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龙泉山脉绵延悠长,它发源和孕育出古蜀文明,也见证着天府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时间长轴步入今天的刻度,屹立于成都平原东侧已千万年的龙泉山脉,对于成都的意义,已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时光回溯到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让成都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实现了城市格局的千年之变。作为东进战略的“桥头堡”,龙泉驿区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除开产业项目的纷纷落地,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外,龙泉驿区最大的变化也体现在了教育的日新月异上。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自2017年龙泉驿区实施学位“三年攻坚”以来,完工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36个(含民办学校),规划到2020年,将实施教育建设项目69个,新增学位2.6万个。
学位的供给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今年9月,龙泉驿区6所公办新学校集体亮相,他们分别是: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中学、向阳桥中学、天鹅湖小学、成都大学附属小学以及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西江河学校)。
城市往东走,教育自然也要紧跟步伐同行。毫无疑问,龙泉驿区正在又一个教育强区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而光环的背后,也离不开龙泉驿区探索出的一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科学路径。
A
区域联盟抱团发展,超万名学生直接受益
在刚刚结束的“教育影响城市”2019成都基础教育EPC年度盛典上,龙泉驿区申报的“响应东进战略,打造共建共享教育联盟”项目得到专家大众一致认可,荣获年度教育创新案例奖。通过结成区域联盟,实现区内学校的抱团发展,是龙泉驿区为实现教育均衡进行的一项有力举措。
为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早在2010年,龙泉驿区教育局便开始着手组建区域内名校教育集团。到如今,区内共有小学名校集团8个,中学名校集团6个,通过集团抱团发展的形式,实现了区内优质的教育资源互相流动。
集团内的成员学校不仅可以文化共建、活动互动、资源共享,还实现了特色互补,开发打造了一系列多元化的集团校本课程,同时,集团内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宽渠道,打破时间和空间显著,进一步提高发展效率,在多年的坚持和完善中,龙泉驿区涌现出一大批家门口的好学校。
到去年,龙泉驿区抱团发展又有了新的思路:区内青龙湖小学、洪安小学、客家小学、茶店小学、航天小学、跃进小学六所学校共同组成了龙泉驿区生态文明教育联盟学校,通过专家引领、顶层设计、创新个性化特色育人模式,打造了学校特色教育品牌,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在探索区域教育改革新模式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学校之间相互了解、共同发展,一批生态特色凸显、发展态势良好、教育效果明显的现代生态文明教育品牌学校已在龙泉驿区生态教育联盟等推动下逐渐形成:2019年成功创建国际生态学校2所、国际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3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学校1所、全国小河长小湖长首批试点学校1所、省、市级绿色学校或环境友好型学校6所;开发6套生态教育学生读本;获全国环境教育优秀教师1人、省绿色先锋1人、市最美环保人2人,区最美环保人1人;四川省自然笔记大赛优秀组织奖,师生获得生态环保教育成果奖120余项。
同时,六所生态文明教育联盟学校在全区学校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领辐射,让全区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联盟校的带动下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保护家园的良好氛围,在全年40余场活动中,让近万名学生直接受益。
B
改革评价导向机制,用大数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如果说,通过区域联盟实现抱团发展,是龙泉教育弯道超车的“发动机”,那么,通过改革评价导向机制,则是龙泉教育保持正确前进道路的“方向盘”。
近年来,龙泉驿区教育局按照“以评促改”的基本思路,积极改革评价导向机制,通过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带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潜能测评与开发实现学生的最佳发展;通过科学评价助推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学校发展路径是否正确,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是最好的测试剂。为此,龙泉驿区采购中国教育学会专业监测工具,对区内四七年级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潜能、身心发展、学业负担进行监测,对五八年级学习潜能进行监测,采用自主命制的监测工具对四年级以上全体学生进行学业发展水平监测,用完善抽样监测方式对全区中小学学生进行艺体等过程性监测,一系列科学的监测工具、合理的监测方式、规范的监测过程为教育质量诊断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
在采集完数据后,区内学校采用统计与分析技术建立模型,实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量化,探索非学习能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影响,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发展监测数据的融合,生动、立体呈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让评价“有血有肉”,而不只是一个分数。同时,这样的评价方式还可以为决策者、管理者、研究者、教师等提供高效的数据服务,从而保持教育发展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在评价方式改革的助推下,近两年,龙泉驿区教育质量明显整体提升:在2018年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龙泉驿区62%的指标得分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9%的指标差异系数小于成都市水平。特别是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业负担达标率,100%的指标都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2018年的成都市教育均衡化考评中,龙泉驿区的教育均衡系数为0.19,位列成都市第三。
C
优教龙泉持续发力,
助推教育强区谱新篇
未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民生的发展,龙泉教育也将继续落实与“东进”“中优”城市发展策略相适应的教育配套,对标“优教龙泉”,围绕“一区一城”目标,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朝着学位优质充足、结构协调平衡、质量一流领先、生态和谐包容的“优教龙泉﹒教育强区”目标大步迈进。
为了快速增加优质充足的学位供给,龙泉驿区将继续采取系列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新(扩)建项目竣工投用,公建配套教育项目加快建设,切实满足适龄儿童就读需求。
为了适应产业“东进”需求,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生态圈的能力。龙泉驿区将加快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汽车产教联盟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快中澳焊接培训中心建设、新能源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而围绕城市“东进”配套,增进群众“全生命周期”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龙泉驿区将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全国幸福幼教实验区”建设,开展省级实验改革课题《公平视阈下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机制研究》,推动幼儿园体育教育项目立项,加快名园培育工程,深化名园长工作坊建设,建成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基地,打造优质“尚学龙泉”品牌。深入推进特殊教育第二轮提升,落实融合教育。
与此同时,龙泉驿区还将通过实施“优教龙泉卓越教师”计划,用3-5年时间,引进培育一批领军级的校长和教师,为“一山连两翼”的龙泉山时代提供坚强的教育人才支撑。争取到2021年,努力把龙泉驿区建设成为有温度有质感的教育大区、高品质优品牌的教育强区、现代化国际化的教育名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龙泉驿区将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决落实“三大攻坚”,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突出教育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功能,奋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加快建成“优教龙泉 教育强区”,积极推进“先进汽车智造区、美好生活品质城”建设。(陈兴隆)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郑明达杨迪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24日在成都举行,会议发表《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等多份成果...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