:“人生天地间,就该有追求,该有大追求,我要治国平天下!”

家道中落 又遇战乱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杜甫悠哉地浪着,从少年走到了中年。

31岁时,或许浪累了,杜甫回到了洛阳。

公元744年,中国文学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李杜相遇。32岁的杜甫在洛阳第一次见到了43岁的李白。彼时李白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名动天下,而杜甫只能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这就是怼过李隆基大哥的“谪仙人”?杜甫非常激动,成了李白的小迷弟。李白也非常喜欢这个小老弟,带上他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去访名山,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途中,他们偶遇了那个写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流浪汉高适,三人豪饮畅游,慷慨怀古,纵论天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同吃同睡,结下了深厚友谊。

走着乐着,一眨眼就从春天访到秋天,却啥也没找到,“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日子突然让杜甫感到一阵阵空虚,他醒悟过来:李白哥哥已经“玩过”长安,而我的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我梦想的翅膀都没张开呢!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李白继续浪,杜甫直奔长安。

刚到长安不久,杜甫就迎来了人生第一个沉重打击:父亲去世。

曾为县令的杜父可是全家的顶梁柱,是一家人生活的经济来源。父亲一走,养家的责任就落到了杜甫身上。

一个人的长大往往只需一瞬间,一定是从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那一刻开始的。

曾经的“高富帅”一定做梦都想不到,他后半生最大的敌人竟然是“饥饿”。

作为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怎么办?杜甫想做官,端着公家的铁饭碗,让妻儿老小顿顿吃上热饭,他怀揣《自荐信》,到处投简历,可那么狂放的措词,谁敢用呢?

求职未果,一家人的生活很快就陷于困窘。据说,为了糊口,杜甫曾采草药出售、摆摊替人写书信,有时去排队领取政府发放给灾民的救济粮,有时去达官贵人家中蹭些剩下的饭菜。

36岁时,机会仿佛来了!杜甫信心满怀地又参加了一次“高考”,但这次考试由奸诈又嫉妒贤能的李林甫操作,他上奏皇帝说“野无遗贤”,就是说当今全天下的人才都在朝中。那一年的考试,举国上下,无一人被录用。

之后,杜甫给玄宗献了《三大礼赋》,唐玄宗很赏识,但就是没有给杜甫赏个一官半职。

在这样的乱世中,杜甫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虽志向远大也无立足之地。庆幸的是,杜甫一生爱酒,诗和酒是他最奢侈的消遣方式。据说爱喝酒的人都比较幽默,杜甫亦然。有天家里来了贼,盗贼白忙了一阵,杜甫为自家的贫穷而庆幸,并自嘲写下:“侧闻夜来盗,幸喜囊中净。”看来,杜甫就是靠着这种幽默风趣顽强地走完了风雨人生路。

公元755年,43岁的杜甫得到了一个小小官,终于不再为吃饭发愁,可还没从做官的兴奋中回过神来,安史之乱爆发!

朝廷都自身难保,刚到手的小官自然泡了汤。逃命要紧,杜甫混杂在人群中逃出长安。

听说太子李亨即唐肃宗在灵武宣布继位,杜甫异常激动。他爱国,他要去灵武投奔肃宗。

杜甫的爱国之心昭昭可鉴,但是现实却有太多危险。他出门还没走多远,就被安禄山的叛军抓住了。把他押回长安,眼见曾经繁华喧闹的帝都断壁残垣,满目疮痍,杜甫伤心欲绝,写下了千古大作《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被押长安期间,杜甫想方设法逃跑。九个月后,他成功逃脱。

真的很难想象这个逃脱过程是怎样的艰辛,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杜甫拾栗子、挖野菜吃。公元757年夏天,衣衫褴缕的杜甫终于见到唐肃宗。

肃宗非常感动,任命杜甫为左拾遗,负责给皇帝提意见。

不得不说,老杜当官当得太认真了,他想效仿魏征,但他碰到的唐肃宗却不喜欢听取劝谏。结果必然是进谏触怒了肃宗,被贬了官。

穷困潦倒 忧国忧民

好友严武在四川为官,老杜带着全家投奔。直到48岁,老杜终于在成都安定下来,并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起一座草堂,结束了一家人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生活状态。

公元761年春天,绝对是老杜一生中最惬意的春天。

日子安定,眼中万物也都变得美好生动起来。老杜开辟荒地,带领家人开展大生产运动,种菜养鸡,感受春雨夜泽万物的美妙,兴奋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在草堂生活期间,老杜一边创作诗词,一边种植草药贴补家用,这时的他已经成了一名药农、医者。

一时兴起,还会去周围的景点逛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怀念诸葛先生的;听到叛乱平定,老杜竟高兴得像个孩子,狂喜写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至于那间因为秋风而一破成名的茅屋,让杜甫想到的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自己住在茅屋算什么,天下苍生都实现“居者有其屋”最要紧。虽然家徒四壁,但依然关心国家社稷,心系黎民百姓,杜甫高尚的精神境界最值得学习。

幸福时光对杜甫总是特别吝啬。公元765年,好友严武去世。杜甫唯一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被切断了。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他想到东蜀投靠高适,可刚到那里,高适就去世了。杜甫不得不再次携家漂泊,过着艰苦的生活。

叶落归根,老杜要回家乡。公元767年,行至夔州,55岁的老杜年老体衰,深受肺病、风湿等疾病困绕,右耳已聋,靠吃药维持生命。

一天,他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远眺萧瑟的秋江景色,想起自己飘零的生活,他感慨万千,写下了“七律之冠”《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每次品读这首诗,我总禁不住潸然落泪:一个曾经的“高富帅”,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一个靠酒和诗来解愁的老人,最后竟沦落到因买不起酒、不得不戒酒的地步,这不是酒鬼最大的悲哀吗?

也许只有尝尽了人间的苦难,老杜才能写出悲天悯人的千古诗作。老杜留给后世1500多首诗中,很多诗是抒发爱国情怀的,如《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丽人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令人动容。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公元770年冬天,58岁的诗人杜甫在岳阳附近的一条破船上,带着思念家乡的遗憾,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一千多年后。鲁迅说:“文士可以是民族的灵魂和良知,却难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闻一多说:“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杜甫一生,把自己给了天下,而朝代漠视了他。

新闻推荐

小小作息房为环卫工送清凉

□吴冉冉王浚录本报记者程文雯8月13日下午3点,成都市武侯区高升桥附近,34摄氏度的高温炙烤着大地,马路上只有往来穿行的...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杜甫:从轻狂“高富帅”到潦倒“孤老头” □苏小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