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佳
本月中旬以来,成都平原出现了今年入冬以来一次较重的区域污染过程。12月15日,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召开了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系统第二次联席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北京大学教授谢绍东,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环境监测中心、省监测总站、省环境政策规划院、省气象台、省市环科院、成都平原经济区环境气象中心的专家,共同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防治“把脉问诊”。
12月16日傍晚前后,受冷空气影响,气象扩散条件明显改善,本次污染过程开始逐步缓解。12月17日至20日气象扩散条件从较好到一般,空气质量呈现良好趋势;12月21日至22日,污染物呈轻度累积态势;12月23日至25日,再次进入静稳,总体处于累积上升态势,以轻度污染风险为主,部分区域有中度及以上污染风险。
根据会商分析,贺克斌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提出对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治气建议:根据未来时段空气质量趋势的研判和污染过程的分析结果,建议成都市充分利用各种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强化部门协同配合,重点加强移动源管控和露天焚烧等污染防控;建议成都平原经济区其他城市同步采取与成都一致的管控措施,推动区域协同减排。
“成都平原是四川省经济发达、人口集中、产业集聚、污染排放最大的区域。”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乐晨指出,成都平原地区近期出现了持续污染天气后,全省加密监测,及时启动区域预警,各地采取管控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重中之重在于抓落实,在落实相关防控工作方面,要突出重点、突出效果、突出科技、联防联控,坚决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专家会商意见,采取加强监测预警、污染治理、减排管控等综合性措施,会同其他7个兄弟城市共同推动成都平原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改善。”成都市大气办主任、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表示,将充分与各兄弟城市共享成都数智环境系统等科技信息资源,借助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成都平原经济区提供精准的预测预报信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今年以来,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资阳、眉山、乐山和雅安等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共同瞄准二氧化硫、臭氧、PM2.5、PM10等重要污染因子,探索区域防治途径,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目前,八市在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方面已逐步实现了务实合作。
新闻推荐
树立责任心进取心,提升感受度参与度 新时尚在成都工会系统渐成风向 垃圾分类不再难
先是一场新奇的“体验课”——地点选在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这是成都建设的第四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来自全市22个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