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吴燕霞
12月,行走在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沿江而上的土地被成片的脐橙树覆盖,黄澄澄的脐橙高挂枝头,67岁的果农余都香正忙着采摘果实。
位于长江江畔,因其独特的生态优势,优良的气候条件,奉节是脐橙的优质产区。
“自我记事起,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柑橘,当时一斤橙子只能卖一毛钱,但是这也远远高于种植玉米、水稻的收益。”良好的经济效益让余都香认准了脐橙树,这一种就是五十多年,对脐橙的执着让村民们都戏称余都香为“犟老头”。
1996年,为了支持三峡工程建设,作为三峡移民中的一员,余都香把家和果园迁到了海拔175米以上的位置。
树如家人,连着故土的根。“当时长江边上种满了脐橙树,搬迁后移不走的树被全部砍掉,果农们一边砍一边流泪。”余都香说着哽咽了。
沉默片刻,他又说:“但日子总要过下去,政府送来的新树苗已经种在果园里,有树就有盼头。”
迁往高处的三沱村,依旧紧依长江,两岸连山,云雾烟雨,这是游客向往的三峡美景。但身处其中的村民,起初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那时,前来收购的水果商把脐橙价格压得很低,果子卖得不好,就换不到钱和粮食,村民们过得并不宽裕。
“我这个人认死理,还蛮‘傲慢’,我觉得自己的橙子好,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决定出去闯市场。”上世纪90年代,余都香租来4辆东风大卡车,在村里收购了几十吨脐橙走了6天到成都卖货。
但这一趟亏得血本无归,余都香说:“果子卖不出去,家里的孩子等着钱上学,我在成都哭了好几场。”
“犟老头”余都香不肯认输,第二年借钱再次外出卖脐橙,他的脚步越走越远,北京、上海、南京、武汉……余都香拿着自己重庆奉节籍的身份证走街串巷吆喝,推销自己的果子是货真价实的奉节脐橙。
走出库区的余都香开始结合奉节土壤特性,气候、水文特点,学习科学先进的果树种植技术。“脐橙树和人一样,用心对待就能有回报。”
余都香说:“科学环保的方式种出的脐橙无农药残留物,品质和口感明显提升,卖出的价格更高,如今我种的脐橙根据品质能卖到5至10元一斤。”
走南闯北的余都香成了远近闻名的“脐橙专家”,“犟老头”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北京的高校里。
“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把我的种植经验讲给学生们听,让这些大学生向我学习。”余都香自豪地说,村民们学习了他的科学种植方法,脐橙质量越来越好了。
近几年,随着中国对农村脱贫的支持力度加大,奉节县也借助电商、直播等方式,解决脐橙的销路问题。
2019年,安坪镇开展电商培训,第一次接触直播,余都香兴奋不已。一向节俭的他,狠心换了一台智能手机,操着一口不算标准的普通话,在脐橙果园里向直播间里的“粉丝”热情地介绍他爱了一辈子的脐橙。
又到脐橙成熟的季节,余都香愈发忙碌起来。“犟老头”的脐橙成了金字招牌,全国各地的客商通过电话、微信订购脐橙。余都香骄傲地说:“我种了三百多棵脐橙树,产量能达到两三万斤,但是根本不够卖。每年只是卖脐橙,我的收入就有十多万元。”
如今,奉节脐橙已从一棵树养活30万人,变成一棵树致富30万人。截至目前,奉节县脐橙种植已达到35.5万亩,2019年全县脐橙销售33万余吨,综合产值达到32.3亿元,果农销售脐橙收入达到18.33亿元。
50多年过去,余都香与树共生,与橙为伴。站在奋斗了一辈子的果园里,“犟老头”从身强力壮到白发如霜,奉节的脐橙树已蔚然成林,硕果枝头。(据新华社重庆12月22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诗柯)父亲带6岁孩子到蹦床馆玩耍,就在父亲低头看手机的空档,孩子从攀岩墙上摔落受伤,事后,孩子父母认为攀岩...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