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一首《成都》不仅让很多人对成都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也带火了小酒馆。在电视剧《老酒馆》中,一坛老酒承载万千情愫醇香浓厚,一间酒馆汇聚八方来客各有千秋,“二两烧刀子”成为大家的心头好。现在的年轻人也对酒文化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没有太多压力、能够自在畅饮、有社交氛围的小酒馆,成为不少年轻人心头的“白月光”。
平价小酒馆更注重氛围
与人们熟悉的酒吧不同,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群体的小酒馆酒水消费能力偏弱,以低度酒为主,更加注重饮酒的社交氛围和聚会环境。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在业、存续的酒馆相关企业共计4.2万家。2019年和2020年,酒馆相关的企业快速增长,两年共注册了2.1万家企业,其中2019年注册量同比增长53.1%,2020年同比增长了5.4%。
近日,酒馆连锁品牌海伦司通过港交所聆讯,若成功上市,有望成为“酒馆第一股”。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以酒馆数量计,2018年至2020年,海伦司连续3年是中国最大的线下连锁酒馆。这家店平均客单价不足百元,店内酒多为低度酒,奶啤、果啤、精酿啤酒每瓶售价均不超过10元,店内的招牌水果拼酒售价为50余元。薯条、鸡米花、车仔面、水果沙拉等小吃也较为平价。
与酒吧不同,这里没有驻唱歌手,店内播放流行音乐,由消费者扫码自助点餐,且环境适合拍照,满足了年轻人拍照分享的社交需求。“环境不错,热闹但不混乱,相比酒吧更适合和朋友聚会、玩游戏,酒水不仅平价而且度数低,对于对酒的品质要求不高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位在店内消费的00后消费者如是说。
业内调研显示,目前30岁以下消费者酒类消费中啤酒占52%、葡萄酒占13%、预调酒占11%,而白酒只有8%。
在“健康饮酒”观念下,梅子酒、果酒等低度酒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低度酒不仅降低了饮酒的负担,微醺不醉的感觉也满足了年轻人悦己的精神需求。在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下,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关于低度酒的饮酒场景,小酒馆也成为年轻人放松的重要场所。
多家企业试水“餐+饮”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连锁小酒馆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贰麻酒馆、耍酒馆、胡桃里等连锁品牌都在“餐+饮”上发力,打造第三社交空间。
以发源于成都的贰麻酒馆为例,“贰麻”在四川方言中意为“微醺”,一些酒饮名称如“瓜稀稀”“九筒”等也与四川方言、当地文化相关,在小酒馆中能吃到钵钵鸡、冒菜等四川美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走出成都后,贰麻酒馆已在天津、桂林、珠海等地开设近200家门店。
此外,一些中大型餐饮企业,也开始做起小酒馆生意。目前,火锅品牌海底捞在北京三里屯3.3大厦店、望京新荟城店、华彩店三家门店推出晚市限时特调酒饮模式。
催生小酒馆业态的主要原因,除了当前年轻人酒饮消费更偏重低度酒,以及注重社交空间外,夜间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腾讯与瞭望智库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85%的受访者的夜间消费意愿更强烈。
记者调查发现,受气候条件、文化因素影响,目前连锁小酒馆大多集中在南方城市。以海伦司为例,其小酒馆主要集中在南方,目前在北京仅开了4家店。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原来也有酒馆品牌,主要零星存在于上海、长沙、武汉等城市,没有真正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随着新生代人口红利不断叠加,类似海伦司、胡桃里这种具有社交属性的连锁酒馆将不断抢占市场。
模式创新不应盲目跟风
根据宏美大数据公司调查显示,90后尤其是95后的酒类消费金额比重及客单价增速均显著提升。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酒也正成为年轻人增加情趣、放松身心的一种生活方式。
和弘连锁咨询董事长、资深连锁经营咨询专家文志宏表示,其实小酒馆这种模式早就有了,像日式居酒屋就是小酒馆的一种。以前在国内市场,小酒馆模式没有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与没有完全品牌化和连锁化有关,“以海伦司为代表的高性价比、偏大众化的小酒馆,目标群体定位清晰,这种模式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对于商家热衷的小酒馆业态,消费者也有不同声音。“去过一次小酒馆,朋友聚会聊天比较有氛围。酒的价格虽然低,但一些果酒太甜,回到家觉得嗓子难受。”1990年出生的李先生说,这类小酒馆对像他这种对酒品质要求高的年轻人缺少吸引力。
从现有模式上看,大多数的餐饮品牌跨界开小酒馆,更多是基于原有餐饮场景下作出的一种尝试。
对此,文志宏表示,餐饮业态本身就是多样的,可以通过与酒或者是与小酒馆模式结合或借鉴,探索出适合企业持续发展的空间,但并不是所有餐饮企业都要改成小酒馆,或者一定要往这一模式上靠拢,模式创新并不是盲目跟风。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成都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让社区商业体现城市温度麓湖公园社区是成都社区商业的典型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