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家长们的高考

来源:成都商报 2020-07-12 01:13   https://www.yybnet.net/

对大部分人而言,高考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在为这一场“一考定终生”的考试默默努力。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不仅是考生的高考,更是家长的高考。学生们只负责学习,而家长不仅要做好后勤保障,还要观察和疏导孩子们心理上的每一丝波动,从身到心,无不操心。

所以,每次高考结束时,考场外家长们的笑容,与其说是送给终于“解放”的孩子,不如说是送给终于解脱了的自己。

考前几天, 我妈天天逼我出门放松

■1999年届考生 天竺葵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该算是20世纪最后一批高考生了。但当时的我们,从未想过这个层面的意义,只顾埋头复习而已。

我家住在川北一座小城,当年的考场离我家比较远(我们县每年文科的考场都是固定的)。考场附近有几户农家,家家都有个院子,院里种些花草,环境颇不错。每年高考前,都有家长带着考生去租住一周,给孩子换个安静自然的环境,当然主要还是为了离考场近。

我从小住的就是职工大院里一栋栋一模一样的六层水泥楼房,能体验一下小院花园当然开心。

但在高考前那几天,住进小院的我却实在开心不起来——除了继续抓紧时间复习外,我还要应付我妈的唠叨。

按说高考前家长们都会乖乖闭嘴,但我妈是忍不住的。她认为高考前两三天就应该别再看书了,放松一下,养精蓄锐才是关键。“你看看×××,还有×××,人家吃完晚饭都要出去玩一会儿,你也出去啊!”

可我当时觉得:平时怎么复习就应该把状态延续到考前一刻,甚至应该更加抓紧时间争分夺秒才对。

就为这个,我妈跟我吵架,也是很没有顾忌的家长了。

当然我妈还不算最“歪”的,我有个好朋友,因为考前紧张睡不着觉,她妈气得半夜爬起来骂她……嗯,那时候的家长可能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的亲子教育观念吧。

考前两天的傍晚,连我爸都加入了劝我出门放松的行列。逼不得已,我只好气呼呼地走到院子门口,坐在一块石头上看了会儿天。

记不清那几天我妈给我做了什么好吃的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只年轻的公鸡一定被我妈炖了或红烧了。

鸡是房东养的,我们一订好院子,他就附送了那只倒霉的鸡给我们——总不能让它每天清晨5点继续打鸣啊!吃了吧,早安排好了。

除此之外,回忆里最清晰的,便是三勒浆口服液。当时身边同学几乎个个都喝这个,我爸我妈自然不会吝啬,只是从高考前两个月就开始喝,每天一小瓶,也没感觉出它可以抗疲劳。

还好,那会儿我睡眠不错。当然了,天天觉都不够睡,恨不得倒头就昏睡过去。但高考前夜,就算我觉得自己并不紧张,依然破天荒地到了凌晨两点多,还在黑暗中偷偷睁眼。

我一个人睡在里屋的大床,爸妈挤在外面的小客厅里,挨着厨房。窗子开着,夏天的晚风透过纱窗吹进来,我听到他俩压低声音窃窃私语到大半夜,只是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我爸太心疼我了, 结果吃得我高考路上拉肚子

■2002届考生 热心市民李小姐

7月7号晚上,一家人坐在客厅看电视,新闻里正在播家长送孩子赶(高)考的画面。我爸率先发表意见:“啧,没得必要嘛,平时啷个去学校,那天就啷个去嘛。”我妈嗤之以鼻:“嘁,你当年没送哦?好意思说别个!”我爸听完立刻改口:“送一下嘛也不是不可以,稳当点噻。”“稳当!送拢了你咋不回来?还要在考场门口守起”……

他俩还在激烈争论,只是我听不下去了,默默吐出一句:“我当年高考,根本不是我爸送我去的。”“那你咋去的?”我爸我妈异口同声地问我。

我是2002年参加高考的。

读书的时候,因为离学校太近,我平时都是走路上下学,虽然有辆自行车,但骑的机会并不多。但高考的地点是宁夏街的树德中学,离我家就有点远了,提前看考场都是我和同学一起骑车去的。这本来也没什么,谁知道一回家我爸就向我宣布,高考的时候他和我妈不陪我去,免得给我增加压力,但考虑到我平时不咋骑车,怕路上有危险,高考这两天他找了马叔叔接送我。

马叔叔是我爸的同事,也是我们家邻居,他有一辆改装的三轮车,平时得空就悄悄跑运营。他的车我以前坐过,我和小伙伴玩扭蛋中了奖,就是他骑车送我们去领然的。所以我对我爸这个安排可以说是相当满意的。

那个年代,我对吃没什么特别的记忆,因为大家都一样,三餐一般都是家里做、家里吃,早餐不是鸡蛋牛奶,就是蛋糕房的奶油包、毛毛虫。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就是我特别讨厌吃鸡蛋。

那时候,成都有家新开的蛋糕店特别火,其拳头产品老婆饼和葡式蛋挞尤其出名。价格当然也不便宜,一个小小的蛋挞要好几块钱,而我最爱的奶油包只要1元钱!考试前一天,我爸专门跑到位于市中心的这家蛋糕店,斥巨资给我买回一打蛋挞,第二天早上打开还芳香扑鼻。配着牛奶,我美美地吃了一顿早饭,检查了一遍文具、准考证,就坐上马叔叔的小三轮向考场出发了。

路上我的肚子就有点不舒服,唧唧咕咕乱叫,还放屁。可能是不好意思吧,我虽然焦虑,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办好。眼看快到考场了,我没忍住,还是给马叔叔说了。他马上把车骑到一家药店门口,冲进去给我买了一盒藿香正气液。但我不喜欢那个味道,于是马叔叔又冲进去给我买了当年最流行的止泻药——泻停封。

虽然最后也没有因为拉肚子影响考试,但当时我还是有点生气的,默默埋怨我爸买的蛋挞,心想肯定是吃了这个新鲜玩意儿才遭的!

我爸借车给我送考, 结果技术太戳车直接停在了路中间

■2010届考生 王提那

读高中那会儿,我们家还住在一个朴素的矮楼院子里,一到夏天晚上,便能“听取蛙声一片”。不想学习时,我便把笔一扔,埋怨好吵。我妈一边埋头织毛衣,一边淡淡地说:“学不进去怪青蛙,你还真的会找理由。”爸爸背着手,一声不吭地出了门。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怎么听到青蛙叫,才知道爸爸独自出去时,在院子里碰到其他考生家长。几个愁眉苦脸的家长凑在一起聊天,最后得出结论——“都怪青蛙,孩子学习才不好的”。于是迅速结成了“搬运青蛙行动小组”,自制了木头夹子夹住青蛙,把它们搬运到了很远的地方。

我失去了一个不学习的理由,很快又找到了下一个,那就是耍朋友。班主任知道后,气急败坏地把我叫到办公室,大声训斥:“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可是要结婚的!”那时的我爱得上了头,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还理直气壮地顶撞老师:“你懂什么,这是爱情!”

气得班主任直接请了家长。我们家派我妈作为代表,去学校“上课”。回到家,妈妈居然一点也没生气,一边织毛衣一边淡淡地说:“说句老实话,女娃儿不上大学也没得好大关系。你现在17岁,耍朋友耍个三年就结婚,把娃儿一生,我就当外婆了。这样过一辈子,还是安逸噻。”

一听什么“结婚生子,过一辈子”,吓得我第二天就和“男朋友”分了手,立志要考上好大学,要有不结婚也能过好一辈子的底气。

现在距离我参加高考已经10年了,妈妈聊起我当年耍朋友的事,感慨道:“那时候我心头好慌哦,怕你娃听不进我的话,怕你嫌我话多,故意那样吓你的。”

由于那时我妈醉心于织毛衣,好几次把饭煮糊了,于是爸爸妈妈一合计,干脆给我请了个专职煮饭保姆,以确保我一日三餐营养均衡。营养均不均衡我不知道,反正最后那三个月,我足足重了20斤。后来到了大学,又来节食减肥。

记得高考前一天晚上,我爸兴高采烈地跟我说:“幺儿嘞,明天爸爸开车送你去考试!我找同事借了辆别克!”

天真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入眠,到了第二天,才尝到了后悔的滋味。

那辆别克是手动挡的,我爸又是个新手,每次一启动,坐在副驾位的我就会一扑爬倒在挡风玻璃前。

“不要慌,幺儿嘞,有爸爸在,你肯定不会迟到!”爸爸本来准备挂挡上路,结果一把拉上了手刹,车就停在了路中间。当时我的心理活动只有一个:今天该坐公交车……

好不容易颠到了考场外,爸爸非要下车给我一个拥抱,但他又忘了拉手刹,脚跨出去了一半,却发现车子在往后退。几近晕车的我用尽全身力气大喊:“拉手刹!拉手刹!”喉咙都破音了。

我爸这才反应过来,一边回驾驶位,一边感叹:“哎呀,你看嘛,你考个试,我简直比你还激动!”

接着,我义正辞严地拒绝了第二天他还想开车送我的请求。(王提那)

因为蛋奶不耐受 我妈天天变着花样给我熬粥煎饼

■2017届考生 余佳玲

临近高考那段时间我的心态一直都挺平和,该吃吃该睡睡。一方面是因为老师每天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要放松心情,不要紧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过大大小小的模拟考试之后,基本已经清楚自己的水平能考上哪个层次的大学了。每天要做的就是不断复习,保持最好的状态,虽然枯燥,但习惯了这种节奏之后,倒也不觉得特别辛苦。

辛苦的反而是回家后要怎么面对家长。高三之前,我都是住校。但为了备战高考,高三时我妈在学校旁边租了套房子。直到现在,我对这件事的心情都十分复杂,我能明白母亲的用心,但也因此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一来我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而学区房租金不菲,是个不小的经济压力;二来和原来朝夕相处的室友分开难免会觉得难过;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以前长期住校,晚上回家不知道如何跟母亲相处。

就拿考前最后一个月来说,大家基本都是一种“认清形势,放弃幻想”的状态,主要精力都用来保证拿到能力范围内的每一分,对平常没把握的题型不再纠缠,不再期待有突破性的提高。但这种想法是不能说出来的,在家一定要表现出扼腕叹息的痛心模样。每天晚上回到家势必会面对“今天感觉怎么样”的灵魂发问,说不紧张是不可能说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说的,只能装作很焦虑,下了晚自习还要在家里假装刷题。只要悄悄在门口看到我在做题,我妈就会满意地离开,顺带留下一句“不要整太晚哦”。对此我只能表示,您开心就好。

现在回过头看,其实高三时家长的心态是很矛盾的:表面上叫你不要紧张,但你真的不紧张他们又如临大敌。没人能苛责父母的这种表现,但如果可能,我还是希望家长能对孩子多一些信心。

高三伙食,也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在我看来,只要能保证上午所需热量,早上吃面包和喝粥没啥区别。但我妈不这么想,她总是生怕我饿晕在教室里。加上我高三时查出蛋奶不耐受,鸡蛋、面包、牛奶这三样最经典也最快手的早餐都不能吃,我妈就只好变着花样给我煮各种粥。她上班的地方离租住的房子很远,她必须头天晚上就把各种豆子泡起,把各种肉切好,然后用电饭煲把粥预约起,第二天6:20雷打不动爬起来,把准备好的肉或豆子加进粥里。这边熬着粥,那边又快速给我煎饼子。总之每天我一起床,桌子上早已满满一桌:料足的粥温度刚刚好,蔬菜饼散发着香气,旁边一碟凉拌木耳或一盘炒莴笋,苹果切成牙放在盘子里,外带一把坚果。而我妈早已不见人影——她必须走过长长的一条街,在7点之前坐上62路,才能赶上单位的班车。但这件事,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妈从不挂在嘴上,反而让人尤为感激。

是的,高三学生最需要的不是说教,也不是家长过分的焦虑,而是这种行动上的支持。

新闻推荐

有人垂钓娱乐,有人担忧破坏生态 锦江到底能不能钓鱼? 相关部门:禁渔期外,成都天然水域娱乐性游钓不受法律约束

百花潭公园外的锦江河畔,七八个人一字排开专注钓鱼如果你路过锦江附近,经常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有钓友拿着鱼竿,凝视着锦...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成都,成都2020-07-11 05:37
评论:(家长们的高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