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经典的文论概念,曹丕所提出的“文以气为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气之说”彰显着从“诗言志”到“诗缘情”的转变,它把某种神秘且不可言说的先验思维与内在所蕴含的作者气质相结合,对于分析文艺作品,尤其是通过分析文艺作品来认识作者和世界具有显著的意义。
杨虎的《西蜀寻隐》无疑打开了我的阅读体验,在严肃历史的考据与充满诡异的想象中,在个人情感和家国情怀的细腻交融中,在艺术史、社会史与文化史的交叉互动中,《西蜀寻隐》中不禁让我再度咀嚼着“文以气为主”。
《西蜀寻隐》充满着历史的生命之气。几百年来,历史作为“他的故事”充满各种叙事的可能。从宏大叙事的历史进程出发,发掘影响历史的关键性要素和本质性规律这是一种写法;以线性时间为序,强调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和君王的治国理念这又是一种写法;以大历史的笔触,在历史的缝隙中关注着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小人物和细节,这也是一种写法。而在《西蜀寻隐》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第三种写法。在《洪武南藏》中,作者以“南藏佛经”为线索,以“光严禅院”为索引,在大历史的笔触之下,串联起从明代到当下的历史经验,勾连起从朱元璋到张献忠的历史风云,变幻着从首善之都到川西禅院的地理空间,展现了一幅规模恢宏文化传承的阡陌纵横图。可以说,在《洪武南藏》的叙述中我们不禁发现,历史正是在不停地书写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当“无名的艺术史”成为历史撰述的主角之时,我们感到瓦尔堡那句名言的分量,上帝居住在细节之中。
《西蜀寻隐》充满着作者的想象之气。就历史撰述而言,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写小说,历史都需要想象力的补充。胡适曾说:“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西蜀寻隐》难能可贵的是,在基于历史的事实、逻辑和考证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外,作者增加了很多大胆的想象力,这使得文字充满灵性的情趣,笔端充满个人的温情,历史撰述充满日常生活的如其所是。像《寒食帖往事》,作者通过对《寒食帖》命运的考证,使得人物就像在身边和眼前,我们不仅看到苏黄米蔡的潇洒,听到他们的呼吸,还触摸到他们命运之中的牵挂,感悟到历史在婉转流变中的回声。《寒食帖》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竟是如此的相似,人的命运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由此及彼,我们不禁会把栏杆拍遍,在历史的潇潇雨歇中,凭谁问,谁懂人间清欢?
《西蜀寻隐》充满着文字本身的灵性之气,而文字的灵性之气正是激活历史密码,在严肃的档案考证和飘飞的想象力中自由穿行的钥匙。在《初唐四杰在成都》《一个状元的精神突围》《张大千的西蜀身影》中,我们都能够触摸到作者对于笔下人物那种尊敬、叹息、怅然与神交。那些细腻的文字仿佛在雕琢一个个充满情感表意的空镜头,或深或浅、或明或暗、或顺光或逆光,它把人与景、眼与心、神思与情采统一起来,形成作者的文风,进而沉淀为创作的风格,它诉说着这个不老的定理,文以气为主,艺以情为上,当怀着同情之理解的情感面对历史人物时,我们不是在言说,而是在交朋友,在喝酒,在畅谈天下、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并且给历史留下未来的期盼……
因此,我们对《西蜀寻隐》具有这样的期待,它未必是一部以西蜀为特色的散文集,而是一部把西蜀这个空间领域化整为情感聚积的历史场,正是在这个富含营养的历史时空中,《西蜀寻隐》完成了与历史的对话、交流和畅谈,使得空间的西蜀焕发出时间的光彩,使得历史之气、想象之气、灵性之气化身为文字的点撇横捺,在时间的横断面上表达着作者的情思,撞击着观者的目光,诉说着气韵的延绵……
新闻推荐
“运动成都”2019“党报读者杯”足球赛(五人制)1/4决赛周日展开业余半区两黑马 谁进四强?
白果林拉玛西亚(橙红球衣)在比赛中本报记者马丁摄由成都市体育局、成都日报社联合主办,东方嘉年华(成都)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