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们正在进行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居民信息登记工作,耽误您几分钟,需要您配合一下,完成家庭人口信息的录入与填写……”10月25日重阳节,成都市金牛区九里堤街道长青路112号长荣苑,社区普查员穆清华正在入户登记。
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行前,九里堤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郭凤看着这名字就很眼熟,“穆清华……”为此她询问工作人员,是不是参加过上次人口普查的那名志愿者。
上次,是第六次,10年前。再上次,是第五次,20年前。
没错,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穆清华就是志愿者,今年,是她连续第三次作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参与其中。其实,穆清华的人口普查故事,最早要追溯到1980年,40年前。
人口普查员
那一年,穆清华家里好不容易有了一台电视机,黑白的,旋钮换频道,23岁的她,正是青春年岁,一个老奶奶敲响了她家的门。那一天,穆清华才知道人口需要普查,这些挨家挨户敲门的跑腿人叫人口普查员。没有聊几句,因为老奶奶还有很多家要去,穆清华记住了那个背影,也是那时候,她知道了有这么一些热心肠,走很多路,拿到的报酬却不多。
小姑娘人到中年,过去了20年,2000年,43岁的穆清华在人口普查志愿者的登记台前发着呆。“第五次人口普查前,我就想到了1980年那个老人家,你说也奇怪,那些年,很多事情都忘了,偏偏就记得她。”穆清华想自己在九里堤待了这么久,可说是感情深厚,这里有许多熟人,自己有的是时间,能给大家做一点事,最好不过。43岁的穆清华,早已为人母,她的人生角色有了变化,然而,在人们眼里,过了20年的她一点没变,她还是那个害羞时会扯着左手小指头的女孩,在小区老人眼里,这些姑娘始终是当年那么美丽。他们给穆清华端来了茶,或者在她要走时在她手里放几颗糖。穆清华也想看看他们,看看这熟悉的土地上不断推进的故事。
10年之约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成了穆清华人生的鲜明界碑,10年为界,把一段段历程标注开来。“很多名字,我过了10年都有印象,而且,他们也还记得我。”她说。2010年,穆清华在人口普查中遇到过一个小男孩,反复解释后,小男孩好不容易才开门准入,那天,小男孩的爸妈都不在,他们是那个年代的“蓉漂”,穆清华没忘了鼓励那孩子努力学习,“如果下次人口普查我还来,希望看到你很多奖状呀!”
多少约定经不起10年冲刷,但是2020年,小男孩长大了。这次,人口普查中,开始他们并没有认出彼此,直到穆清华出门那一刻停下来,转过身:“你是不是那个……”小男孩的确拿了一堆奖状,他一一展示给穆清华看。穆清华说,那是她人口普查几十年来,最开心的一天。这10年里,他们或许在路上擦肩而过,时间久了这事就成了丢在时光深处的一条长绳,没有打结,逐渐淡去。还好,男孩成了阳光小伙,感恩都在语言里:“那时候,谢谢您陪我聊天,我很少得到鼓励!”
第6次入户
九里堤街道康禧社区共有9133户,人口近2.7万人,社区内有大量的居民小区。租住户特别多,一家一家走下来,不是一件省心事。63岁的穆清华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脸熟”的优势,在九里堤街道首次发布人口普查员招聘公告的时候主动报名,把113户267人的信息采集任务量压在肩上,晚上是人口普查的“黄金时期”,为了尽可能地多跑几户,穆清华往往连晚饭都顾不上吃。
“上班族往往每天一早就出门了,傍晚才回来。”她说,长荣苑是个租客特别多的老旧小区,白天一栋楼敲下来也只完成三五户,剩下的大多数住户只有等到晚上再去碰碰运气了,她常常每天来回跑五六趟。10月25日重阳节这天,入户摸底冲刺阶段,穆清华放弃了与朋友的聚会,全身心投入,于这天晚上敲开第6次入户的最后一个住户家,完成了所有住户的入户摸底工作。
穆清华是九里堤街道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人们总能看到她热心参加志愿活动,却很少有人询问,是什么让她从开始走到现在,为什么?而在穆清华眼里,这一切其实再平常不过,她就是想看看大家,岁月平凡,有了彼此,也就有了温度。
江梓豪(金牛区)
新闻推荐
夫妻双双站上成马领奖台! 老公“撒狗粮”:她好,对我就是最大的激励
丁常琴与关思杨来自贵州遵义的丁常琴,最近两周连续拿到了两项马拉松赛事的冠军。29日的成马对于丁常琴来说,除了拿下女...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