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天府书展现场,《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读者见面会的座位早早就被人抢占一空。这些人中有小朋友,也有银发老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红楼梦》的忠实读者。,刘心武:再解《红楼梦》。
《红楼梦》如今在中国如此普及,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红学研究者刘心武密不可分。他说,他的使命就是推广《红楼梦》。
□本报记者 郭静雯
《红楼梦》里面有太多东西
从《百家讲坛》到续写《红楼梦》,过去十几年,出生于成都的刘心武人生主题从未远离过《红楼梦》。
现场,刘心武结合读者的提问分享了他的一些新观点。
林黛玉第一次见贾母,贾母问她读了哪些书,她说只读了“四书”,是不是太谦虚?刘心武说,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即便是林黛玉,她的家庭教师也只教她读“四书”。后来林黛玉才从宝玉处发现了《西厢记》这类“杂书”,展现出她的诗文才华。
戏班名角蒋玉涵为什么会被列为红楼四侠之一?刘心武的看法是,我们现在的认识是,侠不仅指侠义精神,通常还有重要身份。但在封建社会,侠是一个边缘人。所以将蒋玉涵列为红楼四侠,并不奇怪。
这样意蕴深厚、有趣、耐人寻味的情节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刘心武认为,《红楼梦》是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每个中国人在成年后,都该完完整整地读至少一次,“里面有太多东西。”
在孩子心里埋下美的种子
几年前的一个调查显示,《红楼梦》的艰涩难懂让很多青少年敬而远之。这对刘心武触动很大。
怎样才能用孩子们能读懂的方式讲述《红楼梦》?刘心武开始着手编撰《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该作品全套50讲,选取《红楼梦》原著中的精华片段,用青少年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出来。
《红楼梦》前80回中,仅人物就有数百个。其中故事怎么选取?
“《红楼梦》是大悲剧,叙述一个贵族家庭从极盛到衰落的故事。对青少年来说,这些内容理解起来难度太大,消化不了,不适合讲。”刘心武说。另外,有学术纷争的内容也应当尽量避免。他认为,《红楼梦》流传了两百多年,红学家对同样的内容有不同的解读,不应过早地将个人观点灌输给他们。
哪些又必须讲?刘心武说,少男少女的天真烂漫,他们的青春、欢乐,美好动人的人、事、场景、诗情画意都要大讲特讲。他现场讲述了一个贾探春放风筝的片段:探春的风筝是一只凤凰,绸缎做的翅膀迎着风飞舞,一不小心,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寥寥几笔就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景。此外,贾探春远嫁他乡的人物命运也暗藏其中。这种场景的美、人物的美、语言的美、文学的美都是他希望讲给青少年的。
刘心武说,希望通过阅读《红楼梦》,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美的种子。
新闻推荐
“4分钱”算不了什么,但是,“4分钱”背后的故事却承载着广大居民对医保工作的希望,承载着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知,承载着广大群...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