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高耸、机声隆隆、行色匆匆,繁忙的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打破了白鹭湾一向的宁静。上个月,总投资达204亿元,13个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在锦江区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小镇正式起步动工。一个集5G生态企业总部聚落,培育新经济种子企业,提供20万平方米高品质优质空间的产业载体,正从白鹭湾畔破土而出,迎着温暖的冬阳萌生出强大的生命力。
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小镇正式起步,正是近年来锦江区抢抓城市更新机遇,构建区域发展优势结出的硕果。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曾经的老城区,正从以开发建设为主的增量时代,逐步转向以存量交易为主的存量时代。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也有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大拆大建,更多的是在保持原有城市肌理基础上的有机更新。如何加快建设产业功能配套?如何盘活利用低效空间?如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如何为城市永续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成为摆在锦江区的城市管理者和服务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锦江区各级党员干部以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区为目标,树立“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抓项目就要腾空间”的理念,扎实推进产业空间载体优化、特色街区打造、老旧院落改造、危旧房棚户区整改等工作,推动城市产业空间有效更新,城区风貌日新月异,城市文化内涵日渐深厚,城市能级水平不断提升。一座美丽宜居、国际时尚,焕发着朝气与活力的国际化城区正在锦江畔升级呈现。
腾空间
优化产业载体助推高质量发展
除了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小镇起步区,与之相毗邻的成都金融城三期锦江片区也已全面完成征地,正紧锣密鼓地加紧招商投促工作;瞄准成都定位最高端的城市综合体之一的卓越国际艺术中心,正在建设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高达218米的世界级地标——丝绸之路文创中心和环球博物艺术商业街区;重大民生工程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二期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建设,也正如火如荼进行着,预计2020年完成项目建设并交付使用……
一个个重点项目在锦江区落地开花,不仅吹响了加快项目建设的冲锋号,更全面提升了城市品质。这与城市更新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2017年,锦江区克难破解空间资源制约瓶颈,实现腾地2400余亩;2018年,实现腾地2000余亩;2019年,锦江区共腾地约1231亩,上市土地8宗174.85亩,供地率位列中心城区前茅。
城市更新的丰硕成果,也为产业能级提升提供了优质载体空间。锦江区对标“中优”城市战略目标,全域覆盖设置春熙路时尚活力区、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功能区、锦江数字传媒功能区,同步规划建设以细分产业为导向的产业楼宇、产业院落、产业街巷、产业社区,形成多层级的产业载体布局,重塑锦江产业经济地理。春熙路时尚活力区重点打造春熙时尚消费等4个产业社区,加快建设香港置地环球汇等11个重大产业项目,新增产业载体285万平方米。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功能区重点打造新经济总部小镇等4个产业社区,加快建设能投艺尚锦江等5个重大产业项目,新增产业载体70万平方米。锦江数字传媒功能区重点打造数字传媒等5个产业社区,加快建设西部文化产业中心等7个重大产业项目,新增产业载体100万平方米。
兴街区 打造特色街区培育高效能业态
城市的霓虹再次点亮水津街的夜空,在锦江区兰桂坊片区,热闹总不会缺席。而在一江之隔的对岸,则以艺术之名唤醒了沉睡的城市老旧背街小巷,大川巷派叁画廊艺术街区的横空出世,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拆除了破旧的门面,整治了杂乱的环境,淘汰了低端的业态……不久前,随着大川巷以全国首条原创画廊为核心的艺术特色街区定位进行打造,曾经的“快递一条街”毅然决然地抛开老本行,以艺术之名与城市有机更新共生。街区开创性地在艺术创作领域引入共享模式,通过组织跨界艺术、绘画展览、艺术教育等社群活动,逐步打造独树一帜的成都艺术社群和现象级文化服务产品,让原创绘画艺术真正成为品质生活的一部分。
有别于传统艺术群落的曲高和寡,大川巷隐于闹市之中,目前已开设非北、上上空间、无相等独立画室,娱乐画馆、儿童画馆、动漫画馆等体验式画室,既为艺术家们营造出一方创作的天地,形成极具艺术氛围的画家工作室集群,又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零距离亲近艺术、体验艺术、欣赏艺术、享受艺术的独特场景。
如果说,大川巷是以绘画艺术这一“小切口”推动街区“大变样”,营造了全新的消费场景,彰显出公园城市的经济价值,以充满蜀风雅韵的街区风貌,彰显公园城市美学价值。那么,地处攀成钢核心区域的成都首个“精致时尚美学主题街区”中粮·鸿云悦街则以多个艺术商业独栋和花园式景观商业街组成,成为了成都最具时尚活力街区的地标之一。而当选“全球最酷50城市街区”的成都百年老街镋钯街,街巷中民国风情的海派建筑讲述着街区的历史过往,精致的书店、文创小店等现代元素又展示着街区的新潮浪漫,时光与新发展的交相辉映给人带来别样的感受,体现了一种古老与现代兼容并蓄的街道美学。
坚持生活美学街区理念,高品质打造特色街区。按照“历史文化挖掘、IP提炼、产业设计、风貌打造、消费场景营造、市场化营运、街区自治”的路径,近年来锦江区通过硬性约束和奖补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努力构建“蜀风雅韵、优雅时尚、大气秀丽”的城市风貌形象。同时,锦江区不断强化街道景观设计、慢行系统构建、地上地下空间协同,细分街区产业定位,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一街一世界、一区一人文”的街道场景。
今年,锦江区已有12条特色街区打造完毕并全面呈现,大川巷、东湖艺术街区、东门市井、华熙528街区等特色街区深得市民好评。
改旧院 坚持“人本原则”营造高品质生活
“这是上个月,我们和孩子一起去旅游的照片。”打开心愿球,放入新照片,就在抬头系绳的瞬间,家住锦江区莲新街道馨莲新小区的市民柴应芳忽然看到了一张小区旧院的老照片。斑驳的矮墙、杂乱无序的建渣,低洼积水、蚊虫繁多的中庭……看着照片中小区曾经破旧的模样和自己眼前整洁有序、邻里温馨的小区判若两样,柴应芳赞不绝口:“老旧院落整改带来的不仅是优美的生活环境,更是对整个生活品质的提升!”
就在另一侧的东四家园,随着小区内部道路的优化,停车位重新划置,消防通道的强行留出,公共设施的增加,也让在此居住了十六年的居民王强感觉到老旧家园迎来了一次彻底的“改头换面”。针对老旧院落车位紧张的难题,锦江区莲新街道也为居民们协调周边楼宇空余车位资源。目前,小区内新打造的一处休闲长廊、一个小广场和一个活动室已经完工,后续还会再增加一些绿植,居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更舒心了。
今年以来,锦江区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原则,结合置入新业态改造、街坊景建设、特色街区打造和“三供一业”移交改造,分类实施老旧院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充分挖掘提炼街区和院落传统文化内涵,秉承“传承文化、彰显特色、美化院落”的设计思路,坚持“老成都、蜀都味”的总体要求,聘请专业设计公司,精心打磨了改造设计方案,打造塑优街区院落的独特景观和文化韵味,整体焕发老旧院落的文化魅力,整片提升老旧小区面貌和宜居品质,让居民记得住“乡愁”。今年全年,已完成老旧院落改造项目45个,完成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共21台,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新闻推荐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中科院力学所发起筹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精准传递至用户
本报讯(记者吴怡霏)昨日,由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中国应急管理杂志社主办的“发展灾害预警...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