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平(本书作者)
去年夏天的一个黄昏,我和两个朋友在成都郊县游玩,进了一个园子。那个园子大得望不到边,密密匝匝挤满了参天大树,让我骇异不已。
那些大树并非土生土长,而是十几年前从遥远的乡下收购而来,在此集合待价而沽,却在立正之后一直那样稍息着。我想象不出它们当年呼啸而来的阵势,眼前除了沉寂,就是静穆。
我却知道,每一棵树背后都有故事,或大或小,或好或坏,或安静或闹腾,或让人心酸或让人振奋。我还知道,那些树尽管分别来自一个小地盘,却可以连缀一个大世界。
那会儿,我正计划写一篇城市小说,名字都想好了,叫《我看日出的地方》。接下来,我好像并没有走出那个园子,抬头看见树顶,低头看见树脚。我只好又一次把城市抛到脑后,决意再写乡村,还顺手把那个为城市定制的名字牵了过来。
可是,那是一棵什么树呢?
我又去了一趟那个园子。我知道,我就算能把那儿的树王挑出来,也一样不能把它背后的故事拽出来。我不过是想遇到一棵一见倾心的树,让它撑起我的想象,或者,让它引领我完成一次壮丽的还乡。
我明白过来,大树们的故事源头都在乡下,我仍需从头走来。我约上那两个朋友一道下乡,去湖边一个农家住了一夜。那户农家看不到湖面,我却在夜里依稀听到了湖水拍岸的声音。早上起来,我看见一轮鲜红的太阳正从山梁后面冒出来。
我好像离一个故事越来越近,但两个月过去了,我要找的那棵树却依然不见踪影。我要打退堂鼓了,一棵树奇迹般站了出来。
一天夜里,快零点了,我又为此心绪不宁而毫无睡意,就打开手机看朋友圈。一个朋友也大半夜没睡,刚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讲他父亲舍不得卖掉一片银杏树林的事。他正是为我的中篇小说《高腔》提供七里香照片的那一位,在大巴山深处经营花木,喜欢我的文字。
我怎么把他忘了。我立即给他发了一条信息,兄弟,我在找一棵树!
他从手机里一张接一张地发来照片,还有视频。那是他几天前在乡下巧遇的一棵紫薇树,与我后来在小说中所写的一模一样。
那天夜里,就像一个走失的亲人终于回家,让我睡了一个踏实的好觉。我分明已经看见,这一次,乡村,正从一棵开着两种花的树下面出发,迎着朝阳一点一点扩展开去。
(节选自《一棵或几棵树的还乡》)
新闻推荐
停摆179天,电影行业终于吹响了复苏的号角。7月20日,影院复工首日,记者采访获悉,全国超过700家影院恢复营业,全国总票房351万元...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