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龙泉医联体建设三年为何获人民日报点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驿区自然人群健康队列项目启动会
医联体建立后,华西龙泉医院聘请多名华西医院专家,促进学科发展
心胸外科特聘专家、华西医院王允教授在华西龙泉医院为患者手术
医联体,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路径。
2017年2月,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挂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以下简称“华西龙泉医院”),标志着华西龙泉领办型医联体正式落地。2017年至今,短短三年间,华西龙泉医联体建设模式引发《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权威媒体聚焦报道,今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再次刊文肯定这一模式:互联网+医疗,化解“看病烦”。
事实上,通过华西管理模式的影响,专科联盟的推动,华西专家“在线”+“在位”的指导,华西龙泉医院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分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高难度手术量占比超过67%;就诊等候时间缩短,年服务人次突破110万……
华西龙泉医联体,没有停留在字面,而是真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高水平、高质量医疗服务,为医联体建设提供了成功样本。
领办型医联体
华西管理为龙泉注入新鲜活力
龙泉驿区地处成都近郊,2017年前,居民看病通常选择市区大医院。而在2017年后,这一现状得到显著改变:华西龙泉医院强势崛起,2019年年诊疗人次突破110万,较医联体建设前已接近翻一番。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巨变?答案就在华西龙泉医联体。
“医联体建设要成功,参与各方一定要共建、共享、共赢。”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说,为建设华西龙泉医联体,华西医院以“管理输出”的方式向华西龙泉医院派出陈德才、马莉、任海三名华西管理专家,分别担任医院院长和副院长。同时,华西医院派驻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在华西龙泉医院担任学科主任或特聘专家,全面指导科室的建设发展。截至目前,来自华西的学科主任、特聘专家,已经覆盖了华西龙泉医院的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和部分行政后勤科室。
华西龙泉医院新的领导班子一上任,便着手按照“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进行干部人事调整,选能人,用能人。
华西龙泉医院充分融入华西文化。每年的华西龙泉医院新进员工岗前培训,均会邀请华西医院多名专家进行授课指导;华西龙泉医院参考华西科普模式,结合当地特点,自创的健康科普文,坚持做到专业严谨、幽默风趣、广受好评,17条科普文章在官方微信上总阅读量超过20万次。
专家下沉 老百姓在家门口接受高难度手术
2019年,带着纵膈肿瘤生活两年多的欧先生,终于手术了。
欧先生住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听说华西龙泉医院有华西专家指导后,立即前去就诊。“纵膈肿瘤,让我老感觉不舒服。华西龙泉医院的手术很成功!”他说,在家门口就能做这种大手术,省去了到城内大医院看病的麻烦。
而指导欧先生手术的是心胸外科特聘专家,来自华西医院的王允教授。他说,越来越多的龙泉驿区及周边地区的胸部肿瘤患者享受到了医联体带来的便利。
“在华西医院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现在不仅会科学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且还能独立开展很多高水平的手术。”华西龙泉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白理强调,2019年12月,心胸外科成功开展全区首例“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再次为一名男性成功切除纵膈肿瘤。“以前看新闻说,这个手术会有三个切口,没想到这次居然只有一个切口。”陈先生手术后高兴地说。
据统计,自华西龙泉医联体建设以来,医院有11个科室加入了华西医院的专科联盟,先后有200余位华西知名专家,实现“在线”+“在位”的指导,极大提升了华西龙泉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当中,绝大部分更是填补了区域空白。
数据显示,2019年1至10月,华西龙泉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为67.5%,而医联体建设前的2016年同期,华西龙泉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仅为39.9%。越来越多的龙泉驿区老百姓选择在家门口手术。
服务患者 华西龙泉医联体释放健康“红利”
随着华西龙泉医联体不断推进,更多患者享受了健康“红利”,得到免费诊疗。
今年8月2日,走遍中国前列县(腺)第十三期龙泉站公益活动,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魏强教授带领的省内外专家组成的“扁鹊医师团”爱心参与下,为当地群众进行了义诊、查房和公益手术。
今年10月9日,华西龙泉医院开展了“强骨中国行——2019年重阳节暨世界骨质疏松日骨健康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华西医院多位专家在龙泉驿区开展了骨质疏松现场筛查、专家义诊、健康讲座等服务。
此外,医院还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国际护士节”“中国医师节”“联合国糖尿病日”等主题日,深入乡镇、社区、学校、基层卫生院等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导,华西龙泉医院共同参与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驿区自然人群健康队列研究项目”在龙泉驿区启动,旨在了解区域居民健康全貌,探索区域重大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提供预防干预、早诊早治等后续诊疗服务,实现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享受华西龙泉医联体“红利”的不止是龙泉驿区的百姓。从2017年至今,以陈德才院长为首的专家团队,多次深入高原藏区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在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义诊活动,为当地百姓解决健康难题。
强化基层 促进区域医疗卫生高速发展
医联体一头连着大医院,一头连着基层。华西龙泉医联体不仅把华西优质资源下沉到龙泉,也把龙泉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
“我们在医联体建设中,通过一级辐射一级,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医疗服务水平。”华西龙泉医联院长陈德才教授说,华西龙泉医联体不是复制一个华西医院,而是把华西龙泉医院建成区域医疗服务中心,通过华西龙泉医院来加强区域内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建设,让患者就近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三年间,华西龙泉医院全面运行临床检验中心、区域影像中心、心电会诊中心,为全区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新增10余个挂靠医院的区级医疗质控中心,全面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技术质量提升;针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需求,实施专科结对;在网络平台上,启动了区域远程会诊平台,华西龙泉医院医生通过网络会诊可以清楚看到患者的基本情况,直接提供专业的会诊、指导和带教。
华西龙泉医联体建设步伐仍在继续。陈院长说,未来,华西龙泉医院将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真正构建华西龙泉共享共赢医疗生态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新闻推荐
红星闪耀 与城市崛起同频共振 红星新闻荣获2019年度“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奖”先进集体
12月27日,“星梦想·耀中国”2020红星新闻品牌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奖”先...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