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色戒》里的汤唯……她们穿上旗袍后都展现了百转千回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作为优雅的代名词,旗袍是不少女人梦寐以求的华服。千人千面,不同的女人穿上不同的旗袍,都能展现出各自的、独特的美。
最近有再追《青春有你2》吗?在由这些训练生参演的《青春加点戏》中的《锦衣风云》那一期,你有被七位训练生身上玲珑有致、做工细腻的旗袍圈粉吗?你知道这么精美绝伦的旗袍,出自谁之手吗?——这是一位来自咱们成都的“90后裁缝”罗三裁的作品,并且,这位巧手裁缝还是一位兴趣爱好广泛的小哥哥呢!
“歪打正着” 入了行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日有意抱琴来”;“欲与桂花同醉酒”;“灯红遇酒绿,孤月对愁饮”;“自古美人如名将,不使人间见白头”……
在罗三裁的微博上,这些词句配上他做的旗袍,美轮美奂,只需看上一眼,就已经让人迷醉。而他跟旗袍之间的故事,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还没走进他的旗袍工作室,就能看到门口屏风上的“罗三裁”三个字,而走进这间工作室,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重回到了那个婀娜多姿的年代。里头陈列着罗三裁的旗袍作品,还有他从世界各地搜罗回来的布料,桌上则摆满了各种材质的盘扣。
成为一名裁缝,对罗三裁来说是个“意外”。
罗三裁本名罗阳,17岁那年的夏天,他跟着京派龚氏旗袍传人的干妈学手艺,“当时准备报考服装设计专业,就说先去干妈那边学着,结果一学发现有点意思,就开始当起了学徒。”
那段时间,罗阳放下了手机,开始了每天脚踩缝纫机的学徒生涯,守店、跑厂、学技术,因为喜欢,所以他沉醉在了那些外人看来枯燥的工作中,踩直线、踩弧线,为了把基本功练扎实,他在缝纫机前一坐就是一天。也正是得益于那时候的积累,那些直线和弧线好像被他踩进了生命的纹理中,一次意外的接触,成全了他和旗袍的宿命。
“运气不错” 成了名
如今,罗阳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名人了,“罗三裁”也成了旗袍界的时尚标杆,《青春加点戏》的定制邀约、为《潜伏》话剧演员量身定做、《创造101》的定制邀请,演员佟大为和摄影师陈漫这样的明星客户,都成了罗阳的常客。“红”了之后,他的店铺一个月的订单能顶别人半年的销量。
能有今天的成就,罗阳把它归结为“运气不错”。但在创业初期,他的运气其实并没有那么好。
笃信自己对旗袍的热忱和能力,罗阳在大二时就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成了工作室老板的他却突然发现,没订单,工作室不仅不能盈利,还得负担房租水电。于是他开启了疯狂打工的生涯:去太升路卖手机、当商演模特,靠这些收入维持工作室的开销,直到第一位客人上门,他才迎来了“运气”的光顾。第一位客人收到了罗阳做的旗袍非常满意,于是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位90后旗袍裁缝,他的工作室才渐渐步入正轨。
或许是耐得住寂寞的沉淀,再加一点为了热爱的执着,总之,罗阳那些年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浪费,而是成了他身上“最能打”的技能,不仅在不顺意的时候支撑着他继续前行,也在他成名后锦上添花。
对于自己现在的名气,罗阳“没当回事儿”,“不要太膨胀,还是得把旗袍做好,该搂着还是得搂着点。”
怎么这四川人说话还带点儿京腔?因为罗阳是个“不务正业”的裁缝啊。除了做旗袍,他还要打拳、说相声,“师父让我背贯口啊,现在背了《猛壮人》《粗鲁人》,还差得远呢”。
“不务正业”
做裁缝
在他的工作室里,除了旗袍和布料,还有罗阳的训练器具,沙袋、拳套、负重背心样样齐全,他自嘲说“赢不赢不重要,但装备一定要帅,还是有那么一丝丝虚荣心”,而他不吝分享的这一丝丝虚荣心,好像才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的心境,其他时间,他都显得太过成熟稳重了。
三年前,罗阳开始打拳,期间拿了一些奖项,现在算是个半职业拳手。“打拳需要不断地练,一个动作重复几百次,现在我的作息就是每天早上8点起床,忙活到10点来上班,下午四五点要去拳馆训练,训练到晚上九十点可能还要处理一下衣服上的事,然后晚上1点多睡觉。”听他说完每天节奏紧凑的安排后,瞬间明白为什么他脸上总是带着些倦容。
“说实话,参加了比赛,也拿了奖项,但是打拳到现在两年的时间了,我才觉得自己刚找到了那么点感觉。”打拳对于罗阳来说,是爱好,是钻研,是磨炼,也是另外一种领悟。
少年老成的他一开始就知道打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而这也正是他想要借力的地方,“两年才摸到门道儿,跟做旗袍太像了。经历了那个过程之后你会明白,你每天吸收到的营养,你重复了几百次的一个动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让你顿悟。”虽然如今已经是半职业拳手,但他不怕露怯地透露自己的领悟还远远不够,做了十年裁缝的他,也没有遮掩自己在做旗袍这件事上还有太多的境界要突破,“我总是会感觉有不足,我想让旗袍更包容,想让更多元素进来,想让更多人去接受,但我还没有找到方法,还没有悟透。”
“兼收并蓄”
裁经典
做旗袍、打拳、说相声,样样都让罗阳爱不释手,发展这么多爱好,会不会以后就不做旗袍了?罗阳说,“肯定不会。”在他看来,做旗袍并不等于每天都得闷在屋子里苦思冥想,“旗袍不是那么沉重的东西,也不是高深莫测的技术,从任何行业获取的一些积累和经验都是相通的,未来的某一天都会在做旗袍上对我有帮助。”罗阳在旗袍这个领域想不通的事,就换个角度去想,去积累和沉淀,总能找到触类旁通的灵感。因为在生活当中的“兴趣广泛”,让他在作旗袍时也有了兼收并蓄的态度。
虽然师承京派龚氏旗袍传人,但罗阳的手工定制旗袍却在细节上有着他独特的设计和审美。他打破了传统旗袍在布料选择上的桎梏,绸缎、蕾丝、印度丽人纱、大印花的摩登图案,都能在他手里变成贴合玲珑曲线的旗袍,而香云纱、正绢、棉麻等传统布料,也在他与众不同的设计中展现出了别样的风情。除此之外,罗阳还会搜罗一些时尚大牌的布料用来制作旗袍,布料的革新让传统服饰多了几分现代风情。
传统旗袍上的盘扣都是布扣,在罗阳这里,被换成了玉石和珍珠。因为它们有着更神秘的光泽,成了线条中的点睛之笔,不同的角度展示出不同的光泽和韵味,让旗袍在古朴之中多了一些金石的硬朗,于细节处不断发现惊喜。而在旗袍的形制上,他也打破传统,融入了礼服的设计元素,更有时代感,并且设计制作了适合通勤的款式,便于日常穿着,“我觉得旗袍不该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服饰,以前人们就是穿旗袍出门的,所以现在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穿旗袍上下班、逛街,而不是说要把旗袍穿成一种礼服,只能出现在特定的场合。”罗阳想让旗袍不再被束之高阁,成为年轻女孩们的日常穿搭。
虽然在细节上有了很大的改良,但罗阳的旗袍仍保留着传统的韵味,沿袭着清新靓丽、得体大方,对他来说,改良是锦上添花,旗袍的版型和裁剪框架不能改变,而这也正是旗袍维持韵味和美感的精髓。
为了寻找新的灵感,他专门飞到上海去学习梅派旗袍的工艺,经过各种糅合,现在罗阳可以说“各种风格我都在接受和吸收,通过我的设计将它们融合起来,有更新的韵味,我做的不是京派旗袍也不是梅派旗袍,就是‘罗三裁’旗袍”。
罗阳这双在比赛中象征着力量的手,做起旗袍来却又带着绕指柔,用一针一线,将温婉、玲珑的美锁在了一件件旗袍当中,美不胜收。
对于做旗袍,除了美,罗阳有着更远的想法,“我想的是以后,我老了之后再过很多年,当别人想要去了解旗袍的时候,总有一个名字他绕不过去,我希望罗三裁就是这个样子。就好像你了解奢侈品你绕不开的名字,你了解服装设计你绕不开的名字,你了解旗袍你就绕不开罗三裁,我希望我能把罗三裁做成这样子。”(嘿丘)
新闻推荐
成都蓉光炭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关于召开二〇一九年度股东大会的公告
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于2020年6月20日召开成都蓉光炭素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度股东大会,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