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在一个周末 听一场最动人的室内合唱

来源:成都商报 2020-07-28 02:48   https://www.yybnet.net/

“吾恣”室内合唱团第三场“远方的呐喊”专场音乐会现场

苏晗将一股力量逼入胸中,让它无路可走,不得不从狭窄的喉头迸发,于是那声音,就如裂云断帛一般冲向高空。一声比一声高,黑云压头,但仍要曲折迂回地上升……

直到指挥邓东伟的手落下,呼喊一下折断了翅膀,从云端坠落下来时,众人才突然跟唱。全场寂静,唯有场上14位大男孩的歌声,婉转,自在,流动,飘摇。

这是成都7月的一个周末晚上,“吾恣”室内合唱团第三场“远方的呐喊”专场音乐会现场,合唱团和台下百余名观众,共享了一个优雅的周末夜晚。这是一场关乎音乐的旅行,是在即将开启忙碌的一周之前,这些成都观众为周末画上的圆满音符。

听一场室内合唱 过一个优雅的成都周末

7月26日晚7点30分,成都来福士广场写字楼,通往音乐会现场的路,和苏晗的男高音一样婉转曲折,但这丝毫不影响观众的热情——仅能容纳百余人的音乐室坐得满满当当,这里面,有第一次慕名而来的小年轻,也有一路跟随的忠实拥趸。连续追了3场的徐先生,专程从德阳驱车赶来,这次,他带上了3岁儿子,借此体验一下成都生活。

10分钟后,主角出场了。

先是一头利落短发、一袭深色天鹅绒长裙的钢琴伴奏师马梦蔚出场,她是表演者中唯一一位女性。而后,14名清一色着白衬衣、黑马甲、黑皮鞋的大男孩,在黑暗中,带着一种克制又高级的美感走上台前。31岁的邓东伟是最后一个上台的,与其他男孩不同的是,除了没穿黑色马甲,作为团长、乐队指挥,他还背对着观众。

只能看到一个背影,在黑暗中,台下观众察觉不到邓东伟的情绪。事实上,从合唱团成立之初到现在,尽管参与了上百场演出,但每每演出,邓东伟都会和第一次演出一样,紧张、惶恐。

“吾恣”第一场演出是在2016年底,通过前期参加的公益活动,“凑满100人”,在成都言几又,开了第一场演出。

“那时候不够成熟,作品甚至会受到一些质疑。”邓东伟不在乎外界的质疑,他只在乎观众能否接收到表演想表达的东西。

一段急促的钢琴声切断了所有人的思绪,这是独属于马梦蔚的时刻,十指翻飞,嘈嘈切切之下,情感喷涌而出,在飞到最高处时戛然而止。灯亮,一个干净的男声响起:

“今天学到一个词,流氓病毒……”

一段旁白,开启了这天音乐会的主题。这个故事,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生与死,光明与黑暗,感动与铭记,勇敢与祝福。有时,是孤独的歌声,没有伴奏;有时,是伴着钢琴渐次升高混成一片的和声;有时,是看似漫不经心地唱着各自的调门。

每首歌结束,邓东伟都会转身,看到观众的眼神,他微笑,鞠躬致谢。

“眼睛不会骗人。当我转身,看到观众的眼神,我十分确认,我们所表达的东西被大家接受认可了。或欣喜,或悲伤,情感流动,这时候,观众的情绪和我们是统一的。”邓东伟将这种共情形容为“微妙的”,“说不清,也道不明”。

一个关于

平等、开放、多元的故事

时间拨回至26日下午1点半,彼时距离开场还有6个小时,19名合唱团团员从城市各个角落赶来。

30岁的音乐老师李艾是团里住得最远的一位,不到中午12点,他就收拾好自己的演出服,耗费一个半小时,乘公共交通工具过来。对他而言,从音乐老师到合唱团歌手,角色转换,只需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除了音乐老师,团里其他成员,咖啡师、设计师、金融操盘手……所有的身份,到了这里,全都变成统一的标签——负责执行团长和艺术总监要求的合唱团团员。

合唱团每周会固定两个晚上,进行3小时左右的排练。每次排练结束,李艾就要匆匆离开,否则,就赶不上最后一趟回家的地铁。

对李艾而言,这是一份几乎没什么收入的“爱好”。“吾恣”的一场室内音乐演出,票价百余元,按每场百余人计算,一场的收入不过2万元左右。除去场地费等成本,“根本不赚钱”。尽管和所有团员一样要放弃大量休息时间,但比起这些,李艾更在乎是否有趣。“这是一种没有时空概念、源于自我的东西。有趣,是因为团队的人,内心的热爱,还有观众的认可。”

李艾的状态,是“吾恣”的缩影。

“‘恣’在《诗经》中,是自由、不拘束的状态,‘吾恣’,就是无拘无束地歌唱。这个字,也很符合当下团队的状况——多元、包容、不拘束。”邓东伟对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讲起了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讲过的故事。

“吾恣”室内合唱团成立于2015年,选择更丰富的表达形式和多元音乐风格。“对‘吾恣’而言,表达比歌声重要。我们唱的东西和表演方式非常温和,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除了致力于合唱艺术推广,“吾恣”还在做一些公益,涵盖成都及全国范围内的弱势群体。

邓东伟和苏晗都是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专业歌手,团队最初的成员大多非科班出身,有些连五线谱都不认识,从识谱、乐理到形体表演,甚至是语言,都靠他俩手把手教出来。从一个兴趣社团到现在,团员几经更迭,“吾恣”已发展为能站在亚洲合唱节上,与全球几十支合唱团一同发声的高水准团队。

“成都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并愿意为此不断努力、追求、奋进”

“常有人问我做一个合唱团累吗?说实话,非常累。但人一定要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情,才能获得极致的幸福。”除了是团里的男高音担当,苏晗还是艺术总监。去年,苏晗辞去收入稳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合唱团。对他来说,这样的生活,或许比较拮据,但更开心。

31岁的苏晗是成都本地人,在他看来,悠闲,只是成都的一面。“成都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愿意为此不断努力、追求、奋进。”

成都人对严肃音乐的喜爱,也让邓东伟愿意留在这座城市。

邓东伟是贵州人,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成都。十余年的“蓉漂”生涯不止改变了他的口音,还改变了他对生活的定义:“成都是一个包容、开放的体系,成都人按照各自的轨迹生活,就像一个星系,彼此环绕,互不干扰。而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勇气。”

从内容、形式到作品风格,邓东伟和苏晗也在不停地试探成都人对于严肃音乐的接受边界。前段时间,“吾恣”首开音乐工作坊,以沉浸式的方式,打破观众和演员的界限,让所有人都成为舞台的一部分。

工作坊的成功,也让他们在这个城市看到新的机会。“在成都,这个团队有无限的空间可以进步。”邓东伟透露,下半年将花更多时间精力,去筹备一场更高水准的音乐会。

晚上9点,音乐会结束,夜幕低垂,华灯已上。有观众徘徊在场外合影留念,有人选择去楼下咖啡厅和朋友坐坐。14名大男孩已脱下表演服,换回日常休闲装扮。当天有两位团员过生日,有人特意买了一个蛋糕。

吃完这个蛋糕,他们又将回到生活原来的位置,奔赴前程,无问西东。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彭祥萍 摄影记者 吕国应

新闻推荐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天府新区如何助力

昨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成都天府新区正式揭牌,为同城化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揭牌仪式上,成都...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在一个周末 听一场最动人的室内合唱)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