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到底减什么?怎么减?作为父母,又该在“减”中如何找到孩子成长的支点,使之有能力、有自信面向未来的挑战?
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教师谭政玲(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特别为家长们准备了三个锦囊——
锦囊一:
解除焦虑,了解教育的底层逻辑
教育的底层逻辑是育人价值的思考和追问,回到教育的本来和价值原点。那就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守住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线。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双减”政策的出发点,意在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是要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减轻家庭经济、精神负担。而国家出台的“五项管理”是进一步让教育回归本源,那就是: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确定的基本人权,是保障性教育,人人有份、一视同仁。
锦囊二:
解除焦虑,尊重教育本质的规律逻辑
“双减”,减的不是责任。不是让家长当“翘脚老板”,把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学校。身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明晰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拾起教育孩子的担当。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家长与学校是携手同行的伙伴、是相互支持与信任的搭档。
家长与学校应该携手培养有生活力的人,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让孩子自己洗衣服、打扫自己的房间等。针对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邀请他们参与家电等的维修,增强孩子的自信。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培养不仅能让孩子拥有强健体魄,更能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我们要培养终身学习者、热爱学习者。为人父母,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对知识有好奇心,成为有规划、有自制力的终身学习者。还要培养有担当力的人,培养有创造力的人,培养有审美力的人。
锦囊三:
解除焦虑,遵循“以始为终”的思辨逻辑
面对焦虑,我们要用“以始为终”的逻辑方式来思考。我们到底想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个体?不是让所有鲤鱼都把“成为龙”作为一生的目标与意义;不是将所有孩子推上一条窄窄的独木桥,排挤竞争就是成功的唯一路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是逼迫每个孩子成为超人。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是把“我”变成“我们”,把“你怎么……”变成“我们一起来……”,把“陪着”变成“陪伴”。记者 周波
新闻推荐
工行物流港支行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让金融服务有温度有力度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工行物流港支行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实践内容,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将有温度...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