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亿元新增投资,10大重点产业化项目签约,6项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年关冲刺,投资者对锦江区的投资热情与陡降的气温形成鲜明对比,热力十足招商表现让全球合作伙伴会心一暖。在锦江区都市工业暨数字新基建建设应用推进会上,不同于以往的签约投资,瞄准都市工业产业集群,抢抓数字新基建新风口,锦江的战略新支点让现场参会企业眼前一亮。“都市工业,将为锦江高质量发展夯实战略支撑!”
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脉搏、洞悉城市发展规律、主动融入“双循环”,着眼城市科学发展规律和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确立“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开启城市发展的“千年之变”,为城市激发更大的发展潜能,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都市推动都市工业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坚定落实“中优”战略,紧紧围绕“天府成都·品位锦江”形象定位,生动践行“产业升级、消费引领、场景营造、开放合作、治理提能”五大行动,让都市工业成为老城区发展的新动力,让数字新基建释放中心城区发展潜能,探索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城区产业转型、功能升级和城市更新,打造城市最强力量极核。
破解城市“空心化”难题
重塑格局激发产业活力
成都,历经2300年传承积累,进入了城市化、郊区化、都市化三期重叠调试期,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塑城区空间布局、推进社会治理转型的重大挑战。
都市工业是世界级城市和新兴城市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发展都市工业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避免产业空心化的有效路径,是中心城区发挥比较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充分调研锦江全区都市工业发展基础条件,对标世界级城市中心城区,学经验、找差距、谋发展,站在时代的风口,锦江区将着力点锁定在:把现代都市工业作为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贯彻落实市委对“中优”区域“三降两提”“三减三增”的发展要求,锦江区提出将以世界级的消费中心和商业中心对制造业的牵引为导向,紧贴群众消费需求,挖掘新时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将以总部型、技术型、特色型、民生型四大都市工业形态为发展重点,以都市工业园区和特色楼宇为主要载体,强化改革创新,着力分类施策,打造都市工业生态圈,推动中心城区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功能升级和城市更新,破解城市空心化课题,加快建设更加美丽、更具活力、更有品位的锦江。
事实上,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在锦江并不是空穴来风。
■看基础。锦江是传统经济强区,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4亿元,占全市15.3%,规模连续16年全市第一,人均GDP、经济密度均位于五城区之首。得益于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的积累,锦江的市场繁荣度、经济活跃度、交通便利度和城市人流水平、活力水平均居于中心城区前列,形成都市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看潜力。锦江区时尚产业优势突出,依托IFS、远洋太古里等时尚地标,聚集国际一线品牌74个、国际知名品牌585个,奢侈品渗透率达97%。国际购物天堂核心区发展指数,锦江综合排名全国第三,是全国商贸繁华区,形成时装服饰、珠宝首饰等时尚产品消费市场基础。健康产业聚集明显,拥有锦欣医疗、诺迪康等重点企业,生物研究所等研发生产机构,华西附二院、华西口腔等高水平医疗服务机构会聚锦江。数字经济突飞猛进,拥有万商云集(成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
■看动力。锦江是经济密度高、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高、对外开放及国际化程度高的中心城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产业要素资源丰富,对产业高端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产业综合性要素齐备,营造了发展都市工业的绝佳环境。
构建顶层设计培育产业集群
三年内孵化千亿产业迭代新增长极
当前成渝双城聚势启航,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大批重大战略相继落地,城市长远发展的势能加速积蓄。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以及城市发展战略的“棋盘”上,锦江如何落子“先手棋”?
以都市工业为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功能升级和城市更新,破解城市空心化课题,步入新一轮发展“佳境”,锦江早已谋定而后动,构建顶层设计培育产业集群。锦江区发布了《锦江区关于加快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数字新基建行动计划(2020—2022)》《机会清单》《产业地图》,为大城崛起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指明方向。
根据方案,锦江区将以聚合都市里工业、都市性工业产业集群为目标,打破工业、研发、商业形态分隔,支持工业园区提质增效,支持商务楼宇转型升级,支持新兴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力争三年内实现产值收入上1000亿元,实现新增载体资源67万平方米。
建设数字传媒出版印刷产业园,引导园区内川报印务、成都日报印务、博瑞印务等印务企业向数字印刷方向转型,探索建立出版印刷一站式产业链平台。多措并举对工业园区内低效用地进行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工业用地上产业倍增。
推进梨花街“黄金珠宝特色街区”项目,集中打造集品牌孵化、设计创意、定制加工、产品研发、人才培养输出为一体的珠宝产业基地。对紧邻梨花街的商业楼宇、商业体进行整体转型升级,打造珠宝定制销售、钟表、高级成衣制作等时尚定制专业楼宇试点项目。
支持新兴产业融合创新,建设锦江健康产业园项目。围绕区域内的医疗资源,重点发展医疗健康服务配套医学新材料、医学设备等研发及轻型制造业,加快实现产业与医疗、康养融合发展;建设5G金融安全联合实验室,实现金融安全与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体育装备产业,打造体育装备服务产业示范区域,实现文化体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在红星路35号创意产业园内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类产业,实现设计和制造深度融合发展。
布局新基建注入新动能
超百亿投入全面铺开行动计划
从华侨城凤凰都市工业国际创新港(侨梦园)到联通沃音乐温床云技术开发项目……翻开本次大会重点项目签约项目一览,不难发现既有都市工业载体建设项目,也有数字新基建合作新伙伴,一系列战略框架协定的签订,更是为锦江数字新基建发展筑牢坚实的框架。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基建战略,锦江研究出台《锦江区数字新基建行动计划(2020—2022)》,将以“天府成都·品位锦江”为目标,在智慧城市、未来产业、未来生活等领域运用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企业整合能力,聚集新能源、新商圈、新生活,大力开展智慧园区、智慧商圈、智慧社区、智游锦江、智慧电网、智能充电、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建设。到2022年,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本聚集,实现锦江区数字新基建投资规模105亿元,拉动数字新基建相关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具体来讲:
——推动信息网络增速
计划投资13亿元建设5G基站3000座,推进全区41万余户家庭、商务楼宇、学校、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等双千兆覆盖。到2022年,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均达到千兆,用户感知速率达到百兆,最终实现5G引领的双千兆宽带普及先行区目标。
——推动产业发展增能
计划投资71亿元,建设数智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加速数字技术演进迭代,推进新型社会性和新型经济性基础设施建设,增能产业数字化;以蓉东、金融城变电站输变电工程为保障,不断优化城市电力配网。最终实现集投资、研发、应用为特征的数字产业集聚区目标。
——推动感知应用增智
计划投资8亿元,打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专网,建设锦江智慧大脑、应急指挥中心、智慧新商圈、智慧产业园、红砂智慧景区,布局城市神经元节点及感知平台,推进以5G等应用为特征的城市运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化治理,增智民生品质,逐步推进以智慧城市为引领的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实现新技术应用示范区目标。
——推动场景体验增效
计划投资13亿元,加强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充电桩等建设,持续推进《锦江区场景营造行动计划》,面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未来产业(智慧园区、智慧网络、智能制造)、未来生活(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能家居),深化5G+应用,开展裸眼VR体验、教育云平台、5G充电桩等建设,厚植场景培育土壤,拓宽智慧生活的外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青法宣记者赵诗柯)11月26日,成都市青羊区法院召开成都市律师协会首批实习法官助理总结大会,会上对优秀实习法官助...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