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他也是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专家咨询组组长,并于2001-2018年担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
“中华文明是满天繁星,三星堆是非常耀眼的那颗。”王巍介绍,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的种类、风格,以及表现出来的独特信仰,说明它一方面特色鲜明,另一方面也被中原王朝所影响,甚至是中原王朝向更南地区扩展影响的中转站。
没有证据显示
三星堆与西亚有直接联系
王巍表示,他期待发现一、二号坑没有出土过的新器型、新种类,也期待新发现的六个坑与此前发现的一、二号坑一起,对它们的性质、功用、埋藏原因以及背后的历史问题给出更多的信息和线索。
记者注意到,舆论中也有人提及三星堆遗址与西亚等地区的关系。这一点王巍也注意到了,他介绍,有人将三星堆遗址的金面具与埃及甚至古希腊对比,“但目前看来,除了金、面具要素外,还看不到直接的联系。”
而三星堆遗址的金面具,实际上是铜面具的系统,“只是出于追求更加尊贵等理由,再给铜面具表面贴一层金。”王巍说,这种方式是三星堆的一个特点,“和域外用黄金、用面具有相似,但是看不出它们有直接关系的迹象。”
没有文字就没有文明?
不能这么说
记者了解到,三星堆遗址至今没有发现文字,只发现了几个符号。王巍介绍,有学者对战国时期巴蜀符号进行了详细搜集,“非常丰富,但是是否是文字还存在争议。”而三星堆遗址发现的符号与战国时期的巴蜀符号也不是一个系统。
为什么文字系统如此引人关注?王巍解释,这是源于此前的一种观点,即文明的三要素: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但那是从埃及和两河文明总结出来的,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具备普遍意义。”2001-2018年,王巍作为首席专家领衔“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我们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突破了这个‘三要素’。”
“世界上其他地区也有无文字的文明,也存在没有冶金术的文明。”王巍继续说道,在中国,王权、国家、社会的分化和手工业的专业化从良渚文化时期就开始了,只不过未能记录在可保存下来的介质上。“三星堆这么发达的文化,社会的分化、王权……没有文字就不是文明?任何人也不能这么说。”
本组稿件采写 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彭亮 实习生 郭梦茹 摄影 王欢
新闻推荐
民生物流四川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龙泉好人展览馆在龙泉驿区文明办指导,龙泉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龙泉驿区志愿...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