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燎源艺术博物馆和馆中所展示的茶具、饰品、丝巾
本报记者 吴亦铮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嘉宾
许燎源,著名艺术家,入选文化部“影响中国的100位艺术大家”,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创始人,物感主义艺术流派代表人物,吉利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生活美学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消费和享乐,更是在精神层面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比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比如“笔用湖笔,砚用端砚,纸用宣纸”……在追求美好的过程中,理解美、创造美、传承美。
成都的生活美学呈现出不疾不徐的温和状态,是一种在悠闲中充满细致、在恬淡中贯穿坚持的状态。成都的不疾不徐,充满了力量,充满了生机。
谈到城市对人有机的审美养育,在无形中滋养、熏陶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的审美上下限,拓展人们的审美领域,作为全国首家设计艺术类博物馆馆长的许燎源认为,“不得不说,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成都。”
对话
经济实力为基础,精神需求为外延
生活美学是一种积极态度
记者(以下简称记):生活美学是当下热门的词汇,是许多人的追求。在您看来,生活美学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许燎源(以下简称许):生活美学是一个涵盖非常广阔的概念,特别是在当下,它在生活的各个维度全面介入,比如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公共空间、生活方式、消费环境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生活美学的存在,它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却有着具象化的体现。
比如,有回锅肉吃,算不算生活美学?我认为:算!美食本来就是生活美学的载体。如果再进一步,把回锅肉做得色香味俱全,再加上精致的餐具,那无疑在美的追求上就更进了一步。再比如,成都很火的网红桥五岔子大桥,其独特设计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游客,这种能给人带来震撼视觉效果的设计,就是生活美学。还有我们的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设计艺术类博物馆,这里不仅有着卓越的艺术设计品和艺术品,还不定期举办培训和讲座,人们在这里得到美的熏陶,让美的概念深入人心,这也是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是没有边际的,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人们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记: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就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美学。
许: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古人在生活中极为讲究品质,也非常注重艺术化生存。比如文人墨客对居住环境很在意,讲究“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写字作画时,毛笔要用湖笔,砚台要用端砚,纸要用宣纸……不仅是文人阶层,老百姓对生活美学也有着很高的追求,即使是普通人家,也要把衣服浆洗得干干净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如果把生活美学的范围再扩大一些,精致唯美的蜀锦蜀绣,美轮美奂的陶瓷器、巧夺天工的印刷术、享誉世界的茶叶……这些都显示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生活美学的孜孜追求。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时期生活美学引领世界,这与中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是紧密相连的。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活美学其实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精神需求为外延的一种生活态度。
悠闲中充满细致,恬淡中贯穿坚持
成都美在不疾不徐而有力
记:在您看来,成都的生活美学有何独到之处?
许:美的产生源自文化,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然形成了独到的美学理解。先秦时期,成都作为古蜀文化的中心,与中原文明有交流也相对独立,于是诞生了灿烂的三星堆和金沙文化。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欣赏,古蜀文明都是极具美学特点的。后来巴蜀文明融入中原文明,成都在汉、唐、宋、明、清一直都是经济繁荣之地,生活美学极为丰富且独具个性。
成都的生活美学呈现出不疾不徐的温和状态。慢不代表懒惰,慢也不代表懈怠,成都的慢是在悠闲中充满细致、恬淡中贯穿坚持的态度。成都人勤快,举世闻名,但成都人并不会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挣钱上,他们对生活品质非常重视。成都的博物馆数量全国第一,书店数量全国第二;成都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公园城市,天府绿道已成现象级的“打卡地”;成都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五岔子大桥、交子之环、地铁5号线沿途文化站台……这些新生事物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这一切的背后,成都还是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之首以及“万亿俱乐部”的中坚力量。因此成都人的生活美学虽不疾不徐却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勃勃生机。
其次,成都的生活美学在包容并蓄中和谐并存。今天的成都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正是历史上的数次大移民,让这座身处中国西南内陆的城市拥有了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所有外来的文化,在成都都能去芜存菁,变成本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都的春熙路、太古里、世纪城都是世界级的时尚潮流汇聚地,宽窄巷子、文殊坊、武侯祠则汇聚了灿烂的本土文化;成都的各大歌剧院、演艺厅,既有世界级的歌剧舞剧,也有川剧、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本土音乐;成都有许燎源博物馆等国内著名的艺术设计中心,也有着诸如竹编、邛窑、蜀锦、蜀绣等非遗传承人……文化的碰撞,在这座城市没有对立,而是有机融合,形成了罕见而独特的多元美学。
第三,成都的生活美学充满了市井烟火气。苍蝇馆子是成都美食一个现象级表达,哪怕环境不好,位置偏僻,这里的美味都能吸引四面八方的“好吃嘴”,有开豪车的,也有骑共享单车的,在这里没有身份的差异,只有对美食的追求。“川A大军”则是另一个现象级的表达,每逢节假日,成都人都不窝在家里,而是携亲带友出门游玩,此时“川A大军”就是沿途最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阳春白雪是美,市井烟火是美
城市养育美,润物细无声
记:每个人对美有着不同的理解,有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来界定“美”呢?
许:对美的理解不仅每个人不同,每个时代也不同。美虽然遵循“真善美”的基本美学法则,但与时代发展、经济基础、理念更新等紧密相连。在我看来,今天人们对美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独特性。设计的独特性、社区的独特性、城市的独特性,是人们对美感受的重要标准。我们为什么要追求限量,追求定制,追求个性?其实都是对独特性的认同。
第二是多元性。时代发展至今,美学价值的多元并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人们的审美观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维度、多层面,阳春白雪是美的,市井烟火气也是美的。
未来,只要符合人与世界和谐相处,能够展现人的个性,能给周围的人和事带来促进作用的,都属于美的范畴。
记:对普通人而言,该如何在生活中去寻找,去追求美?
许: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也有追求美的动力。人们对生活美学的不断追求,源自对美的理解和对审美的养育,在不同的阶段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温饱阶段,能够吃饱穿暖就是美,在这个基础上,把食物做得更美味精致,为简单的衣服加上简单的装饰,就是在进一步追求美。到了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开始追求吃得健康,穿得得体,这就是生活美学的极大提升。
在求学阶段,也许繁重的课程让你不得不泡在“题海”里,但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许可后,学习和欣赏艺术甚至进行艺术设计,这里就有着无限的生活之美。
在工作中,或许因为繁重的生活压力,你会忽略身边的风景,但闲暇之余,你会发现每天经过的桥充满美感,发现天上的夕阳美轮美奂,发现远处的雪山空灵秀美,拍一张满意的照片,发到朋友圈,这样的生活就是美。
真的,我们的生活不缺乏美,只缺乏发现美的时机和动力。
记:美是需要发现的,我们该如何提高审美能力,去发现更多的美?
许:首先,提高审美是需要环境的,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你生活的城市就是审美养育最重要的平台。一座城市,有着卓越的自然环境,有着科学有序的城市建设,有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有着充满艺术感的公共空间,有着汇聚艺术创作的博物馆、文化馆……那么,这座城市在无形中就会滋养、熏陶着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的审美上下限,拓展人们的审美领域。不得不说,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成都。没有人会质疑成都是一座很美的城市,天府之国自然条件优越,文化积淀深厚,时尚元素聚集,人文环境突出,在这样的一座城市里生活,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就有着天然的优势。
其次,审美是需要主动养育的。它与个人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息息相关。人们不断学习的过程,获得更多知识储备的过程,对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此外,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影响,闲暇之余如果能够走进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图书馆,对审美能力的养育,比起每天无所事事、虚度时光当然有效果得多。
第三,城市对人有机的审美养育也不可或缺。成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近年来推出了诸如博物馆进社区、艺术家进社区的相关活动,将城市文化输入到不同的城市空间,通过这种普及型的美学养育,为市民拓展更宽阔的艺术鉴赏渠道,显著地提高了市民的审美能力。
城市空间拓展,产业格局升级
成都之美,未来更可期
记:您认为成都当下倡导生活美学的价值何在?
许:生活美学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时期是没有生存和推广基础的,倡导生活美学,必须满足几个条件——首先,人民的生活状态已经足够满足基本生活,换言之就是吃饱穿暖。其次,人们对追求美好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吃饱穿暖之外,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第三,城市本身有足够的美学文化积累和追求,能够为市民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产品。
综合来看,成都目前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项条件充分具备,此时倡导生活美学,无疑符合当下形势,也符合市民需求。
记:在您眼中,现在积极倡导生活美学,成都将来会呈现怎样的状态?
许:以当下为基点,未来更可期。成都有着令人惊叹的远景规划,天府锦城、公园城市正在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为成都提供更美、更有文化沉淀和艺术气息的新地标,不仅能够让生活在成都的人生活质量迈入新阶段,更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凝聚城市向心力,为成都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成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当中,随着东部新区的快速发展,从“两山夹一城”逐渐形成“一山连两翼”,成都城市格局迎来了千年之变,带来了城市空间的拓展,产业格局的升级。在经济实力不断攀升的基础上,成都的生活美学将更加丰富多彩、举世瞩目,更让今天的我们充满期待。
手记
2020年7月中旬 成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美学这个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信息库当中。什么是生活美学?对很多人来说,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有人甚至认为“买买买”就是生活美学,他们有一个理直气壮的说法,叫“对自己好一点”。
事实上,生活美学远非“消费主义”那样简单肤浅,它覆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工作中,精心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是生活美学;在生活里,做一道美味可口的饭菜是生活美学;在闲暇里,来到博物馆、艺术厅欣赏一场展览、聆听一场歌剧是生活美学;在个人修养上,不再一味追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是音乐书法绘画外语一样都不能少……生活美学不只是单纯地追求物质消费和享乐,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追求美好的过程中,人们理解了美、创造了美、传承了美。
成都是一座有着独特生活美学的城市。成都的生活美学呈现出一种慢中有动的状态,成都人安逸却不懒惰,做事情看似慢条斯理但绝不轻言放弃,既走在流行时尚的前沿,又将传统生活贯穿始终。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城市扑面而来的种种特别的生活美学。
春熙路、太古里汇聚了全球顶尖的时尚元素,锦江剧场、悦来茶馆是传统川剧评书生活的土壤;成都有着全国数量第一的博物馆和第二的书店,文化气息浓厚,天府绿道、天府锦城又将成都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园城市”;成都有举世闻名的川菜和火锅,还有竹编、竹琴、清音、蜀锦、蜀绣等一系列美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样的美,早在不经意间贯穿于成都人的生活。在漫长的城市历史中,成都创造了美、传承了美、包容了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都的美会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丰富。
提及成都的美学潮流之地,位于三圣乡的许燎源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不能忽略的“打卡地”,它于2006年动工、2007年正式开放,是全国首家设计艺术类博物馆。今天,我们来听一听博物馆创立者许燎源对美学浸润、应用于生活的独到理解,定将受益匪浅。
新闻推荐
“菁蓉汇·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本周三 “云”上走进成都理工大学
本报讯(记者宋妍妍)26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探访创新策源地,挖掘科技“富矿”,由市科技局、市经信局、成都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