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追溯千百年诗歌足迹 / 从诗意中开启与诗圣的对话 与世界同吟一首诗

来源:成都商报 2020-12-11 01:26   https://www.yybnet.net/

活动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诗人齐聚蓉城

同吟一首诗,共赏草堂景。“世界同吟一首诗”2020·成都国际诗歌周朗诵会,12月10日在成都杜甫草堂举行。本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等指导,四川省作协、四川省文联、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等支持,成都市文联、成都市文广旅局、五粮液集团公司主办,成都市文联《草堂》诗刊社、成都商报社等承办。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梁平、《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鲁奖获得者阎安、林雪,以及李云、刘川、毛子、邰筐、晴朗李寒、张予佳、刘红立、尚仲敏等国内诗人,还有哥伦比亚诗人李戈、美国诗人小易、斯洛伐克诗人马里昂·马霍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诗人齐聚蓉城,沿着诗歌的轨迹,追溯千百年前的草堂生活,从诗意中开启与诗圣的对话,吟诵风雅。

朗诵会活动分为“感时花溅泪”“宿鸟恋本枝”“星垂平野阔”三个篇章,每个篇章开启前,都有一段极具中国特色的舞蹈,诗人在温馨的氛围中开启自己的朗诵。

李舫:

诗歌是成都的一张名片

也是这座城市独特的语言

由于工作原因,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未能来到成都,但她依然对本届诗歌周充满期待。“经过三年的发展,成都国际诗歌周已经成为中外诗人沟通心意、切磋诗艺的重要平台,碰撞思想、文明互鉴的文化事件,为无数热爱诗歌、葆有诗心的人们带来一场又一场欢聚的盛会。”

李舫表示,成都国际诗歌周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感悟到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与今天、人文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以及由此形成的优雅、包容、时尚、和谐的城市气质。

“从古至今,成都的‘诗国’之誉深入人心。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是钻入历史的故纸堆,而是高调融入日常生活。考究当代诗坛和文坛,我们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诗歌是成都的一张名片。成都是属于诗歌的,是无数诗人的精神远方。诗歌是这座城市独特的语言,也隐喻着成都人诗意的生活方式。”李舫在致辞中写道。

她也细细梳理了成都与诗歌交融的悠久历史——自古诗人皆入蜀,入蜀必然入成都。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大都曾在成都留下过足迹,并由此诞生出传诵后世的名诗名句。中国诗歌史上,关于成都的名篇数不胜数——范成大的《念奴娇》、陆游的《汉宫春》《风入松》《成都行》……诗人和诗歌,成就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华彩乐章。

抗战八年,长期流寓四川的茅盾、叶圣陶、朱自清、老舍、张恨水、曹禺、吴祖光等,也留下了辉煌的成都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成都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人、作家的栖居地,成为文学家们精神上的故乡。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成都一直是一个在文学史上从未有过低落和衰竭时期,几乎一直保持在高峰姿态的城市,这是文化的奇迹。

在当代诗歌史上,成都诗人更为中国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成都和重庆两地为中心的巴蜀诗人群体是中国现代诗歌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史上的意义,与首都北京的诗人群体不相上下。直到今天,中国诗坛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也有不少出自成都。

“这座诗意盎然的城市始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重镇。”李舫认为,随着疫情深刻改变了世界,如今我们更需要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沟通、互鉴,以消除偏见和隔阂,凝聚共识与信心。尽管文字相异、语言有别,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诗人们,依然可以在诗神的羽翼下分享灵感的火花和表达的喜悦,这正是诗歌的意义、文学的意义,也是国际诗歌节一直秉持开放、尊重、包容、理解、共享原则的原因所在。

晴朗李寒:

人们借助诗歌找到共鸣

晴朗李寒认为,不必反复向人们解释诗歌“有用”“无用”的道理。人类历史千万年,诗歌一直伴随着人们,只要人还是生物体,还有情感,那么诗歌也就不会消亡。俄罗斯诗人英娜·丽斯年斯卡娅曾经说过:我个人认为,诗歌是人类语言的最高表达形式。诗歌是人类精神的精华,是文学的灵魂。诗歌给人以慰藉,使人变得高尚,给人以活下去的力量。

晴朗李寒看到诗人用写下的诗句歌颂抗疫一线的救护人员,抚慰失去亲人的人们伤痛的心灵,激励人们勇敢坚强地活下去,表达战胜疫情的信心。他还看到,那么多的人在用不同方式,通过各种平台在阅读诗歌。人们借助诗歌,找到了共鸣。

“如果要我举出实例,那么我首先会想到武汉诗人阎志。”晴朗李寒说,在疫情爆发的中心,阎志身体力行,率领公司人员全力以赴,投入到一线抗击疫情。“还有诗人巫昂,以公益群组为单位,积极捐钱捐物,着手细节,为深陷疫区的人们着想,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着实令人感动。应该说,武汉在这样短时间内能有效地扼制住肆虐的疫情,与他们这些人的奉献是密不可分的。”

施施然:

诗人观察世界,也记录人类心灵的沟壑

谈到2020年的疫情对世界与人的改变,女诗人施施然回忆起许多人在封闭中度过的这个春天。那段时间,面对大一放寒假在家,不能返校上课的儿子,施施然第一次意识到:是时候尽早和他谈谈死亡,以及亲人的离世问题了。“我想预先给他一些有关死亡的教育,这样才不会在遇上意外情况时因措手不及而心理失重。然而,当我在餐桌上注视着少年清澈的眼神,竟难以开启这一过于沉重的话题。”于是,她只好采取迂回方式,从其他话题谈起。之后她以此为题材,写了《死亡是一种教育》《隔离》等有关疫情的诗歌。

6月的一天,埃及汉学家、学者米拉·艾哈迈德在微信联系到施施然,询问她是否写了有关疫情的诗。当时中国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各省市基本上已恢复工作、生产以及出行,而身处埃及的米拉则正经历着居家隔离。

“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与处境。我整理了几首在隔离期间写的疫情诗给她,她当即表示非常喜欢,没有任何阅读障碍,因为我们都在承受着同样的经历。”施施然说,灾难面前,再没有种族、肤色的区分,而诗歌打通了彼此的心灵和情感。“诗人观察世界,也记录人类心灵的沟壑,这就是诗歌的力量,也是诗人的担当。”

安然:

诗歌的力量是微弱的,又是强大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花城出版社编辑安然表示,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新诗已走过百年。1998年,我国遭遇特大洪灾,《诗刊》开辟专栏,刊登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抗洪的诗歌作品;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诗刊》同样表明了态度,刊登了大量诗歌作品;2008年雪灾,国内诸多优秀的诗人再次赞颂救灾中的人物和事迹,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灾害的决心。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李瑛、雷抒雁、柏华、梁平等著名诗人也表现出了一个诗人的担当。

诗人要用文字记录当下,在死亡面前,诗人可以沉默不语,但在灾难面前,诗人要尽其所能书写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医生救死扶伤,护士不分昼夜……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赶至武汉支援。在这样的情况下下,诗歌的力量既是微弱的,又是强大的。安然说,诗人不是医生、护士,无法在前线救死扶伤,但诗人的独特技能是用短小精悍的语言记录当下,构成精神的力量。

李戈:

全球化的世界中,汉语是诗歌

10日上午,成都国际诗歌周分活动“疫情以来的人类世界与诗歌表达”主题讨论活动举行。“坐看当下,有人可能认为世界已经停止,有人可能觉得时光流逝太慢,以至于他们可以凝望到空气中的秒数。”哥伦比亚诗人李戈在居家隔离期充满了思考,他想到莎士比亚在一次大流行病期间写出了《麦克白》和《李尔王》,“危机时期,艺术和文化成为应对绝望的有效手段。”

作为哥伦比亚人,李戈一直听到一种说法:英语是为了商务谈判,德语是理性哲学,意大利语是唱歌,法语是谈情说爱,西班牙语是与上帝交谈。但是他认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在他与汉语普通话和睦相处之后,他认为汉语是诗歌。“不同的语言乍一看似乎使我们分裂,但事实并非如此:它们只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并使我们能够理解宇宙中的共存。在这个时候,人类面临着一个挑战,必须迫使我们彼此和睦相处,并且要拥有比诗歌更有效的工具。”

同时,李戈认为,诗歌是一种构架,它使人类拥有和世界和谐相处所需的力量,如果把鸟的身体比作人类,那翅膀就是诗歌、文学以及艺术。

包苞:

每遇大事,诗歌总会冲锋在前

“毫无疑问,庚子年是个节点。一场新冠疫情,把人类从自负的高地拉到了茫然的现实中。”陇南市作协副主席、陇南诗歌学会会长包苞表示,回顾过去,每遇大事,诗歌总会冲锋在前。这次也不例外。诗歌再次唱响了人类前进的“进行曲”。这或许是诗歌的形制使然,只有它,更能唱出灵魂的回响。

疫情期间,包苞一直在用诗歌记录生活。有目睹,有反思,有展望。“诗无国界。好的诗歌,会跨越种族和偏见,形成灵魂的共振。在诗歌面前,人,没有敌我和主次,人人都是兄弟姊妹。”

“诗歌,是人类的良知。当它成为一面旗帜,跟随在身后的不是利益,而是一种对崇高的向往和善意。当诗歌从各种理论回归到生活,所有华丽的噱头都会不攻自破。”包苞认为,重大历史时刻必然会引起艺术的反思,“艺术的觉醒与转变,都是以现实的窘境为跳板。在某种意义上,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它又是无限的。是的,诗歌,给了未来以希望。”

新闻推荐

我区老城保护更新引发成渝地区关注

本报讯最近,正在争创“国字号”步行街的淮河路步行街、合肥最具国潮范儿的撮造山巷和憨态可掬“庐小胖”可谓火出圈了...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 追溯千百年诗歌足迹 / 从诗意中开启与诗圣的对话 与世界同吟一首诗)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