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政协第十五届成都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举行的政府工作报告协商建言座谈会在金牛宾馆天府楼天瑞厅举行。
上午9点半,铃声响起,政协委员们全体就座。成都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与市政协各界别委员共聚一堂,面对面听取政协委员小组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这场会,咱们要开出政协范儿!政协范儿就是‘讲短话,讲真话,讲管用的话’!”主持人在开场时为会议风格定了调:“不要回避问题,不要照本宣科,就实实在在地来。”
接下来两个多小时的会议中,委员们抢着举手、争先发言,最终12名委员成功“抢麦”。大运会、营商环境、全龄友好、城市通勤、本土企业提升……委员们有话直说,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则“有问必答”。
他“强烈建议”:
大数据赋能,提升通勤效率
第一个抢到话筒的“幸运儿”,是成都市政协委员、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波。
没有过多前缀,他直入主题:“我有一个强烈建议,加强大数据的应用力度,高质量提升城市的通行效率。”
邓波建议,采取本土优质专业企业+全国大型企业的模式,建立成都公共交通大数据平台和公共交通服务平台,帮助公交地铁等通勤工具向通勤人群精准推送出行信息,有序地引导人们错峰出行和分散出行。他还建议构建“乘客变顾客”的交通出行场景,精准地向乘客提供商品和服务,“大数据赋能,让出行如丝绸一般顺滑!”
他的建议马上得到了回应。城市的管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是一座城市非常有价值的资产。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成都一直在进行相关工作的研究和开展,未来还将通过各类市场主体对数据的采集、使用进行深度的二次开发,完善城市大数据应用和管理平台,让数据应用更加精准化、科学化。
此外,当前成都轨道交通在加快TOD项目建设,逐步植入多元场景。接下来将进一步研究消费场景、生活场景在交通领域的植入。
他“直击要害”:
本土品牌号召力亟待提升
国际消费场景如何进一步营造?
“一个很热的词叫‘双循环’。”科协界别委员黄琛终于接到了话筒。他聚焦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具体问题:打造国际消费场景,成都面临着本土企业规模、数量、品牌号召力亟待提升的问题。“我们希望既要引入国际品牌,又能在成都实现产业场景转换,充分为本土的文创旅游消费品进行品牌和技术赋能。”黄琛说,最终是希望增强本土品牌的全球竞争力,让成都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他所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坦然的回应。“成都目前在中西部是绝对的消费中心城市,但也确实存在一定短板,例如本土创新企业的培育等”。
今年,成都将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出成都新消费计划,从消费场景的营造、消费类企业的创生和培育、消费类企业的创新赋能三大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比如在场景营造方面,结合成都八大消费场景,春节后将推出首批示范场景。此外还会推出一批新的消费载体,包括以新国潮、新国货、新国玩为主题的文殊坊,用创新的消费方式来扩大成都国际消费的吸引力和规模。
他聚焦“幸福”:
建言“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专门提到要实施‘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事情。”市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雷鹏先抛出了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316.04万。”
雷鹏表示,老年人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同样也关系到家人,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此,他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希望成都能够从政府层面给予支持,向60岁以上老人提供脑健康状况的评测服务;二是政府向第三方购买服务,培养社区特色服务的从业人员;三是建立老年认知精神障碍的友好社区,从多种渠道开展宣教活动。
“这个建议非常专业。”发言完毕,雷鹏得到了明确回应。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如何进一步完善专业养老人才的培养培训十分重要。下一步,成都将加大医养结合的力度,进一步培养培训养老护理相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展嵌入式养老等,让老年人享受更完善的养老服务,让成都成为一座更有爱、更温暖的城市。
每个人或是一针见血、或是干货满满,提出的都是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几乎每一个问题答毕,都是全员举手。而没能成功“抢麦”的委员,他们的问题与建议,也将在会后提交。
接下来,他们的意见、建议都将被认真梳理研究,充分吸纳落实到政府今后的工作中去。这些睿智之言、务实之策,也将成为成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肖皓月
新闻推荐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泰康人寿积极投入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同时抓住长寿时代战略机遇,在“长寿时代、中国样本、泰康方...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