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向蚂蚁致敬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21-03-24 06:59   https://www.yybnet.net/

□ 红狼(成都)

近两年,随着回农村老家次数的增多,我的心也变得越来越柔软。也许是因为自己与那片乡土有太多的牵绊,也许是因为自己升格当了爷爷以后,重新拾回了一颗童心。

去年“五一”期间,我们带着一岁零七个月的小孙女儿回到乡下老家度假,为的是换个环境看她的适应能力。之前我就说过,要让我的孙子熟悉农村,明确他们的根在哪里;同时也让他们有一个不同于大都市同龄孩子的童年。

那天上午,阳光灿烂,但并不很热。我陪孙女儿在屋后公路边玩,是想让她看看屋外大自然的风景,看看庄稼和牛羊。公路边的一块空地里长满了麦麦草,浅浅的,绿茵茵的。就在这块草地上,除了几块不规则的石头裸露着,还有一种要高出麦麦草许多的蒿类植物,长势更茂盛,而且开着小黄花,好像散落的一地星子铺在绿毯上,金灿灿地耀眼,招引着一只只白蝴蝶。

我正暗自高兴自家乡下的这一角小景要胜过城市别墅花园,就看见孙女儿蹲在一边饶有兴致地盯着草丛看,并且嘴上连连发出惊呼:“爷爷看啊,炯炯!炯炯!”

虽然她的发音还不标准,但我知道她说的是“虫虫”。

我走过去,也像她一样蹲下身子,想看看到底是什么。

原来是蚂蚁搬家。只见挨着公路边那块石头的草丛下面有蚂蚁的洞穴,洞口只有饮料吸管的直径那么大,一大队小蚂蚁正从公路的另一边源源不断地往洞穴里搬运东西。它们所搬运的不外乎是像粟米般大小的蚂蚁蛋、比它们身体大许多倍的其他虫类躯体的残肢。我们从小就知道这是蚂蚁在搬家。而孙女儿却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小蚂蚁在地上活动,她还叫不出蚂蚁的名字来,只能习惯性地把所有在地上跑的小生命都叫“炯炯”。

看见小家伙看得那么入神,我想起了年少时读过的清人沈复《浮生六记》里的那篇《童趣》,印象颇深。尤其作者描写童年时趴在花台观察草丛中的两只虫蚁打架而被癞蛤蟆吞食的情景,很是精彩,也很有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首先是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一个新的世界,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清立场,痛恨并惩罚这个世界里的强权和邪恶势力。他对虫蚁活动的生动描写,极易引起少年读者的共鸣。因为我们小时候也喜欢趴在地上,用树枝逗蚂蚁和毛毛虫玩——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大人们不在意的另一个世界,与沈复文中描写的大同小异。

这也只能是一个儿童才能观察到的充满童趣的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加大,我们早就没有了童趣。在现实社会中,大多习惯朝前看,寻找自己的路;习惯观天色、识风云,早已忘记或早已不在乎我们曾关注过的事物。

我相信,才八十公分左右高的小孙女儿,她是先看见了这些小蚂蚁,之后才蹲下来认真看的。而我们大人,尤其是我一米八零的身高,平常怎会在意脚底下那些非常细微的东西呢?所以我现在关心的是,那些正在忙于搬家的小蚂蚁,没有一粒米大,它们来来往往连成一根黑线,横在公路上,那么细微,要是不低下身子仔细看,根本就看不见。这虽然是村道公路,仍然有不少车辆、行人和牲畜通过,横穿公路的蚂蚁随时都会葬送生命,难道它们就不怕死?“蝼蚁尚且贪生”这句古话却又可以证明,再弱小的生命都想活下去,这是生命的本能。或许是它们为了有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会不计后果、铤而走险地涉足生命的禁区?一定是这样的,不可能有其他解释。

俯下身来贴近地面,看着一粒粒身负重荷的蚂蚁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如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次大迁徙,显得如此壮观,甚至悲壮。看罢,不禁令我肃然起敬!此刻,我一下子想到了过去我们的祖辈父辈,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的艰辛劳动和苦难生活,是如此惊人地相似。我甚至觉得,有一只顶着一颗饭粒的蚂蚁,就是我早已过世的父亲!父亲年轻时与村里众多男人一样,都当过背二哥。在我的记忆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他们背着体型庞大的一捆棉花或者其他山货,带着一摞火烧馍做干粮,从家里出发,千里迢迢,义无反顾地前往陕西的汉中或者西安,再从那里背着盐巴、布匹或者煤油往回赶路,来回往返需要十天半月。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要经过多少艰难险阻,是当代人不敢想象的。

就是因为我们的前辈像蚂蚁一样生存过,像蚂蚁一样辛勤劳作过,才会有与过去不一样的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仔细想来,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不论体积大小,大多是为生而犯险,为生而冒死。比如这些蚂蚁,它们愿意冒着生命的危险横穿公路,哪怕已经有不少同伴葬身于车轮下或人畜的脚蹄之下,但它们前赴后继,依然按照固定的线路奔向目的地;比如那些因偷食粮食而遭遇杀身之祸的老鼠和麻雀,到处都能见到它们的尸首;比如多年前的大灾荒,不少人为了一家老小不被饿死,自己不顾一切去偷集体的粮食,偷生产队育在地里的红薯种子,被抓住以后惨遭折磨,最后被活活打死,等等。此种大自然中许多生命为了生存而丧命的例子,比比皆是。

虽然,蚂蚁的天敌,一般是洪水和食蚁兽,但人类无视弱小的天性也时常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事实上,地球上的许多灾难以及许多物种的灭绝,大多来自于人类的无知和无视。

蚂蚁搬家是小孙女儿在乡下的新发现。就是她的发现,才让我重新审视脚下这片土地,关注如蚂蚁一样的弱小生命。大自然中许多被我们大人忽略的东西,其实是很精彩的。那种不屈于恶劣自然环境下的弱势生命的抗争,不禁令人感动,会给人许多启示:宏观世界里,那种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充满和谐景象的往往只是一种表象;而被鲜花和绿草覆盖的,是我们不易发现或者忽视的另一个世界,既有强食弱肉的霸凌,又有苟且偷生的艰难,这仿佛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社会形态。

我们只顾自己在大路上昂首阔步向前,没有停下脚步低下身来俯视正在为生计而忙碌的一只只蚂蚁。淡忘了曾经受过的穷、吃过的苦、遭过的罪,甚至流过的泪和血,忘记了我们自身在大自然中也是很渺小的物种,也是在苟且偷生。在更大的灾难面前,我们跟蚂蚁一样。

蚂蚁是我们最好的参照物。

我得向那些蚂蚁致敬!

新闻推荐

成都房产新政出台24小时中介抓紧时间面签 多套法拍房下架……

3月22日晚上6点半,成都出台房产新政。成都市住建局网站公布《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促进...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向蚂蚁致敬)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