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在外吃饭 曾给予我们感动的人和店

来源:成都商报 2019-12-22 00:50   https://www.yybnet.net/

现在的人,上班时如果没有食堂,下班后如果没有老人,就只能在外面将就一顿了。

当然,在外面吃的次数多了,味道肯定会越吃越厌,但那些在店里看到的人,听到的故事,总会在那么小小的一瞬间,让你觉得:现实虽苦, 但时时都有 温暖的 火花闪现。

“钱滚钱,最赚钱”

我的老家,早餐都爱吃面条。我妈那时上夜班,没空给我做早饭,经常扔给我几块钱,让我自己出去吃面。

说起小城里最有名的几家面店,有一家没有招牌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蒸笼面排得上榜。他家只卖一种面:蒸笼面条。细细的面条上盖上一两格粉蒸牛肉或粉蒸肥肠,撒上白芝麻,是我最爱的早餐味。店主是一家三口,中年夫妻加一个儿子。儿子与我同龄,从我十几岁起,就一直在家里面馆帮忙。

最初,面馆没有租用店铺,就开在他们家通往大街的小巷子里,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城,还有挑粪工去每家每户清理旱厕,有好几次,我们坐在竹凳子上,还需要侧着身子让挑粪工经过。

后来,他们租用了个小店铺,生意也越做越好,儿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帮面馆做事。我考上大学后,难得回老家一次,偶尔去他家面馆,看到二十年过去,这一家三口依然守着这个小小的面馆。我问小老板,为什么没去上大学。他羞涩地说:“我们这种成绩,哪里考得起大学哦。”说完熟练地捞起一大勺面条。我说:“那你打算一直在这里帮忙?”他说:“肯定嘛。我爸妈年龄也大了,现在生意不好做,年轻人吃东西又越来越讲究环境,我打算再做两年,存点钱租个好点的铺面,或者请两个人再开一家店。钱滚钱嘛。”这个当年和我在一个学校读书的面馆老板,已经秃顶、发福,但捞面煮面的技术却愈发娴熟。

前些年,听家人说他真的又开了两家店,生意都还不错。

(李子甜)

“做活路做活路,

做下去才有活路!”

单位旁边,有家面馆,门面极小,目测不超过10平方米,常常要把桌椅摆到街面上来。他家的铺盖面尤其好吃,虽然不是什么名气小店,但在我中午没地方解决吃喝的时候,第一个就会想起他家来。

开店的是一对年轻夫妻。老板娘典型的农村妹子形象:胖胖的,圆脸,扎根围裙,面色红润,对丈夫呼来喝去。敦厚的丈夫做些辅助工作,比如端面,点单,收钱,更利索的妻子负责掌厨。

去的次数多了,便攀谈起来,得知夫妻俩来自资阳,孩子留在乡下由老人照顾,两人来成都打拼一年多了。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孩子即将上小学,夫妻俩想再辛苦两年,把孩子接来成都跟在身边读书。

刚开业那阵客人不算多,我常常一边吃面一边听老板娘指挥老板做事,也听她讲家里那一摊子事。但话一说完,面对我的安慰,她又常常自己打总结:“哎呀,也没得啥子,反正日子都是这么过的,哪家都一样。做活路做活路,做下去才有活路!”后来,两口子的面馆生意越来越好,还请了个阿姨帮厨,中午忙得再没时间和我闲扯。

去年底我换了个工作,再没去过那家店。希望他们依然忙到没空和客人聊天,多赚点钱,早点把孩子接到身边。(lulu)

女儿的面面之交

我和老公都是忙碌的上班族,很多时候下班后回到家天都黑了,只好经常带着女儿到外面将就一顿。也不知是天生的还是被我们这“恶劣”的环境培养出来的,女儿居然酷爱吃面,从幼儿园吃到现在小学二年级,周围面店老板们对这位小食客都极熟悉,上下学路上都主动招呼她,连带着对我也笑脸相迎。

本以为女儿和面店老板的情意也就这点头之交了,没想到其中一家刀削面馆还对她搞差别对待。某天我突然发现,女儿吃的一两番茄鸡蛋刀削面比邻桌的一两多得多。“也许只是挑面师傅手多抖了一下。”我思忖着。

没几天,我和女儿都要了一两刀削面,然后就受到了赤裸裸的伤害——女儿的一两面用一只大碗装得满满当当;我的呢,碗小了一圈不说,还稀稀拉拉一小撮。

又有一天,我独自去打包炒面。老板忙不迭问我:“你女儿呢?她不吃?”我老实作答:“她没饿,不想吃。”炒面好了以后,老板叮嘱我:“一份炒面还是多,你回去可以分点给你女儿吃。”“哦,她不吃,她才吃了没多久。”在老板“你给她分点”的唠叨中,我开始放辣椒油,没想到老板一个健步冲过来,夺走我的勺子,一边帮我放一边叮嘱:“你把辣椒加在这边,你女儿要吃的话,可以吃不辣这边。你要是都弄上辣椒了,她没法吃。”我的内心在呐喊:老板,我给你说了多少遍她不吃她不吃,你没听到吗!

然而更大的刺激在后头。我打包回家后,刚吃了饭的女儿果然说:“我也要吃炒面,吃没得辣椒这边!”原来,我还没有面店老板了解我女儿。(阿呆)

每次点完宫保鸡丁盖饭,老板都会补上一句“少花生,多青笋”

单位附近有家小饭馆,价廉物美,种类齐全:米线、抄手、盖饭、炒饭、炒菜……我和同事常去。早先是一对年纪稍长的夫妇在经营,后来交给他们的女儿做。

虽然这家店的品种多,但我每次去,都只点一样:宫保鸡丁盖饭。我自己都觉得奇怪,因为宫保鸡丁这道菜本身并不是我特别青睐的,但在这家店,我就爱吃这个:鸡丁嫩香,酱汁咸香,花椒和大葱段搭得刚刚好。因为不太喜欢吃花生,所以每次点完餐后我都要补一句:“少花生,多青笋。”没想到说的次数多了,就被小女老板记住了。有一天,当我说完“宫保鸡丁盖饭”后,她微笑着点点头,说:“少花生,多青笋。”

在一家人来人往的店里,自己的要求竟能被对方记住,这比任何VIP卡都能带来归属感。渐渐地,每次想不出来吃什么的时候,我都会跑去这家店吃。

前两天,坐等盖饭上桌的时候,一个年轻女子慢吞吞走了进来,小女老板迎上去,问:“怎么样,好点没有?”“还是咳嗽,医生开了两次雾化,下午去做。”“最近感冒的小孩特别多,我家那个也刚好。”老板说。

生病小孩的妈妈疲惫地在我斜对面坐下,抬头看看墙上的菜单:“来份猪肝米线吧。”“好,红油微辣,多加酸菜,对吧?”“对。”

这时我的盖饭来了,另有一小碗热腾腾的面汤。(维拉)

钱是别个的,身体是自己的,出门吃饱是最重要的

单位旁边有家堪称全成都最便宜的面馆,一两六元,二两七元,三两八元。

这家面馆在一个十字路口的拐角,旁边是一家水果店,每次将目光从一排或黄或红或绿的水果上扫过去以后,压根儿没有余光再瞄一眼这家连名字都没有的面店。

这家店也确实是一家面店,因为它早上卖包子馒头,卖完早点就开始用机器自己做面条,所以我一直以为这家店就只是一家卖面皮子的小店。有个冬天的中午,我从它门前经过,准备找家店解决下午饭,突然发现它门口摆了好几张低矮的桌子,几个穿着快递服的男人正在阳光下“嗦”面,碗里绿油油的莴笋叶子在阳光下发着光。我情不自禁地吞了口口水,问了句:“你们这儿还卖面啊?”正在门口煮面的老板很“扯”,说:“卖!我们这儿啥子面都卖,既卖可以拿回去自己煮的面,也卖我们煮好你自己吃的面。”

我再仔细一看,两级台阶上去,店里还摆了四张桌子,光线黯淡得要过好几秒钟才看得清楚。但很显然,这样的价格对很多女人来说,亲民得足以让人怀疑“是不是有问题”,但我显然是巾帼中的汉子,毫无芥蒂地点了二两,“汤宽点,多加点菜叶子”。“要得,多加点菜叶子。”老板脆生生地应到。

面端上来了,满满一大碗,而且是我最喜欢的韭菜叶子面,臊子细细的,服帖地裹在面条上,汤宽菜多,典型的川东面风格,我最后是把汤都喝完了的。从此这个店成了我中午吃面的首选。

去得多了,就发现来这家店吃面的90%都是男的,其中大多数都是快递或外卖小哥。很显然,老板和他们混得很熟,每次去吃面,多远都听到老板在打招呼:“哥老倌,今天挣到钱没有?”“挣到个火钳!”“火钳也是钱噻。还是三两?”“啥子三两哦,钱都没挣到,只吃二两。”老板一边捞面,一边说:“啥子二两哦,跑了一上午,挣没挣到钱都要吃饱噻。人是铁饭是钢,吃饱了才有力气挣钱,晓得不,我的哥子哎。”那男人想了一下,豪气地说:“对对对,那还是三两,吃饱了再说。”“对嘛,钱是别个的,身体是自己的,出门在外,吃饱是最重要的。”

妈耶,这话说得,实在。(柳一湄)

也没提摔倒的事,挂了电话,坐上电动车飞驰而去

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18年7月2日,成都的雨连续下了几天几夜,路上的车辆和摩托都成了“快艇”,所到之处皆翻起一片“海浪”。

外卖的战况更惊人,基本下了一单之后,要等上两个小时才能送到。一到饭点,就听到办公室里同事催外卖的声音:“师傅你到哪了喃?咋还没来哦,都1点过了!”“要得嘛要得嘛,你先点确认送到嘛,那你搞快哦!”后来发展到早上10点就开始点外卖,如果送得太早,就用微波炉打热。

下雨天的外卖为什么这么慢?当时还是新媒体编辑的我和摄影师两个人冒着倾盆大雨,在办公室楼下记录了外卖小哥的一个中午。虽然心里明白,下雨天交通不便,肯定导致外卖时间长,但当我们看到具体的人在具体的场景做具体的事情时,那种震撼还是深刻了很多。

中午11点12分出门,正好撞见一个冲进电梯的外卖小哥,他用雨衣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雨衣下面是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水煮鱼外卖。他一边按了9楼,一边自言自语:“哎哟,有点儿烫,有点儿烫。” 问起他有没有吃饭时,他说:“哪里有空吃饭哦,今天都爆单了,根本搞不赢!”额头上的雨滴顺着眉梢流进了眼睛里,却腾不出手来擦,只好使劲眨眨眼。

饭点时候的银泰城真是热闹,黄色制服和蓝色制服的人穿梭于办公楼间。每个人都跑得气喘吁吁,每个人都忙得晕头转向,好像把命挂在了手里的塑料袋上。虽是夏天,但他们湿透了的衣服,还是让人感到寒意。

那天的雨下得六亲不认,风也不甘落后地加大马力。一开始,我和摄影师都撑着伞,但被三番五次吹翻后,干脆就不打伞了。

过马路时,转角一辆电动车突然翻了,穿着黄制服、戴着眼镜的外卖小哥和电动车一起栽进了水里。从水里爬起来他第一件事情不是看自己伤着没有,而是检查外卖有没有撒。这个时候,手机响了。待他把车扶正,把外卖重新放回箱子,准备接电话时,对方又挂断了。

外卖小哥把车停在路边时,我才注意到,他右手手肘出血了。他重新拨了回去:“你好,我正在为您送餐的路上,因为天气原因,没办法按时送到,请您谅解……另外您的汤还有一点洒出来……好好好……谢谢您的体谅!”

没有提摔倒的事,挂了电话,他坐上电动车飞驰而去,车后荡出两条“海浪”。(荡秋千)

新闻推荐

2020(第18届)成都新春欢乐购本月27日启幕六大主题活动 七条消费线路 全域成都品质嗨购

近日举行的成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会,正式吹响了成都从中国西部消费中心、西南生活中心城市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区...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在外吃饭 曾给予我们感动的人和店)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