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西南外科减重高龄纪录,医生提醒预防腹型肥胖这样做 ■天府早报记者段祯
新年将至,你许下什么新年愿望了吗?71岁的潘爷爷的心愿是,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告别“大腹便便”。而这个愿望即将成真——经过减重手术,未来一年时间里体重预计将减轻60斤。天府早报记者30日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了解到,这次手术的成功开展,刷新了西南地区减重手术的高龄纪录。
腹型肥胖带来健康风险
七旬老人决心手术减重
“我觉得之后的生活质量肯定会越来越高!”12月30日上午,正在做出院准备的潘爷爷一脸轻松,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对于健康问题,潘爷爷和老伴儿一直很看重,因此肥胖也就成为了他心里的一个结,“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是肚子却越来越大。”对于这个问题,老两口也想过一些方法,比如饮食清淡、减少肉食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改善。近年来,体重已近200斤的潘爷爷开始持续关注减重治疗,希望通过科学的方式告别“健康心结”。
近日,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检查后,发现肥胖的确是对老人家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存在血压高、血脂高的问题。“老人家的BMI指数为31.4kg/㎡,属于肥胖,最大的问题在于肚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主任刘雁军博士说,潘爷爷的腰围高达111.9cm,比正常值高出近25%,而腹型肥胖导致的健康风险远大于全身肥胖。经过进一步诊断,潘爷爷符合手术减重的指征。而当老人把这一“新潮”的想法告知家人时,得到了一致的支持。
咨询减重的患60岁以上占门诊量10%
年过七旬接受减重手术,这在西南地区外科减重领域内尚无资料记载,如何保证老人的治疗安全,成为医护人员思考的重点问题。刘雁军说,针对爷爷的身体情况,团队联合多个相关科室共同出手,分别从不同专业角度出发对老人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12月25日,在多学科医护团队配合下,医生顺利为潘爷爷完成手术。刘雁军介绍说,术中利用腹腔镜对潘爷爷实施了“袖状胃”切除,以此将原本水袋状的胃变成细长的香蕉状,同时切除一部分胃底和胃体的大部分内分泌细胞,抑制饥饿感,进而实现减重的目标。
近年来,老年群体也越来越关注体重问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数据显示,60岁以上咨询减重的患者可占到门诊量的约10%。“老年人跟年轻人相比确实存在差异,但绝对不是减重的禁忌群体。”刘雁军表示,通过适宜的方式仍可帮助老年肥胖者实现减重目标,为健康提供更大保障。
55-64岁人群腹型肥胖率最高
什么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指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腰围测定值是判定腹型肥胖的标准,我国腹型肥胖的标准如下: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或男性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5。符合上述两条,即可判定为腹型肥胖。
研究显示,吸烟、饮酒、心血管病家族史等,都与腹型肥胖显著相关,而且年龄在55-64岁人群的腹型肥胖率最高。其中,饮食过量是导致肥胖的最根源原因,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只吃不动,摄入的热量无法消耗,就会转化为脂肪囤积在体内,腹部更是脂肪囤积的“重灾区”。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运动量的减少,人的代谢能量会有所下降,进而引发肥胖;久坐不起会影响血液循环及代谢,长久缺乏运动也极易引发肥胖。
【腹型肥胖的危害】
1、易致脂肪肝:腹部是肝、胰、胃、肠道等重要器官的集中地。当腹部肥胖,过多的内脏脂肪进入消化系统,会损害肝脏,导致脂肪肝。
2、易致糖尿病:腹部肥胖会影响新陈代谢,影响糖分的消耗吸收,容易导致糖尿病。
3、增大患心脏病可能性:研究者指出,腹部脂肪堆积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进而危害心血管。
【预防腹型肥胖建议】
1、科学搭配日常饮食,同时配合合理作息时间;
2、调整不良姿势,保持一个良好的姿态保障身体各部位正常运作,以减少脂肪堆积;
3、保持适量运动,可采取适量有氧运动并搭配具有针对性的腹部肌肉训练。
新闻推荐
成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明起实施 五大方面保障 惠及千名儿童
■天府早报记者周琴12月30日,天府早报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近日,成都市民政局牵头,会同成都市发改委、市教育局、...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