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从源头开始。近日,记者从芳草街街道办事处获悉,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积极开展系列康复扶贫活动,积极构建“社区三个一”助残服务载体,还探索出“服务机构+专业社工+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助残服务模式,为残障人士带来更便捷的生活,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积极构建“社区三个一”助残服务载体
一个精准专业康复用的功能室 街道民生办利用辖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场所资源,专门为残疾人打造了一个“精准专业康复用的功能室”。邀请医疗合作单位的专业康复治疗士,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精准康复训练,指导正确使用残疾人器材,并对每一位康复训练情况一一记录,以便后期持续训练康复。
一个残疾人日间照料室 街道民生办利用辖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场所资源,对场所内的功能设置进行复合利用,除了满足辖区残疾人的康复训练需求外,还为残疾人提供了日间照料室,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内容。
一个残疾人暖心小窝 针对特殊残疾人居民出门不便、不易远行的痛点,街道民生办积极探索,尝试在院落助老点内延伸出一部分“助残”服务功能,为残疾人提供日常居家康复训练(残疾预防)、政策宣传、情感关怀、助餐助洁等服务,真正让街道的助残服务点下沉到了残疾人居民身边最近100米。
据悉,专业治疗康复士除了在日照中心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外,还会前往院落窝窝点位(助残服务点),教授残疾人居民、高龄老年人、有中风残疾、阿尔茨海默症、失聪、小儿麻痹残障的残疾人居民参与日常保健预防操和简易居家康复器材使用等。
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助残服务模式
周日大清早,服务机构社工小杨便接到郭婆婆从市三医院打来的电话,让小杨去医院看她。郭婆婆是一位高龄独居老人,失明,社工小杨经常去看望老人,深得老人喜欢。除了慰问郭婆婆,小杨经常探望芳草辖区的其他残疾老人,如失聪的高龄空巢夏爷爷,小杨经常上门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老人也特别喜欢小杨。
为辖区残疾老人提供服务,是芳草街道积极探索“服务机构+专业社工+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助残服务模式,在街道的监管指导下,由专业的服务机构提供“优质的运营”,对辖区残疾人居民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文娱—康复治疗”全方位的助残服务,小杨就是其中一员。近年来,芳草街街道办事处民生办带领服务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常年为辖区的残疾人居民提供各类助残康复服务,将其辐射进院落。本报记者 邓婧
新闻推荐
□陈自川菜上得差不多了,冒着热气。初春的傍晚,外面寒气逼人。春节嘛,免不了你请我,我请你。人到齐了,刘一看到我的头发,竟然哇...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