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成都能成为很好的示范
这是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这样一个高规格的论坛在成都举办,对成都有怎样的意义?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战略中,成都是一个核心城市同时也是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中心城市。从这两个角度上看,在这样一个引领性的中心城市里去探索‘数字碳中和’这个新的发展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李晓东说。
“四川人口众多,成都人口也比较多,经验告诉我们,在人口众多的区域快速发展的时候,如果没有新的发展理念支撑,就会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项就是大城市病。”李晓东说,交通拥堵、垃圾过多、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都算大城市病,国内大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些问题。“如果能利用数字化低碳化的技术,去避免或减轻大城市病的情况,整个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必然上一个台阶。”李晓东认为,如果成都能探索得好的话,对于四川会是很好的示范,“将成为一个标杆、一个典型的区域,新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其中践行,从未来看是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作用。”
李晓东说,成都如果能借这次论坛开始探索,进而找到一种模式,适合我们的国情,既不影响经济发展,也能顺利推进数字碳中和,会有很重要的作用。
需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
成都在数字碳中和发展之路上可能面临哪些难点?
“我觉得首先是人才。”李晓东说,自己调研的时候时常遇到有人持这样的观点:“数字化就是网络营销”“互联网就是电商”……这些观点让李晓东认识到,对数字化理念的普及和提升,依然任重道远。
“就拿网络营销来说,销售环节需要数字化,而生产、管理等后端环节同样需要数字化。”李晓东说,这种意识非常必要,因为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的生产环节,一旦结合了数字化后,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是非常明显的。“之后,才能谈得上数字碳排放、降碳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晓东说,做好数字碳中和,需要懂计算机,懂网络,懂经营管理,懂政策,还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不仅仅要有,还需要很多。“所以我很关心,对于成都来讲,怎样找出一个模式去培养人。”
“其次要注意均衡。”李晓东说,在推进数字碳中和过程中,不能因为发展空间大而只关注第三产业,应该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上同时做一些工作,“当然最重要一点,无论是理论还是经济方面现在的成都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相关工作开展起来相对起点高一些。”李晓东说。
新闻推荐
实现碳中和智慧城市可助“一臂之力”□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代强“通过算法决策,可变车道自动由直行切换为左转,平均提...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