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黑科技”揭开考古细节

来源:四川日报 2021-03-21 06:42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走进现场感受世纪考古大发掘

考古人员在工作中。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吴梦琳 李婷

3月20日,记者走进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现场,感受这次世纪考古大发掘。

“之前,往往是整体提取文物回实验室进行研究。现在,我们是直接把实验室前置到考古现场,考古再也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状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主任谢振斌表示。

记者看到,考古大棚角落,有机实验室、无机实验室、应急分析实验室、微痕应急保护实验室、文保工作室、考古工作室一字排开。

这次考古发掘,发现3000多年前的丝绸痕迹是重要成果之一。

3000多年前的丝织品,在气候湿润的成都平原不可能还有实物保存。怎么发现丝绸痕迹?

今年1月,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疑似纺织物朽烂后的残留物时,第一时间提取样品进行超景深显微镜检测,发现了清楚的纹路,证明三星堆祭祀坑里存在纺织物残留。此后,研究人员通过提取样土,检测出其中存在蚕丝蛋白,最终证明3000多年前生活在三星堆的古蜀先民已开始使用丝绸。

在100倍的超景深显微镜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人员郭建波为记者演示了奇迹发生的过程。他小心翼翼将不足1毫米见方的土样放到镜头下,顿时显现出纺织品的经纬结构——这便是早已确定为丝织品残痕的土样。

祭祀坑发掘现场,狭窄的考古工作舱内,从空中到地面安装着各种高科技设备。一套发掘舱环境调控系统既可调节温度,还能调节湿度。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人员肖庆在手机APP或者电脑上的监测终端可以随时查看舱内温度、湿度。前两天,坑内的象牙已露出泥土,正待提取。“我们随时监看,用手机就操作进行了好几次喷水加湿。”

通过监看系统,肖庆还密切跟踪舱内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含量。三星堆1号、2号祭祀坑出土文物中,有的曾经附着有矿物质颜料。这次怎么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可能导致的颜料褪色?除了后续文物保护,舱内二氧化碳浓度就可以通过监测,控制在合适的水平。3月10日下午,3号祭祀坑的监测系统捕捉到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浓度。这是因为现场除了考古队员,还多了一批拍摄纪录片的工作人员。肖庆从板房办公室赶到现场提醒,拍摄纪录片的工作人员被全部清场。

“这次发掘还引进了多功能考古操作平台,不仅可以载人进行悬空清理易碎文物,还可以装载文物出坑;既可以进行高光谱分析,也能开展三维扫描和摄影等信息采集工作。”谢振斌介绍,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精细化考古,让文物应急保护更加精细、准确、及时。而集中使用这些设备,目前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属创新。

“黑科技”点击

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这是一种物理性原位无损检测分析设备,可获取文物表面的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小巧便携的特点,在考古发掘现场,可以快速了解检测对象的材质。这次发掘主要应用在检测青铜器、象牙和金器上。

激光共焦拉曼光谱仪:可以实现原位无损或微损分析,检测范围广,有机或无机物均可分析,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精准性高,可对样品表面进行微米级的微区检测。此次考古主要应用在锈蚀物和颜料分析上。

扫描电镜:用于观察物体表面微观形貌和结构信息,具有高分辨率、放大倍数高的特点。此次发掘过程中确认丝绸及纺织物痕迹等环节,就大量使用到这种仪器。

新闻推荐

成都发布“十四五”首份TOD战略规划 建设全球TOD典范城市

在成都首届TOD发展论坛上,还发布了关于TOD开发的城市级战略规划——《成都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成都TOD发展喜人2021-03-21 02:26
猜你喜欢:
评论:(“黑科技”揭开考古细节)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