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元旦前夕,受流沙河之托,为其夫人吴茂华在报社中寻一合适岗位的戴善奎向流沙河来电,告知事情已办成的消息。此信是对这一电话的回复,信中流沙河夫妇婉拒岗位邀请,并对戴善奎的帮助表示诚挚感谢。此信原件收藏于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周明贵手中。
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在流沙河的身上,标签有很多。在他众多的作品中,诗歌《理想》以春风化雨的神韵,启迪人们奋发向上的心灵,点燃了人们执著地追求理想的“星星之火”,也让其诗人形象在人们心里留下深刻印象。今天藉由这封信,谈谈他的作家身份以及与报社的缘分。
1931年,流沙河出生在成都,4岁就开始研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流沙河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当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一样,他的兴趣迅速转向了新文学,并开始写作。这时起,他与报社的缘分便开始了,成都《西方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文艺》等报刊上,开始屡见流沙河的诗歌、短篇小说等作品。
1949年,他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农化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个年仅18岁的少年积极投身于“创造历史的洪流”时代,并决定弃学以追逐自己的作家梦。隔年9月,他因在《川西日报》副刊上发表了一些诗歌和短篇小说,被作家西戎介绍到《川西日报》副刊任编辑和见习记者,当时工作地点就在《四川日报》大院内。此后他又调入四川省文联,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文革”结束后,他于1979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
这些经历让流沙河结识了不少诗友、文友,与他同是川大毕业、那时正供职于《四川日报》的著名记者戴善奎正是其中之一。这一时期(上世纪90年代),流沙河与现任妻子吴茂华刚刚结婚。两人对文学本就有共同的爱好,吴茂华亦结识一些文人作家,尤其在成为流沙河的伴侣后,她有了更多与文人作家交流的契机,这更唤起吴茂华的写作才华,开始发表文章,与报社的交流更多了。
1993年,吴茂华想在报社谋求一份适合的工作,流沙河向戴善奎写信求助。此封信则是流沙河收到对方在《厂长经理报》(《经济日报》曾用名)寻到职位的消息的回信。由于该报社所在地与流沙河夫妇居住地相距甚远,夫妇俩已年迈,便以“骑车之难以及风雨日曝之苦于中年妇女略感不便”为由婉拒,并申明“非树荫之不美,实弱翅之无力”。信中他十分感激戴善奎的帮助,言辞恳切,并请对方今后看到有合适位置时,能加以推荐,信尾附上元旦佳节祝福。
新闻推荐
“环保千里眼”实时监控 成都1629个工地实现 扬尘在线监测全覆盖
进入秋冬季,气象条件转为不利,大气污染治理也进入攻坚期。今年以来,成都制定了《成都市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部...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