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春消费旺季,北京、上海、成都等多个城市的奢侈品门店前都排起长龙。然而,中国奢侈品行业由于暂时未建立完善的行业准则,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购买量持续增加以及对仿品的担忧,导致网购奢侈品的真伪鉴定需求持续增加。日前,闲置奢侈品平台优奢易拍发布《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1)》显示,奢侈品高仿比例逐年提升,约32%高仿品在境外代购和消费者之间流转。在此背景下,奢侈品鉴定师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这个职业听起来挺体面的,但大部分人对它依旧感到陌生。”3月1日,消费质量报记者在网络平台联系到二手奢侈品鉴定师韩哥,并通过云视频亲身体验了二手奢侈品鉴定过程。
A
一张方桌三步鉴真伪
韩哥一天的工作是从一张小小的鉴定桌开始的。桌子虽小,承载的物件却是沉甸甸的,各种奢侈品包堆积成一座“小山”。桌面“小山”空隙处,韩哥正用10-100倍放大镜鉴定着这些奢侈品包。
“我们团队一年大概会鉴定十几万件奢侈品,大多数是奢侈品包,平均下来一天300件左右。”韩哥说,自己进行奢侈品鉴定时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观察,只戴一只手套操作,一是为了保护客户的物件,二是腾出的另一只手可以直接感受皮质,同时用眼睛观察;第二步闻气味,鉴定师会闻闻包袋的气味。第三步看细节,使用各种倍数的放大镜、不同尺寸的卡尺,仔细观察、比对包袋的logo、五金、身份卡甚至是不起眼的缝纫针脚部分。
“三个步骤后,我心里就有数了,是正品,就会出具一份鉴定书,但如果不是,我们会对客户说,‘这个包不对’或者‘有问题’,不会直接说包是假货、A货。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客户的面子。”韩哥如是说。
关于鉴定价格,韩哥透露说,按照产品的官方售价来收取鉴定费,一般就在100-200元之间。如果价格很高的产品,鉴定费可以单聊。
B
验出假货不能解释“为什么”
2020年8月,小红书出现了一篇笔记——《红布林卖假货,奢侈品大坑!》。消费者在文中投诉称,自己在二手奢侈品服务平台红布林买到假奢侈品,并出具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鉴定报告。鉴定结果显示:“送检样品不符合品牌/制造商公示的技术信息和工艺特征。”
3月1日,消费质量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查询发现,红布林有1388条投诉信息,其中有用户投诉在红布林购买的LV卫衣,在优奢易拍鉴定3次后,结果均显示为假货。
更糟的是,面对假奢侈品,多数机构或个人鉴定师不会告诉消费者详细的鉴定结果。
“我们接到的鉴定单子,有个人送来的,也有跟平台合作的,当然其中就有制假者故意送来的货品。他们一是想询问究竟是怎么看出假货的,二是为了‘改进制假工艺’。”韩哥告诉消费质量报记者,在鉴定业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物品不是正品,无论客户如何询问,都不能说明“为什么”。这既是为了保护品牌,也是为了防止制假者以此为线索,“更新”制假技术。
C
建立标准完善供应链
近年来,消费者购买奢侈品越来越趋于理性。韩哥指出,自己顾客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询问多的问题是“自己奢侈品转售能卖多少钱?”。根据红布林的平台数据显示,超过70%的消费人群为90后及00后。年轻人正在占领二手奢侈品市场,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行业门槛低、假货横行等问题也依然突出。
韩哥表示,“目前对二手奢侈品鉴定并无相关行业标准,能否验出真伪不仅要看鉴定师傅的业务能力,还要考验鉴定师抵御利益诱惑的素质。”二手奢侈品零售店的店主周先生也表示,“行业最重要的是建立标准、透明化的信任体系,从入货、销售,到售后的维修、保养等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从源头上确保产品的质量。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注重服务体验,而线上更注重营销和展示,以此来吸引顾客购买。”
对于市场前景,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中国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张梦霞表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巨大存量为二级市场发展提供了基础,一个健康的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首先应该具备鉴别商品真伪的能力和手段,使得流通的二手奢侈品是真品。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李欣璐
新闻推荐
进出口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成色”十足 前两月成都外贸开门红
对欧美进出口增幅约四成?对美国进出口270亿元,同比增长45.8%,占24.4%?对欧盟进出口229.9亿元,同比增长38.7%,占20.8%对“一带...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