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不仅要有“买全球”的实力与平台,更要有“卖全球”的能力与布局,与世界做生意,成都需要以服务导向推动消费政策创新,为企业的入驻和发展铺路搭桥。
营造良好消费生态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适应消费结构内涵调整和外延拓展的双重变革体制机制障碍。基于这个考虑,成都提出了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探索建立住房反向抵押制度、加大规划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主动实施审慎包容监管等12条制度创新,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不断完善消费制度安排,提升消费政策的精准度和可及性。
保持城市商业魅力和吸引力,需要有力保证创新企业要素链配置。想企业所想,把成本降下来,把生产经营配套服务提上去,企业才能入驻无忧、发展有力。连续11个季度经济增速保持在8%以上,成都依靠的是进一步深化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聚焦龙头企业上下游的精准招商和企业培育,做优做强产业集群,激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成都更需要打造一流的消费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和人才链,以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促进更大范围国际高端商业资源集聚集成、转移转化。
激发释放企业发展活力,需要审慎包容和与时俱进地监管。既要划定红线,又不能管住管死。面向商圈和特色商业街等正在发展当中的新业态,可试点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让企业放开手脚;面向网红经济、买手经济、社群经济等不断涌现的消费新模式,要为企业厚植培育土壤,在发展中探索相适应的监管模式。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国际性定位中,蕴含着服务本地、服务区域、服务全国最终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一个健康的市场既能为外来强势资源提供包容环境,也能为本地传统企业提供转型思路。我们不仅要汇聚开放型国际化消费供给主体,全面放开消费市场特别是服务消费市场准入,加快引进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品牌运作能力的国际知名商业运营企业。同时,也要支持传统消费企业创新形式和经营机制,积极引入有吸引力的新消费新体验,让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氛围中成长起来。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离不开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精准的政策引领和强大的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是吸引企业集聚、创新业态模式、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推手。以服务商业投资企业全球布局为导向推动消费政策创新,以国家中心城市的担当加快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建设,必将助力成都成为全球消费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区域消费市场的支点,朝着建设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迈进。
新闻推荐
本月底,成都将迎来地铁5号线一二期、10号线二期的开通运营。12月17日,成都地铁组织市民网友、地铁文明监督员代表及社会志...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